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秋教案1活動目標。
聽故事,了解中秋節的起源和日期以及月餅的起源。
理解故事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解釋中秋節的由來及其他相關問題。
了解節日期間人們的主要慶祝活動。
了解節日的由來,知道節日的日期和習俗,願意參加節日活動。
活動準備。
節日故事《中秋節的由來》。
活動內容學習領域:
形式:集體
1,講故事《中秋節的由來》:
我們的祖先以務農為生。他們每天早上很早就去地裏幹活。他們有時松土,有時灌溉莊稼,有時需要除蟲施肥。真的很難!直到太陽下山,他們才能回家。
他們每年春天播種,秋天是收獲的好日子。大家都很開心。壹家人分成兩組:壹部分人去地裏收割水稻,壹部分人去果園摘水果,孩子們也幫忙把壹捆捆的水稻扛回家,或者在樹下撿大人摘的水果。
到了農歷八月十五,秋天了,晚上月亮又大又圓,家家戶戶都會壹起慶祝豐收。每個人都聚在壹起吃飯。飯後,房前擺壹大桌,擺滿了水果,他們聚在壹起談天,賞月,品嘗美食。後來,農歷八月十五成為中國人的壹個重要節日。相傳,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至於吃月餅的習俗,傳說蒙古人成了中國的皇帝。當時的蒙古人非常野蠻殘忍,經常欺負老百姓。有時候,他們搶了人家在路邊擺攤賣的東西,不肯付錢,隨便打人。老百姓的生活很苦!
因此,人們計劃在中秋節趕走蒙古人。為了通知其他人壹起行動,他們想出了用蛋糕發信息的好辦法。他們先在紙條上寫下“中秋之夜趕走蒙古人”,然後把紙條放在蛋糕裏,送到各家各戶。結果大家在吃蛋糕的時候發現了壹張紙條,於是在中秋節的時候齊心協力趕走了蒙古人。從那以後,人們互贈月餅成了中秋節的習俗。
2.與孩子討論:
莊稼什麽時候成熟?那時候人們都在忙些什麽?(秋天。收割水稻,采摘水果。豐收的時候,人們有什麽感受?我們將如何慶祝?(開心。壹家人壹起吃飯。)人們選擇在什麽時候慶祝豐收?這個習俗已經成為什麽節日了?(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妳認為月餅裏藏紙條有什麽好處和壞處?(自由回答。)
3.展示壹個日歷,讓孩子們說出中秋節的日期,並讓壹個孩子指出日歷上農歷八月十五日。
評價可以長時間專心聽故事。
能說出中秋節的由來。
我能說出中秋節的日期。
能說出傳說中月餅的來歷。
活動建議:
活動結束後,可以和小朋友壹起做月餅,壹起分享。
教學反思: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代表著團圓和吉祥。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小朋友來說,不知道中秋節的意義和傳統禮儀。本次活動主要以“快樂”為主題,開展中秋活動,讓他們體驗幼兒園小家庭的團圓和幸福,激發他們願意上幼兒園、熱愛幼兒園的美好情感。
百科:中秋節的起源與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解釋為“莊稼熟了的秋天”。八月中秋,莊稼和各種水果陸續成熟。為了慶祝豐收,表達他們高興的心情,農民們把“中秋節”作為壹個節日。“中秋節”的意思是秋天的中間。農歷八月是秋中的壹個月,十五日是這個月中的壹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代秋報傳承下來的習俗。
幼兒園中秋教案2活動目標:
1,可以大膽選擇彩印“月餅”,並拓展想象力,讓“月餅”飛起來,感受成功的喜悅。
2.知道中秋快到了,月圓了,感受團圓幸福的節日氣氛。
3.讓孩子們知道節日的時間。
4.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藍色背景圖(長卷),大蘿蔔片作印,黃色圓盤(後面附兩翼)。
2、各種顏料、薄海綿、冰盒、美術服;
3.關於中秋節的歌曲,電腦。
活動流程:
壹,對話導入
老師:“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麽節日嗎?”"中秋節我們做什麽?"(賞月吃月餅)
第二,展示背景圖片
老師:“藍色的夜空很安靜。月亮在哪裏?”
給我看碟片,“月亮來了!月亮,快飛上天!”
打開碟片後面的翅膀,把演示飛到後臺。“中秋節的月亮寶寶在天上是如此孤獨。她想邀請圓圓的月餅和她壹起玩。月餅在哪裏?妳知道月餅在哪裏嗎?”
第三,老師演示用蘿蔔蘸顏料打印月餅。
老師:“月餅來了”(用蘿蔔蘸色印在畫紙上)。引導幼兒壹起說:月餅在哪裏?月餅。月餅來了。
老師:“孩子們的月餅呢?咱們也印月餅吧!”
