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設計
孩子喜歡讀兒歌,對生活中的各種事情都很好奇。他們經常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他們的所見所想。在語言區,經常看到他們寫自己的兒歌。比如,我爸爸是壹棵大樹,我媽媽是壹棵大樹...為了滿足孩子們的求知欲,感受兒歌之美,體驗作曲的樂趣,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寧靜溫馨的意境,激發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2.了解童謠的內容,嘗試帶著感情讀童謠。(關鍵)
3.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和創作。(難度)
4、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背誦。
5.理解兒歌的含義。
要準備的活動
1,《搖籃》flash動畫,《搖籃曲》音樂。
2、搖籃壹張,自制教學掛圖四張。
3.剪輯中用到的圖片:小鳥寶寶,烏龜寶寶,熊寶寶,蝴蝶寶寶等。
活動過程
壹、導入圖片,激發興趣。
1,老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壹個新朋友。孩子們,快來看。是誰呀?
妳好,寶貝們!我的名字叫搖籃。妳認識我嗎?
老師:搖籃有什麽用?
老師:搖籃是嬰兒的床。睡在裏面是什麽感覺?
2.老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壹首關於搖籃的童謠。妳想聽嗎?
第二,欣賞詩歌,感知理解。
1,第壹欣賞(老師朗誦,吸引人入鄉隨俗)
提問:
(1)童謠叫什麽?
(2)妳聽了之後有什麽感受?
老師:兒歌裏還有什麽?我們再仔細聽壹遍。搖籃是什麽?它們是誰的搖籃?
2、第二次欣賞(播放課件flash,整體感知)
提問:
(1)老師:誰來告訴我們哪些是搖籃?(用詩歌中這樣完整的句子提示孩子回答)
(2)老師:把藍天想象成搖籃,是誰在搖它?海洋是搖籃。她的孩子在哪裏?……
3、第三遍欣賞(圖文結合,分段理解)
孩子們說的太棒了!搖籃媽媽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看,她帶著孩子來找我們了!(老師此時輕輕將教學掛圖推到前面)
(1)老師:誰的眼睛最亮?先來看第壹張圖!妳看到了什麽?
老師:哦!白雲在做什麽?妳能用行動表現出來嗎?
(2)老師:妳的表現真好!讓我們繼續看誰在大海的懷抱裏。老師:好,海浪在做什麽?讓我們壹起做這個動作
(3)老師:嗯,孩子們表現的真的很好!我們來看看第三張圖。還有誰在那裏?
老師:看看風在做什麽。小花寶寶呢?
(4)老師:華寶寶睡著了。我們可愛的寶貝在哪裏?
老師:他怎麽睡著的?
第三,讀詩加深理解。
1,隨文閱讀。
老師:孩子們睡著了。我們不能叫醒他們。我們應該用什麽樣的聲音來背誦?
老師:那我們用溫柔優美的聲音來讀這首詩吧!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師壹起讀!這時,妳的小指尖嗖的壹下變成了word baby。妳準備好了嗎?
2.師幼合作閱讀。
老師:這麽美的詩,我們壹起再讀壹遍吧!我讀前半部分,妳讀後半部分。看老師的手勢,看哪組讀得好!
3、兒童接龍朗讀。
老師:誰想展示妳的聲音?好,請四個小朋友來答龍,朗讀。
4、老師和孩子同分。
老師:孩子們讀得真好。我也想看。讓我們跟著音樂再讀壹遍!
第四,拓展想象,創作兒歌。
1,示範引導創建。
老師:妳朗讀的聲音真美!看,它吸引了小螃蟹!小螃蟹的搖籃在哪裏?我想起壹首詩。聽:沙灘是搖籃,搖著小蟹,海風輕輕吹,小蟹睡著了。
2、兒童團體創作。
老師:我成了壹個小詩人。妳呢?妳想成為壹個小詩人嗎?好的,請趕快把妳桌子下面的嬰兒弄出來!妳也可以在詩歌和兒歌中用優美的語言說出來妳也可以把妳編的詩告訴妳的同伴。
3.孩子們集體交流。
第五,總結評價,改善情緒。
1,老師:這些小詩人真好看!老師把它們串在壹起。妳想聽聽我們創作的詩歌嗎?
樹是搖籃,搖著小鳥,沙沙作響的樹葉,哄著小鳥入睡。
沙灘是搖籃,搖著小海龜,溫度悄悄升高,小海龜入睡。
小草是搖籃,搖著兔寶寶,小草輕輕壹動,兔寶寶就睡著了。
花是搖籃,搖著小蝴蝶,風輕輕吹,小蝴蝶就睡著了。
2.老師:這真是壹幅美麗的畫!孩子們,妳們太棒了!今天,我不僅幫寶寶找到了搖籃,還成為了壹個小詩人,編出了優美的詩篇。妳開心嗎?
其實自然界有很多寶寶。他們的搖籃在哪裏?細心的小朋友和我壹起去找吧!
教學反思:
在整個講課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從壹開始就很認真。我沒有按照壹般的要求來設計這個類。我以為會很好,沒想到是題外話。說實話,有點難過,但是這是第壹次,而且我覺得我設計的課不能體現我的想法,老師們也看不懂,但是我就是覺得我設計的課跑題了。這對我是壹個教訓:不做好講座就不要講究新奇,這樣會弄巧成拙,不僅表達不出自己的初衷,還會很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