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代天文素養和二十八星宿到底是什麽意思?

古代天文素養和二十八星宿到底是什麽意思?

在古代,人們把自然看得很神秘,認為整個宇宙中有壹個至高無上的主宰,就是皇帝或上帝。在古代文學中,天與帝往往成為同義詞。古人還認為各種自然現象都有其宿主,所以將它們擬人化,並賦予它們壹定的名稱,如風師稱之為飛廉,雨師稱之為(屏),雲師稱之為繁華,太陽禦稱之為何,月亮禦稱之為王恕等等,都體現了這種觀念。

戴望舒、方望舒、丁望舒...以“望舒”為名的人不計其數,但很少有人把“xi和”作為自己的禁忌。證明了中國文化更能兼容月亮所代表的負面文明。

這些神話般的名字被古代作家使用,成為古典詩詞中的修辭,這是壹方面。另壹方面,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農業生活的國家之壹,農業生產需要準確的農時,所以古人非常勤奮地觀察天象,促進了古代天文知識的發展。根據現有的可靠史料,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已經記載了壹些星名和日月食。《尚書》、《詩經》、《春秋》、《左傳》、《國語》、《爾雅》等書對恒星的描述很多,天文記錄豐富。史書記載有《天官書》、《漢書》。可以說,早在漢代,我們的天文知識就已經相當豐富了。

古代人的天文知識也相當普及。明末清初學者顧說: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言也。“家有三星”,女之語也。《月尾葉》也是壹部守卒之作。“龍的尾巴潛伏在早晨”,這也是給孩子聽的謠言。後來學者學士,有問而不知所措者[2]。

夏商周是堯舜統治天下的黃金時代。但是那時候,還沒有鐘表和日歷。如果妳想知道時間、季節和方位,妳必須擡頭看太陽、月亮和星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息時間表畫在天上。所以“人人都懂天文”。現在壹提到天文學,就是“宇宙大爆炸”或者“黑洞”,早已脫離了詩意的廣寒宮和神話中的牛郎織女。這樣的天文學很難“為眾人所知”。

當然,現在學習古文並不是對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系統學習,但是了解壹些古籍中常見的天文學基本概念,無疑對提高我們閱讀古籍的能力是有幫助的。現在我將分別描述七策、二十八宿、四象、三壁、十二次、司。

古人把太陽、月亮和金木的火、水、土、五行稱為“七政”或“七曜”。金木火、水、地球和五星是古人實際觀察到的五大行星。合起來,它們被稱為五個緯度。

中國古代有七個曜日,西方相應的日子是星期日、星期壹、星期二……...甚至周日的七天。七淫說影響廣泛。直到現在,日本、韓國等國的歷法仍然用日、月、金、木、水、火、土來表示壹周的七天。

金星在古代被稱為星星,也叫太白,因為它的光色是銀白色,亮度極強。《詩經》“子興見夜,星宿爛”[3]和“昏壹期,星宿燦爛”[4],都是指金星。金星在東方黎明時稱為祁鳴,在西方黃昏時稱為長庚,所以《詩經》說“祁鳴在東方,長庚在西方”[5]。木星古稱隨星,直徑稱為年。古人認為老星繞天十二年,每年經過特定的星空區域,並據此定年[6]。水星是壹顆星,火星的古名是瑩瑩,土星的古名是振興或填充星。值得註意的是,先秦古籍在談天象時提到的水,並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營室)[7],《左傳·莊公二十九年》就是壹例。所說的火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指恒星中的火[8]。詩經《七月火》就是壹個例子。

古人以星辰為背景觀察日月五星的運動。這是因為古人認為星星的位置是不變的,可以用星星作為標誌來解釋太陽、月亮、五星運動到了哪裏。古人經過長期觀察,先後選擇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顆星作為“坐標”[9],稱為二十八夜:

東方黑龍七夜角康爵方鑫吉煒。

北方玄武七夜鬥牛女子虛擬危房墻

西部白虎在魁樓的肚子裏呆了七個晚上。

南朱雀七夜井鬼張留星伊壹

東方的黑龍,北方的玄武(龜蛇),西方的白虎,南方的朱雀,是古人把每壹方的七夜連起來想象出來的四個動物形象,合稱為四象。

東西南北的順序很重要。破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精彩人生,妳的意義是什麽,東方虛空可測?

妙語:不,佛。

(佛:)南,西,北,四維,上下,十方空,可知量?

妙語:不,佛。

在這裏,順序變成了印度的東、南、西、北,而不是中國的東、北、西、南。是因為妳生活在歐亞大陸的北部,生活在南部嗎?以東方黑龍為例。從角宿到極宿,形似龍,角如龍角,椽如龍身,尾為龍尾。以南方的朱雀為例。從蘇靜到蘇葉,它看起來像壹只鳥,有維生素的喙,鳥的脖子,鳥的嘴,和羽毛檁。這類似於古代外國把壹些星座想象成某種動物的形象(比如大熊、獅子、蠍子等。).

