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唐代詩人李白的魅力在哪裏?

唐代詩人李白的魅力在哪裏?

第壹,杜甫是青銅器,李白是唐三彩。前者厚重,後者恢弘。

想到唐三彩,就想到李白,壹如它的厚重奔放,壹如它的豪邁豪邁,壹如它的異域風情。唐三彩有沙漠風沙之美,有長河落日之美,有駝鈴夜酒之美,有姬胡之美。唐三彩是中國和西亞的文化之謎,就像李白身世之謎壹樣。李白的血液裏,胡騰舞的音樂,寶藍的幻想,琥珀般的酒色,湧動著中世紀西域文化的熱情、激情、豪放、神秘的壯麗。

“農村在西部,流浪會是什麽樣子?”這是李白對自己人生經歷最清晰的告白。但這兩首詩,藏在壹首幾乎毫不相幹的詩裏,簡直就是謎語,語境根本說不通。或許,李白對自己的人生經歷有些說不出的感慨?或許,他用了這樣突兀的句子來象征自己突兀的人生歷程?

據史書記載,李白雖生於安西(今吉爾吉斯斯坦)都城隋夜城,祖籍隴西季承,但其祖先隋朝因犯罪被流放西域,他生於隋夜城。李白五歲時,回到蜀國。這樣看來,李白畢竟是甘肅人,和西域關系不大。

但是,李白的色彩太豐富了。和他同時代的唐朝人相比,李白和很多中國人太不壹樣了。就連蘇東坡也感嘆:“帝留銀河,而古有謫仙。”中國詩歌史上的這個高峰有些突兀。很多時候,文化的創造是漸進的,但有時也是突然的。如果李白是壹個外來者,帶來了這樣的創造力,產生了這樣的輝煌,我們可以把它作為壹個文化突進的案例來研究。而且,李白雖然只是壹個人,卻代表了他背後的很多人和事。奇怪的是,當時似乎沒有文化沖突。當時中國文化的包容性特別大,文化融合現象豐富,大到宗教教義、文明禮儀,小到壹個吃飯盆上的圖案,都體現了壹個特殊時代的文化魅力。

所以李白身世之謎並不是壹個休閑有趣的知識考證,裏面隱藏著關於民族文化演變的重大秘密。

陳寅恪先生過去曾提出李白是西域蠻族的觀點。他有兩個原因。第壹,根據他的考證,隋末的西域絕不是中國領土,不可能是讒言罪犯的地方。唐太宗貞觀十八年(640年),西域才成為中國的政治勢力範圍,並作為貶謫罪人的場所。

第二,李白父親的名字叫“李恪”,壹般人認為這說明李白的父親是個俠客,逃到了西域。但陳寅恪認為這不過是找詞造意而已。據他考證,隋唐至六朝時期,蜀漢是西胡長期遊歷的地方,被稱為旅居海外的胡商。繼陳寅恪提出李白胡的理論後,如松浦有久和,胡也提出了突厥漢人的理論。

前幾年,周訓初先生寫過《詩人李白之謎》,裏面分析了李白的很多奇怪的特點,比如丈夫的妻子的女婿,對家庭的不負責,對胡姬的愛,親手埋葬朋友,親手埋葬敵人,“詩裏沒有壹句鄉愁”,女兒和兒子名字的寓意等等。).結論是李白雖不說李白,但他有著深厚的西域文化情結和濃厚的西域文化色彩。其實最後還是回到陳寅恪的觀點,認為李白的祖先生活在當時國際交流最頻繁的絲綢之路上,必然會有通婚,所以李白的胡血統完全可以理解。周的研究實際上是陳寅恪觀點的壹個近期勝利。

陳寅恪對李白生平經歷的考證,不是為了考證而考證,而是有他的文化關懷在裏面。事實上,陳對皇族世系的考證具有壹種文化詩學意蘊:試圖尋找文化交流與民族整合的力量,以復興壹個古老的帝國。陳寅恪心目中的大唐之夢,其實是他關於現代中國的文化夢。李白這個人,代表了壹個民族文化復興的偉大傳奇。

所以,自然不能把這樣的考證當成以血統論人。這是文學的觀察角度和文化視角。另外,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李白作為盛唐文化的壹個高峰,還應該強調三點:

第壹,李白身體顏色的豐富多樣確實與盛唐有關,盛唐是中國文化最自由開放的時代。李是唐代人生經歷最豐富、身份最多樣的詩人。李是書生,是俠客,是神仙,是道士,是頑童,是流浪漢,是政治家,是酒徒,是詩人。日本學者岡村範也說他接受過官方道教秘密組織的資助,差點把他當成“間諜”!李白是壹位最無愧於他的時代的豐富多彩的詩人。

