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秋節過後,古人是怎麽慶祝的?

首先,吃月餅

根據羅鐘的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非常好吃,所以他命令禦廚在紅綾包裝月餅,送給新進士。這可能是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月餅記錄。在宋代,月餅被稱為“荷葉”、“金花”、“芙蓉”,其制作方法更為精致。詩人蘇東坡在壹首詩中稱贊道:“小餅如嚼月,酥中有飽。”酥是酥,髓是糖。它的味道甜、脆、香、美。

宋代以後,制作月餅不僅註重口感,還在

中秋節過後,古人是怎麽慶祝的?

首先,吃月餅

根據羅鐘的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非常好吃,所以他命令禦廚在紅綾包裝月餅,送給新進士。這可能是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月餅記錄。在宋代,月餅被稱為“荷葉”、“金花”、“芙蓉”,其制作方法更為精致。詩人蘇東坡在壹首詩中稱贊道:“小餅如嚼月,酥中有飽。”酥是酥,髓是糖。它的味道甜、脆、香、美。

宋代以後,制作月餅不僅註重口感,還在

中秋節過後,古人是怎麽慶祝的?

首先,吃月餅

根據羅鐘的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非常好吃,所以他命令禦廚在紅綾包裝月餅,送給新進士。這可能是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月餅記錄。在宋代,月餅被稱為“荷葉”、“金花”、“芙蓉”,其制作方法更為精致。詩人蘇東坡在壹首詩中稱贊道:“小餅如嚼月,酥中有飽。”酥是酥,髓是糖。它的味道甜、脆、香、美。

宋代以後,制作月餅不僅註重口感,還在餅面上設計各種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起初,蛋糕表面的圖案大概是畫在紙上,然後粘貼在蛋糕表面。後來幹脆用面團模具壓在月餅上。圓月形狀的月餅象征著壹個快樂的團圓,就像第十五個國慶節的圓月壹樣。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來祭月,送給親朋好友。

第二,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壹派美景。但人們並不滿足於此,於是就有了“燃燈”助月的習俗。在湖廣壹帶,習慣在塔上疊瓦,在塔上燒燈。在江南,有制作燈籠的習俗。在現代中秋節,燒燈籠的習俗更為盛行。現代人周雲金、何在《閑說四季》壹文中說,廣東最流行花燈。在中秋節的前十天,家家戶戶用竹簽紮燈籠,做水果、鳥獸、魚蟲和“慶祝中秋節”,糊上紙,塗上各種顏色。中秋夜燈的內燃蠟燭用繩子綁在竹竿上,高掛在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呈之字形或各種形狀掛在房屋高處,俗稱“樹上中秋”或“豎著中秋”。有錢人家掛的燈可以高達幾十尺。家人聚在燈下盡興飲酒,普通人豎起壹根旗桿,兩盞燈籠盡興。這個城市充滿了燈光和玻璃世界。似乎自古以來,中秋節燒燈籠的習俗在規模上似乎僅次於元宵節。

第三,觀潮

“知玉兔甚圓,九月已霜寒。發消息關上門關鑰匙,夜潮留月。”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觀潮》這首詩。在古代,浙江中秋節除了賞月,觀潮是另壹項中秋節活動。中秋節觀潮的習俗由來已久,在漢代梅成的《七毛賦》中有詳細的描述。漢代以後,中秋觀潮更加流行。朱廷桓的《明補武林往事》和子木的《孟良錄》中也有觀潮的記載。這兩本書所描述的觀潮盛況表明,觀潮在宋代中秋節達到高峰。

第四,演男妓。

金易和沈依靈是至交,他們寫了壹個由宮女蓉兒講述的故事。當時正是八國聯軍進京之年。慈禧太後逃出京都,恰逢中秋節。慌亂之中,皇太後不忘舊禮舊俗,於是在忻州貢院舉行了祭月儀式。

故事說,飯後,按照宮裏的規矩,皇後要祭祀“太陰君”。這大概是沿襲了東北“男不拜兔,女不祭竈”的習俗,“太陰君”是每個主婦都要祭祀的。庭院東南角,放壹張祭祀桌,請神來(月宮壹張紙上印著壹只大兔子),插在香壇上。香壇是方桶,陜北的桶不是圓的,是方的。在街上,有時會無意中聽到陜北人唱“月亮圓,廣場不打架,甜頭不甜。”可見陜北的打架都是方的。桶裏裝滿了新高粱,桶口上蓋著黃紙,放著桌上的四盤水果和四盤月餅。月餅有半尺高。

另外,在壹個大木盤的中間,放著壹個直徑壹尺的圓形月餅,是專門為兔子祭祀做的。四碗綠茶就是把茶葉放在碗裏,用冷水沖洗。宮女蓉兒說:“這樣,這個儀式將由皇後和她的妃子、格格以及我們所有人來完成。我們都是逃跑的,都是迷信的,生怕得罪了鬼神,給自己帶來災難。所以壹有機會給鬼神磕頭,都爭著參加。”這個故事講的是清朝宮廷祭祀月兔的習俗。雖然是在逃難的過程中,香壇不得不換成了陜北的方桶,但是從心理上來說,因為是在逃難,所以對神更加的虔誠和虔誠。

根據這個故事,清廷把月亮上的玉兔稱為太陰君..然而,人民是不同的。人們稱之為玉男妓,不像太陰君那麽莊重,但更親切。在北京周邊的民俗中,中秋祭男妓其實沒那麽莊重,更多的是遊戲。雖然表現出對神的不太尊重,但卻反映了民間崇神心理的變化。

五、熬夜

根據民間傳說,中秋節晚上睡得越晚,壽命越長。於是有人祈求長壽,但更多的現代年輕人借此機會通宵達旦地玩。

六、偷洋蔥和蔬菜

根據傳說,如果壹個未婚女孩在中秋節晚上從另壹個菜園偷了蔬菜或洋蔥,這意味著她將來會遇到壹個如意郎君。臺灣省有句話叫“偷洋蔥,嫁個好老公;偷菜嫁好夫”指的就是這個習俗

七,吃鴨子

中國西南的仫佬族在這壹天講究買餅殺鴨。南京的什麽桂花鴨,鹽水鴨,張槎鴨,這個時候經常賣的很好。如果沒有發現什麽,帶壹只北京烤鴨回家吃,大概也不錯。

八、吃蝸牛

民間認為中秋蝸牛可以明目。經過調查,蝸牛肉中含有的維生素A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說明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但是為什麽壹定要在中秋節吃呢?有人指出,中秋節前後,螺螄是空的,腹部沒有螺螄,所以肉質特別肥。如今,在廣州,許多家庭都有在中秋節炒螺螄的習慣。

九、吃芋頭

清乾隆《潮州縣誌》曰:“中秋戲月,削芋頭而食之,謂之剝鬼皮。”所以中秋節吃芋頭是辟邪消災的意思,是不信邪的意思。

十、喝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扶馬鬥飲桂漿”、“飲桂酒飲椒漿”等詩句。但是現在,人們大多用紅酒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