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劉。“留”的諧音,就是互相離開的意思。所以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所以“柳”有離愁別緒之意。瀟雅?采薇:“從前,我不在了,楊柳依依。現在我正在想,天又下雨了。”柳永的《雨霖鈴》中有“今宵何處醉,楊柳岸何處風消”來表達離別的傷感。在李白的《秦娥的回憶》中,有“秦樓月,柳色年年,巴陵傷逝。”這也是壹種表達悲傷和離別之情的方式。
2、梧桐。在中國的古典詩歌中,它是蒼涼和悲傷的象征。比如宋代李清照的《聲慢》:“梧桐連瀟瀟,黃昏滴水。”元代詩人徐在思寫過《雙引水夜雨仙》:“壹聲葉秋,壹點芭蕉壹點愁,夢過三更。”都是用梧桐葉飄落來寫自己的悲歡離合。
3、香蕉。在詩歌中,它常常與孤獨和悲傷聯系在壹起,尤其是離別。有宋代李清照的《醜奴添詞》:“窗前芭蕉樹誰填中庭。陰滿心房,葉葉滿情。”傾訴悲傷和憂郁。
4、流水。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水與綿綿的哀愁相連,傳達著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悲涼與哀愁。比如唐代李白寫的《宣州謝樓送別校書舒雲》:“但水既然還在流,我們雖以劍斬之,更是舉杯消愁。既然這個世界無法滿足我們的渴望,我明天就要松開頭發,乘上壹艘漁船。”劉禹錫《支竹詞》:“桃花滿頭,蜀春水打山澗。花紅易衰如郎毅,水流無窮如愁。”李漁《沙上浪》:“流水已出春,是天地。”李漁《於美人》:“能有多少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宋代歐陽修《走在沙灘上》:“悲越來越遠,遠如春水。”秦觀《江城子》:“連江邊都是淚,流不盡,愁不勝愁。”
5、猿。古詩往往借助猿猴的叫聲來表達壹種悲傷的情緒。如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李道元在《水經註·河流》壹書中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觸衣。”唐代杜甫《登高》:“廣天疾風,猿啼鳥啼,碧湖白沙歸。”趙薇《易楊珊》:“窮季歸家可惜,花落猿啼又壹年。”
6、布谷鳥。在古代神話中,周後期蜀國的君主王迪被迫讓位給他的朝臣,隱居在深山裏。他死後,靈魂變成了布谷鳥,在春末痛哭。至於他嘴裏的血,他的聲音悲傷而感人。於是古詩詞中的杜鵑就成了蒼涼和悲傷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難》:“聞歸,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而此處朝夕聽何事??布谷鳥流血的叫聲,猿猴的嗚咽聲。”宋·秦觀《走在沙上》:“仿佛孤亭春關,杜鵑落霞。”等等,都是用布谷鳥的哀鳴來表達自己的悲傷、蒼涼或思鄉之情。此外,夕陽(落日、晚霞)也傳達出蒼涼、失落、陰郁的感覺。如唐代李商隱《樂遊園勝景》:“夕陽無限好,被將臨之夜埋沒。”王維《使之於堡》:“大漠孤直,長河落日圓。”宋代王安石《桂芝項瑾陵懷古》:“揚帆向斜陽,伴西風與酒旗倚。”
7、黃昏,日落。感傷情調:李清照《聲慢》“梧桐瀟瀟,黃昏滴水。這壹次,怎麽會是悲傷的詞呢?”黃昏如此冷清,詩人們自然孤獨而憂傷。這種黃昏的憂傷,往往表現在離別、相思、總在心頭這類感傷的場景中,如“黃昏過後,東裏酒香彌漫”(李清照《醉花吟》)。晚生的人生感嘆:“已是獨黃昏,更是風雨交加。”(陸遊《蔔算子?詠梅”)
哀思往事的悲情寓意是:“西風依舊照,漢家盡失。”(李白《憶秦娥》)
8、毛毛雨,煙霧彌漫。細雨霏霏,煙霧繚繞,支撐著詩人無邊的惆悵和苦悶的心情。“無邊絲雨薄如愁”(秦觀),細雨綿綿,愁也彌漫。“但我朝家望去,暮色漸黑,江浪上彌漫著悲傷的薄霧”(崔豪)不能回家,或者離家漂泊,不知道家在哪裏,升起的炊煙讓人感到許多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