其次,李白年輕的時候,帶著寶劍去了鄉下,辭了親,遠遊。豐富多樣的大江南北地域文化,豐富了詩人的氣質和人格,哺育了他的精神世界。他在洞庭湖流域結婚,在長江中下遊與漁民廝混,在揚州花了幾十萬黃金。無論是為官還是為官,他都充分吸收了各地的各種奇妙經驗作為自己的詩歌素材。因此,在他的詩歌中,西域的異域風情,荊楚的浪漫,吳越的美好品質,齊魯的慷慨,以及隨之而來的蜀漢的詩教,都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結果。

第三,盡管李白因其血統和背景而具有與中土中國人不同的氣質特征,但李白性格的根基仍然是中國文化,而中國文化仍然離不開中國文化的熏陶。這是李白少年時期在蜀中求學生活的積極影響。他五歲就背誦關雎,詩中充滿書卷氣,深浸於他少年時刻苦學習的學識修養之中。至今還有壹個他在匡山苦讀的故事:匡山也是讀書臺,夜晚的光線永遠像壹盞燈。老人說:“李白又在讀書了”。至今還有壹個“鐵棒磨成針”的勵誌故事,是李白成為中國詩詞書法人文傳統的美麗傳說,是李白的人文基礎仍然是中國文化的證明。文化靠教育。無論如何,李白有著很深的西方情結,他依然抹不去少年時代的文化記憶。李白多次稱自己為“蜀人”,稱長江水為“故鄉水”(荊門渡口送別友人:“且水曾帶妳壹抹故鄉,劃妳船三百裏”),稱司馬相如為“鄉下人”(《商安府裴昌史書》)。在他的詩中,他常常思念蜀,如“蜀曾聞秭歸之鳥,而宣城亦見杜鵑花。唱壹次心碎壹次,三月三月憶三八。”“天地之靈,根於西南,蜀民無聞,而聞出眾。”(郝偉《李翰林集序》)李白五歲到四川,對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精神深深著迷。由壹個完全漢化的西域胡人,完成了盛唐文化的主峰之壹,也寄托了陳寅恪先生對中國文化復興的夢想。聯想到陳垣先生的名著《元代西域人漢化研究》,陳二本來就有* * *頭腦。只有那些對中國文化有高度自信並對其人力資源有深刻了解的人才能有如此重要的文化想象力。

接下來,我們主要以李白的詠月詩為例,來談談他詩歌的三種精神:英雄主義精神、解放精神和人道主義精神。

2006-1-18 00:08回復山中0粉絲。二樓。2樓,儒生,神仙,俠客。這是李白的三個主要身份,也是他鮮明詩風的來源。

古代中國是壹個“文人文學”處於文化主流的文學時代。現代是“大眾文學”為主流的時代。文人文學不同於其他文學。文人文學充滿了對人類力量的贊美和信仰,充滿了對時代和世界的關懷和責任,是超越人類的偉人文學。因為文人講究精神修養,所以也是很精神的文學。而很多人的文學是自娛自樂或者互相娛樂或者娛樂他,是消費,是放松,是日常生活,是從世界和家國退守到家庭,農村或者市場甚至肉體的文學。在五四新文化時代,文人文學被重新正名是壹件好事,但五四新文化的壹個問題是,它太有意地與文人斷絕文學淵源。所以後來變成了文人文學的自我殺戮,文人精神的自我放逐,很多文學的過度甚至狂歡。

李白自負。自我評價“懷經濟才,反巢;文可改文風,學可研天人”,“渭水打獵,猶可學帝王”,“壯士高瞻遠矚,誌在解天下紛爭”。雖然李白的詩裏用了很多民謠,但我覺得李白的詩本質上是文人文學。比如壹直很難解決的《杜鹿篇》,原本是壹部古代樂府,描寫的是為父報仇的故事。李白的筆是英雄氣概的宣言:

泥獨水,渾水看不見月。看月亮可以,但是水裏沒有行人。

這是關於夢裏的黑暗,壓抑,艱難的困境。

南方來的鳥越多,北方來的老虎越多。我想彎弓射向天空,卻又後悔自己迷失了方向。落葉不屬於樹,隨風飄落。客無所托,憂亦同。

這就是主人公的人生困境。

羅微很放松,好像有人正在打開它。明月直入,無意猜度。

這是對生命自由暢達、君臣合壹的美好意境的向往。與第壹句“水濁則月不可見”相比,這裏的“明月直下”是壹種自由清靈。

墻上掛著的男劍,永遠長明。恒犀,羞苔。國恥未盡,如何成名?禿鷹做夢,不管風箏。給妳壹拳,九天的戰鬥。

這裏有壹種英雄氣概。壹掃消極的人生困境,猶如雄劍雄鷹。據專家考證,李白平時佩戴寶劍。儒生坐而論道,是學術,俠客要做事,是修行。我們應該整合君臣,為國出力。這是中世紀社會學者的理想。縱觀李白詩歌的偉大特征,基本都是文人之詩,對人的力量的自信,以及通過精神實踐的超凡之美。這是壹首新文人的詩,從詩騷傳統,經過漢代經典的運用,到樂府民歌和建安詩風的蓬勃發展,再到齊梁,經過貴族詩的打磨而轉化而來。”秦出了古城府,不由重贊衣冠。妳不是叔孫通,但妳和我很不壹樣。”(《嘲諷茹茹》)在儒生的感受中,他們的俠義行動更為優美,清新、自信、有力,從文學上說明中國的士重新發現了自己。

