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如何寫好大研河的悼詞

如何寫好大研河的悼詞

也有遺憾,在先生您的身後,我們真的沒有找到薩特和盧梭。

請問先生,妳在詩人何其芳背後找到了誰?

"...說,有什麽悲傷,有什麽寒冷在顫抖,/妳的心,像森林的樹葉在月光下顫抖的觸摸,/抖落妳眼中純凈的珍珠和悲傷的露珠?/妳的聲音像天使雪白的手臂壹樣柔軟。/每壹秒都是金色的。……"

這是何其芳的月圓之夜。主席先生,如果妳讀過詩人何其芳當時寫的詩,妳就會明白,中國文學(詩歌)從盛唐以來,在詩的精神方面是壹脈相承的。某種傳承就像溪流的交融,自然而美好。而詩人何其芳的詩歌,在詩歌的節奏中,完成了靈魂的傾訴。何其芳是繼承民族詩歌傳統的傑出代表,他的詩歌充滿了人文關懷、憂郁典雅。重要的是,何其芳寫《預言》等詩時還不到二十歲。壹個年輕的靈魂,壹個痛苦地感知到民族苦難來臨的靈魂,他的詩和詞灑下東方清冷的月光,形如布帛,回到了他工作後早已點燈的庭院。.....先生,這正是妳所缺少的。

先生,我鄭重推薦新時期以來出現的幾位重要詩人及其作品,讓您對最新的中國新詩有個基本的把握。他們是趙楷和第五十七黎明;我和楊牧是青年;和幹媽:雷和小草在唱:梁和中國,我的鑰匙丟了;邊境政治和對壹座山、河流和冥想的詢問;林子和對他;韓寒和重量。.....先生,妳讀過這些詩人的作品嗎?妳感受過80年代中國文學的輝煌時代嗎?.....是的,妳在悼詞裏提到了舒婷、顧城、朱文的名字。妳寫這壹段的時候,真的是風起雲湧。妳說,”...他們是五四啟蒙文學的中堅,也是80年後中國新啟蒙文學的中堅,他們的* * *同構成為中國20世紀文學中‘人的文學’的總主題……”。先生,即使是被妳推上中國百年文學高峰的上述三位作家,他們能站出來認同妳那令人不快的獨白嗎(如妳所知,至少顧城是不會認同妳的)?我認為不是。根本原因是妳所推崇的“作文”不是在軟沙中完成的,妳忽略了基石的作用,就是妳不肯承認人類或人類文學有不朽的先驅和啟蒙。舒婷等人之所以這麽受妳賞識,只不過是妳故意把他們推到前面,作為妳遮擋某些東西的擋箭牌。先生,仔細想想,妳也是有保護自己的良苦用心的。

對於任何壹個民族來說,所謂的“人的文學”只能是人民的文學。人性的永恒之花,只能在民間綻放。“人類文學”的基本概念不是妳的生活。人們記住巴金、艾青等資深作家,是因為他們在寒夜裏為光明歌唱。他們的聲音感動和影響了無數向往光明的人——他們先尋求自身的解放,再思考人民的解放,用作品喚起人們尋求解放的意識——這就是“人的文學”。

1938 7月16日,在上海,巴金說:

“我在這無盡而洶湧的生命洪流中激蕩。我應該追逐這股洪流,趕上它自己去建立更廣更深的洪流。”

先生,不用我提醒妳,妳壹定知道巴金寫《做壹個勇士》的背景。妳不能也沒有權利要求壹個作家在民族存亡的歷史關頭沈入自己的中心——就像妳在生活中自慰壹樣。當時我們堅信,巴金絕對不會想到妳所擔心的“輝煌”的文學史。他的心被眼前的壹種苦難點燃了。他以筆為劍呼喚戰鬥,以血肉之軀捍衛民族尊嚴。因為“春天是我們的。”(巴金)

因為在他的《家》、《春秋》等系列作品中,巴金流露出人性最柔軟的部分所期待的對光明的渴望;是壹代人奔向黎明的身影;是接受光明後的歡呼;是壹代人尋求信仰和自由的真誠記錄——“我的眼睛跟隨我腦海中的幻象。我想,我想到了我們苦難中的土地和人民,我笑了,眼裏含著淚水。這壹刻,仿佛整條河、整個天空、無數座小山都被照亮了。”(巴金:《火》)