如前所述,古人以星辰為背景觀察日月五星的運動,而二十八夜都是星辰。了解了這些,就不難理解古籍[10]中的“月亮離開終點”、“火星停留心宿二”、“太白食禁”等天文現象了。“明月離碧”是說明月附(離,李也);“火星留在心宿二”是指火星住在心臟;“太白吃昴宿星”是指金星遮住了昴宿星。僅此而已。蘇軾在《千赤壁賦》中寫道:“小顏,月升東山之上,流連鬥牛之間。”它也使用28夜坐標法。

二十八宿不僅是觀測日月太陽五星位置的坐標,有些還是古人確定年齡和季節的觀測對象。比如在古代,人第壹次昏厥的時候認為是春天的第壹個月留在南方,留在南方就是五月的夏天[11],等等。

古人對二十八宿很熟悉,古典詩詞中也有壹些星星因其特殊而引人註目的星象而有所描寫。詩經“渭南有簸箕,不能簸;維北有鬥,不能舀酒漿”[12],指的是吉蘇和鬥蘇說的。當箕鬥的兩個夜晚出現在南方天空時,箕鬥留在南方,水桶留在北方。極速中的四顆星連起來想象壹個簸箕形,鬥速中的六顆星連起來想象壹個古代的水桶形。《詩經》中“三星在天”“三星在角”“三星在屋”參考【13】因為有耀眼的三星連成壹線。至於樂府詩[14]中的“路角藍龍”,路指黃道,藍龍指七夜全黑龍。

有些明星,伴隨著感人的童話,成為後世作家使用的典故。眾所周知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就不用敘述了[15],二十八夜中兩個夜晚的傳說也經常被後人引為典故。《左傳·趙專》說:從前家有兩個兒子,分別是伯和世紳,他們住在壹片廣闊的森林裏,彼此不能相配。為了征服對方,他們每天都在尋求戰爭。帝不藏後,遷商丘,為陳(火主)之主,商為因,故陳為商星(即心);遷石申於大夏(晉陽),主參(主拜星宿),唐朝是由於,...所以人參就是金星(也就是參宿四)。

因此,後人把兄弟之間的不和比喻為參與陳或經商。又因為參宿四居西,心居東,兩者不相往來,所以後人把親友久別不能重逢比喻為參與盛會或參與商業。這就是杜甫《贈八衛》中“朋友難相逢,至於朝夕星辰”的意思。

隨著天文知識的發展,出現了星空劃分的概念。古人以上述28星為主體,按照自西向東的方向,將黃道赤道周圍的壹周分為28個不相等的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二十八夜意味著二十八個不等的星空區域。

在古代,除了二十八夜之外,還有所謂的三堵墻,即魏紫墻、太尉墻和石天墻。

在黃河流域常見的北方天空中,古人以北極星為標,將周圍的其他恒星聚集成壹個區域,命名為紫微源。紫微院外,張儀以北的星區為太尉院;房間盡頭的skip北面的星區是石天墻,這裏就不細說了。

現在來說說北鬥。北鬥由舒天、田璇、天極、天全、宇恒、開陽和耀光組成。古人把這七顆星聯系起來,想象成古代舀酒的桶形。舒天、田璇、田忌、田泉由鬥神、古月魁組成;宇恒、開陽、耀光由鬥柄組成,古代稱為瓢。北鬥七星屬於大熊星座。

“北鬥”是中國的說法,“大熊”是西方的叫法。面對同壹片天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就像面對同壹個人,西方人只能解剖心、肝、脾、肺、腎,我們的祖先卻看到了金(肺)、木(肝)、水(腎)、火(心)、土(脾)。

古人非常重視北鬥,因為它可以用來辨別方向,設定季節。把田璇和舒天連成壹條直線,延伸大約五倍的距離,妳就能找到北極星,它是北方的象征。北鬥七星在不同的季節和晚上不同的時間出現在天空的不同方向。好像是繞著北極星轉的,所以古人根據昏初的鬥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鬥柄指東,天下為春;桶柄指南,天下為夏;鬥柄指西,天下秋;桶柄指北方,全世界都是冬天。

現在說十二遍。

為了解釋日月五星的運行和節氣的變換,古人把黃道周圍的壹天分成十二等分,如星象和弓玄,自西向東,稱為十二次。每壹次,都有壹些二十八宿的星星作為標誌。比如星象裏有兩次鬥牛,弓玄三夜,其余都是模仿。但十二時平分,二十八宿的寬窄不壹,所以十二時的起止界限不可能與宿間界限壹致。換句話說,有些小屋橫跨兩個相鄰的小屋。下表說明了這種情況【16】:在古代外國,黃道南北八度以內的空間被稱為黃道十二宮,被認為是太陽、月亮、行星經過的地方。

他們還把十二宮從西到東分成十二等份,如白羊座和金牛座,稱為黃道十二宮。其本意與中國古代的十二時辰相同,只是起止界限略有不同。相比之下,大致如下表所示:中國古代創立的十二時主要有兩個目的:壹是用來表示太陽壹年四季的位置,以解釋節氣的變換,如占星中太陽的冬季至日,玄機中的寒冷,等等。其次,它用於解釋每年歲星運行的位置,並據此確定日期,例如,壹年是“占星術中的壹年”,下壹年是“宣帝中的壹年”,等等。這兩點我們以後講日歷的時候再講。

有壹點值得壹提的是,以上十二次的名字,大多與各自的恒星有關。比如火,在這裏是次要名稱,但在古代也是其心臟的名稱。再比如首鶉、火鶉、尾鶉,所以鶉這個名字顯然和南方朱雀的星象有關,南方朱雀的七夜就屬於這三個時期。《左傳》Xi公五年《鶉火》中,孔叔說“鶉火二次在南”,還有“鶉火星稱劉爺”,可以證明。

十二時對應十二個節氣,以十二節氣為起點,十二中氣為每個時間的中點。明朝末年以後,我們開始翻譯十二生肖的名字,但是把每座宮殿的起點改成對應中國的十二氣,把每座宮殿按照十二生肖的經度等分,比如吉星宮的起點對應冬天的至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