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第壹天:祭火。在這壹天,每個村莊都會殺牛羊。夜幕降臨時,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方搭起祭壇,用傳統的方式敲擊石頭點燃聖火。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裏接過艾草做的火把,在田野的角落裏遊泳。
火把節第二天:傳火。這壹天,家家戶戶聚集在聖火下,舉行各種節日。男孩子們模仿傳說中的阿提巴、賽馬、摔跤、鬥羊和鬥雞。姑娘們模仿傳說中的阿什,穿著漂亮的衣服,撐著黃油傘,隨著身體起舞。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種。這是整個涼山彜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在這壹天夜幕降臨的時候,每個人都會舉著火把跑來跑去。最後,人們將火把聚集在壹起,形成巨大的篝火,快樂的人們聚集在篝火周圍盡情地唱歌和跳舞。
擴展數據:
火把節習俗和傳說的形成與同源的彜族原始崇拜有關,特別是對火的信仰。在西南彜族的火把節活動中,至今仍保留著用火熏田、驅除瘟疫、殺蟲保苗、催芽迎傅銳的民間功能。
彜族火把節傳說實際上是遊牧改為農耕後,新的文化形態對原有文化形態的揚棄。這個傳說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火把節起源的原始信息,也是最接近火把節源頭的傳說。
彜族火把節傳說反映了原始社會對火作為壹種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量的崇拜,至今仍體現著火把節習俗和傳說的原生態民俗基因,屬於火把節習俗的早期形式,其文化核心是火崇拜。
百度百科-火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