(1)李白想做官,但做不到,放蕩的生活形成了他浪漫的詩風。謳歌理想,抒發悲憤,鄙視權貴,追求自由,揭露現實,批判時政,情緒起伏,充滿矛盾。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個性豪邁,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他走遍大江南北,寫下了許多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
他的詩豪放,清新淡雅,想象力豐富,意境美妙,語言輕快。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取材、體裁以及各種藝術手法上都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征。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點。除了思想性格和才情的因素外,李白詩歌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其風格豪放飄逸的重要原因。
⑵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詩歌的風格是陰郁的,包容的,對立的,深刻的。
“抑郁失意”這個詞準確概括了他自己的工作風格,主要以抑郁為主。
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他的詩歌多以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為題材。他的詩歌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記錄了唐代由盛到衰的歷史變遷,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之心和強烈的憂患意識。他的詩歌內容都反映了現實的黑暗,同情勞動人民。渴望為國家做貢獻;每個人都有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因此被譽為“詩史”。
二、局部詳細分析
創作風格:
李白屬於浪漫主義,杜甫屬於批判現實主義。
⑴李白詩歌各具特色,風格多變,很難用“雅”字概括不同時期的風格。李白出蜀前後,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詩歌“雅”的風格明顯。當他進入長安時,他很沮喪,但他沒有失去希望。他的詩風豪放,感情熾熱。他反復唱到自己很有才華,很有用。進入長安後,李白仕途坎坷,國事日漸衰敗,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的詩風壹步步逼近晉中之窗的現實,他的豪放充滿了對國家和人民的憂郁。晚年夜郎被流放時,李白多以沈郁、憤懣、悲愴的筆調抒發情懷、揭露現實、鞭撻社會,詩風明顯轉向悲劇。
⑵杜甫的詩風形成於安史之亂,並在苦難中逐漸形成。杜甫深入社會,關心政治民生疾苦,重視現實主義。他作為晉中的窗口,肩負著國家和民族的重任,忠實地描繪著時代的面貌和內心的感受。杜甫的藝術風格是沈郁失意的。杜甫的現實主義風格是從中唐到宋代繼承下來的。尤其在宋代,江西詩派被杜甫奉為始祖。他的影響是巨大的。
2.創作流派:
杜麗創作中最根本的區別在於他對主觀和客觀的不同態度。用王國維的話說,李白是‘主觀詩人’,杜甫是‘客觀詩人’。杜甫善於客觀描寫,代表作是敘事詩,抒情詩也是客觀的。
(1)李白擅長自我抒情,多為抒情詩,敘事詩也有抒情性。他的詩歌始終以“自我”為中心,強調和提升主體的作用,甚至達到控制和征服客體(描寫客體)的程度。比如《蜀道難》。詩人曾多次感嘆“蜀道難學,難於上青天”,其本意是暗示詩人形象的無處不在。
⑵杜甫詩歌的社會內容是通過真實生動的社會生活畫面直接呈現出來的。所以很容易被認出來。李白詩歌的意象主要是詩人本人,而不是客觀的社會生活,所以他的社會內容不易被人認識。
13.生活背景:
⑴李白生活在盛唐時代,他有著“濟貧”、“安黎苑”的進步理想,並為實現這壹理想奮鬥了壹生。五歲時,他家搬到綿州張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二十歲那年,他只身離開四川,開始了廣泛的流浪。他四處遊歷,希望廣交朋友,祭奠名人,從而得到介紹,壹舉登高,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然而,十年的漂泊,我卻壹事無成。他又北上,住在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此時,他已經結交了許多名人,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詩歌,名揚天下。天寶初年,唐玄宗在道士吳仁雲的推薦下,進京拜翰林。不久,由於權貴們的悔恨,他於天寶三四年(公元744年或745年)被趕出北京。此後,他壹直在江、淮兩地遊蕩,思想極其無聊。於天寶十四年(公元75年)冬,安祿山造反。此時他隱居在廬山,恰逢王勇大軍壓境,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林反叛蘇宗,被消滅。李白受到牽連,被判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在潯陽(今江西九江)到宣城(今安徽宣城)的半路上被赦免釋放。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卒於安徽當塗縣。
⑵杜甫生長在壹個儒教素食的家庭。他的青春是壹段漂泊南北,秋媽輕狂的回憶。33歲那年,我遇到了李白,結下了世代傳誦的友誼。和唐代很多詩人壹樣,他有遠大的誌向,壹心為國鞠躬盡瘁。然而,在公元746年,他參加了壹次考試,其中李設了壹個騙局。他上次來後不久,回到長安,幾次想吸引他,都失敗了。十年長安,經歷過辛酸。同時,他看到民生疾苦,始終關心國家安全。安史之亂後,他幾經波折,做官,被貶。最後晚年開始在西南流浪,最終死於窮困潦倒,十分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