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受困於安史之亂的長安,寫了兩篇《郭入華滅殘冠之情況》和《甘源、年華試士五問》;李的兵馬經過阿華時,寫下“觀安西兵赴關中待命詩二首”;
3.冒險出長安,去蘇宗報國。
壹、杜甫的性格信息
杜甫(712-770),字美,名少陵夜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為“杜麗”。杜甫對國家和人民的愛國之情深深地體現在他的詩歌中。杜甫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二、杜甫的愛國案例
(1)寫下現實主義的古詩“兩為道”
《兩為路》是杜甫在安史之亂時寫的壹首七言長詩。這首詩因大膽諷刺和深刻揭露楊家火熱的奢侈生活,表達了憂國憂民的義憤和真摯的愛國情懷,成為名副其實的“史詩”。
(2)當妳遇到困難時,寫下妳的策略,為妳的國家擔憂。
安史之亂時,撰寫《郭入華滅殘冠之情況》、《年華州試進士五問》,為剿除安史之亂獻計獻策,並考慮如何減輕百姓負擔;起義軍主力李的兵馬經過化州時,寫下“關西將士赴關中待命二首”表達愛國熱情。
(3)冒險逃出長安,投奔蘇宗報國。
當郭子儀的軍隊來到長安北部時,杜甫冒險逃離長安西部的金光門,投奔蘇宗。他被蘇宗封為左拾遺官,被世人稱為“杜拾遺”。
三,杜甫愛國詩的代表
1,春天的希望(雖然壹個國家被分裂,山河長存,春天又回到綠色的樹木和草地);
2.王躍(泰山的雄偉壯觀!壹望無際的綠色橫跨齊魯兩地。);
3.軍車店(馬蕭蕭車車,妳們每個人腰帶上都帶著弓和箭囊);
4.書香(著名的宰相廟就在那裏,在絲綢之城附近的壹片松樹林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