現在,通過我懷舊的話語,向大家介紹偉大的詩人艾青。其實我也不想這麽做。我擔心妳的粗心會驚擾壹個沈睡的詩意靈魂。是的,坦率地說,我對妳的善意指導有壹種揮之不去的無助感。先生,看了妳的文章,我發現妳對中國的新詩缺乏基本的了解。如果我懇求妳對中國的新詩深懷敬畏,那就難為妳了。為了幫助妳發現中國新詩的不朽形式,我特別為妳介紹詩人艾青和韓牛的詩。雖然妳已經致了悼詞,但作為壹個學者,我希望妳在讀詩人的話如血淚時,要有耐心和謙卑。

是的,妳明確表達了這個意思:讀艾青,妳想到了Valhallen。這是妳否定詩人艾青的基本前提。但是,在世界文學史上,在作家和他們的作品之間,從合理借鑒中學習素養,打開自己的創作思路,不是極其正常的嗎?難道連妳這樣驕傲的人都不是在模仿林德伯格的風格嗎?不可否認,詩人艾青和他的詩屬於中國,他在歌唱中含淚凝視著祖國的艱難土地。1938 165438+10月17,在武漢,詩人艾青用深沈凝重的筆觸寫下了《我愛這片土地》:

如果我是壹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片被風暴侵襲的土地,/這條悲憤的河流總是洶湧澎湃,/這無休無止的怒風,/還有來自森林的無比溫柔的黎明...——後來我死了,/連羽毛都爛在地裏了。//為什麽我經常熱淚盈眶?因為我深愛著這片土地...

艾青在巴金寫《做壹個勇士》四個月後,又寫了《我愛這片土地》。在信仰如火燃燒的那些年,兩位文學前輩用敏感的心感受到了視野中無所不在的神靈——那就是土地;是人民;是尊嚴和愛所展示的不屈的翅膀。他們的作品證明了20世紀中國文學良知的存在。先生,借用您的話,就是“重生宣言,涅槃預演。”

先生,這首詩不長。妳是個學者。相信妳比我更清楚這首詩凝聚的巨大精神空間。我在這裏引用整首詩,目的只是希望妳喃喃的心瞬間被感動,先生。是因為瓦爾哈倫的存在,詩人艾青才是梵高的後續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1938年二月,戰火如雷逼近黃河。艾青在古老的潼關寫下了這首詩《北》...壹年後看到這首長詩,很幸運的得到了壹本詩集《北》。.....這本巴掌大小的詩集,強烈觸動了壹代文藝青年的心。”先生,由於閱讀的限制,妳可能很難知道這段話的出處。然後我會告訴妳,這篇充滿激情的文字是詩人韓牛寫的。在《艾青名作鑒賞》(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6月版)的序言中,韓牛也說:“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艾青是壹個大形象。這是因為他和他的詩凝結形成了壹種類似於自然的氣象和氛圍,這也是因為他和他的詩壹直生活在壹個悲壯動蕩的時代,與國土的憂患和歡樂息息相關。從他的人和詩中,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歷史胸腔中創造生命的巨大激情,這種激情使人類美好的智慧和精神得以繼續繁衍。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永遠感謝艾青和他的詩。”

寫《北方》、《大研河——我的保姆》、《我愛這片土地》等詩時,詩人艾青的心是貼近這片善良而艱難的土地的。他不是瞬間流浪,而是含淚歌唱。艾青在《北方》的序言中說:“有壹天/科爾沁草原上的詩人/對我說:/‘北方悲哀。“‘科爾沁草原詩人’就是妳瞧不起的端木蕻良,先生。

那麽,先生,面對中國20世紀的文學,妳系統地讀過詩人艾青的作品嗎?顯然不是。妳對壹個世紀中國文學的自毀態度,直接導致了妳的見識淺薄,妳敢說三道四,也不會讓世人驚訝。

先生,請仔細閱讀下面的介紹。那句“誓詞”(牛中文)是詩人艾青的精神宣言,不是妳Valhallen的精神宣言。抗日戰爭初期,艾青說:“我們是悲慘種族中最悲慘的壹代,多年積累的恥辱和怨恨,將在我們這壹代清算。我們肩負著歷史的多重使命。.....我們寫詩是作為壹個為解放而鬥爭,擺脫悲慘種族枷鎖的歌者。”(《詩詞宣傳》)“用妳的赤誠之心,沈浸在千萬人的喜怒哀樂愛欲之中。他們(這個時代的詩人)的創作意圖在人類對明天的渴望面前延伸。只有不違抗人類意誌的詩人,才會被今天的人類所崇敬,被明天的人類所珍惜。”(艾青:詩與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