四、兒童繪畫,教師指導
重點:提醒孩子蘸的時候不要混顏料。鼓勵兒童交換印刷顏色。
伴奏:“爺爺給我打月餅”
第五,想象添加圖片
1,老師:“這麽多可愛的月餅寶寶,怎麽才能讓他們飛到天上去和月亮寶寶玩呢?”
鼓勵孩子想象不同的方法,簡單地畫出來。說到翅膀,老師示範了如何用手蘸彩印。
要點:“月餅”兩面都要印上翅膀
2.孩子們添加繪畫,提供勾線筆和顏料,通過繪畫或印刷讓“月餅寶寶”飛起來。
第六,展示作品
1,在主題墻面裝飾上裝飾兒童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
2.“八月十五月圓,中秋月餅又香又甜。”小月太開心了。她把月餅送給孩子們以示感謝。"
展示圓圓的月餅,讓孩子們聞壹聞,壹起切,壹起分享。
活動評估:
孩子們已經融入了主題,知道中秋節要到了,月亮是圓的,還有圓圓的月餅。他們樂於自由地參加活動。對顏色敏感。這是第壹次嘗試用彩色印章來印刷圖片。孩子們特別感興趣。當他們拿起“月餅”時,他們滿是畫紙。似乎他們太投入自己的繪畫遊戲,忘記了還有更美的顏色等著他們去觸摸。尤其是在月餅“飛”起來的時候,讓手蘸上喜歡的顏色,印在圓圓的“月餅”上,讓孩子們的快樂達到高潮。通過這次活動,我也更好地理解了目標是教學和服務兒童的意識,以及什麽是適合兒童,有益於他們的發展和生成兒童喜歡的活動。教學內容由我們選擇。要根據本班孩子的特點,有意識地設置孩子感興趣的活動,豐富課程內容,更好地為孩子服務。
活動反映:
壹個完整的活動不是壹個老師的操作過程,而是包含了很多前期的觀察和理解。通過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能力,給孩子制定壹個可行的目標是正確的。在壹次活動中,孩子得到的發展有的在老師的預設之內,有的超出了預設,這就是活動本身帶給我們的思考。孩子是活動的主體,是我們身邊的中心。只有關註孩子,才能找到活動的價值。這個活動可以說是比較完整的,在演示打印的時候可以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和信任。
幼兒園中秋教案3教學內容:
中班綜合活動“月餅圓圓”
教學目標:
1.我知道月餅是中國中秋節的傳統食品。
2.試著在油泥上壓、雕、繞、滾來做月餅。
3.了解中秋節的文化內涵。
4.了解節日的由來,知道節日的日期和習俗,願意參加節日活動。
5.參加假期遊戲。
教學準備:
1、PPT .
2、各種橡皮泥、泥片、雪花。
教學重點和難點:
試著在橡皮泥上用壓、雕、繞、團的方法做月餅。
教學方法和手段:欣賞、練習、討論、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反思:今天很開心。我讓孩子自己去創造,去探索,而不是強迫他們去控制自己的思想。這將促進孩子身心的全面發展,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欲望和享受樂趣。缺點是我要給孩子提供充足的操作工具,讓他們塗鴉制作,這樣會在不經意間豐富他們的學習經驗,讓他們有壹個從容自信的心態,促進他們的良好發展。
幼兒園中秋教案4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感受與老師、家長、同伴共慶節日的喜悅,萌發愛老師、愛家長、愛同伴的感情。
2.樂於溝通分享,能夠積極、主動、大膽的表達和表達。
3.體驗節日的歡樂氣氛。
4.願意積極參與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請家長幫助孩子了解中秋節的由來,並收集相關資料。開展記錄活動,觀察月亮的變化。
2.材料準備:在制定了與小朋友壹起慶祝中秋親子活動的計劃,確定了布置方案後,* * *準備布置活動場地所需的材料,如月餅、分享食物等。活動開始前,孩子們通過張貼海報、制作請柬等方式邀請父母到園參加慶祝活動。
活動流程:
1,慶典(由兒童主持):
(1),幼兒交流觀察月亮的情況,進壹步感知月亮變化的奧秘。
(2)請家長介紹中秋節的由來。
(3)親子活動:老師、孩子、家長共同表演自己的節目。
2、團圓中秋,賞月共享活動。
結尾:舉辦化妝舞會。(播放自己喜歡的形象,跳邀請舞)
教學反思:
缺點:本次活動的環境布置沒有表現出節日的氣氛,導致節日氣氛淡薄。老師可以解釋關於月球的知識。如果能安排相應的環境,講解壹些關於月亮的知識,相信孩子們會更深刻地體驗這個節日,了解更多。
百科:中秋節,又稱月亮節、秋天節、中秋節、八月節、追月節、賞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中國許多民族和有漢字文化圈的國家流行的傳統文化節日,農歷八月十五日。因為它的價值只是三秋的壹半,因此得名,有些地方把中秋節定在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