當然,這與唐代以進士身份參加科舉考試的功勛有關,“以致身與心為社會心理群體之羊群”(陳寅恪詩);也和唐朝社會出現了壹個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的混血兒有關,讓唐朝找到了壹個新的代言人,他意氣風發,快樂健康,對自己的詩人李白有著如此高度的自我認同和熱愛。所以中國後來的文人只要想從自己的內心喚起自尊自信,就會找到仙翁、俠客的詩人傳統。李太白的詩是文人獨立和崇高地位的文學象征,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也與盛唐是中國文化的青年有關。中國文化中的文學傳統正在崛起和成熟,而正是這種傑出的表現正在成為整個社會的美好信仰。我們說人生最難忘的文學年齡是青春期,這是功利最少,負擔最少,最活潑美好的時期。李白的詩是英雄的青春,是文人文學中的少年文學,是青春和生命熱情的表現。當然,李白也不是沒有晚年。比如他寫的壹首詩《洗澡的兒子》,太安靜了,太豪邁了,太和諧了。不過還好,李白也不全是這樣。他還是很幹脆的。他想笑就笑,想打就打。他寫的《壹個少年的旅程》,真是壹個英雄少年走在路上:“五淩少年城靳東,銀鞍白馬花春風。落花遊何處,笑入胡姬酒鋪。”我們似乎還能從他的詩中聽到詩人爽朗奔放的笑聲。

而且,青少年是壹個夢幻的季節,也是壹個真正保護美的季節。童年時對美的向往,恰恰是長大後英雄氣概的重要來源。李白的《鼓浪嶼》寫得真好;

2006-1-18 00:09回復0散在山裏的粉絲。他們幾個小時都不知道月亮在三樓,他們都叫白。懷疑它是姚的平臺,在天空中的上空飛行。神仙垂足,桂花樹團圓。這是浪費時間。妳在和誰說話?大白兔不是老靈丹,妳能告訴我誰吃嗎?癩蛤蟆吃滿月,月亮,月亮那麽黑,不清楚。後羿射下九個太陽,人間天堂無災無難,清明寧靜。無論煩惱來了什麽,都會摧毀心靈和靈魂。

前八句寫了我童年的美好想象,象征著我難忘的童年和天真無邪的心靈。最後八句,寫月蝕,象征著純潔理想和天真狀態的毀滅和祛魅,對過去美好理想消亡的悲傷是詩人慷慨悲嘆的原因。

我有壹種感覺,杜甫是絳紅色的,或者是黑白中的黑色,而李白要麽是唐代的三色,要麽是月光下的銀白色,極其純凈明亮。

因為少年,處處都有光和音樂。

因為少年,往往是行動的詩。美酒和力量以及劍的美麗。

關山月:“皎潔的月亮升自蒼穹,在雲海的無限陰霾中。千裏來風,吹玉門關城垛。”寫明月有著神聖的使命,從天山雲海到玉門關,到中原大地,給黑暗的世界帶來光明和美好。明月是詩人李白的自我象征。天山是他出生的地方。這首詩真是壹首英雄頌歌。從中可以聽到壹種英雄聖賢降臨人間的莊嚴語氣。

有些現代知識分子嘲笑李白,說他不自量力,沒有政治才能,卻偏愛政治活動,所以不吉利。說他是個知識自大狂。其實這多半是因為現代知識分子缺乏自信和勇氣,所以看李白不真實,渺小而平庸是恰當的。古人說的是,壹個讀書人要以儀表知識為第壹要務。學者文學首先要有知識的氛圍。人生格局大,表現出對世界的野心、自信和擔當。生活的美好還表現為才華和魅力,足以讓人向往。胡應麟說唐詩“清麗”,李白是典型的清麗詩。高調美好的生活意境怎麽了?有什麽好笑的?李白的第壹份工作就是藝術化,優雅化。“真貴人常忘其貴,真美人不知其美,絕世好文章無心。”李白忘了他的英氣,忘了他的忠誠,忘了他的風韻,其實他並不美。

更具體的說,李白做人的追求是什麽?我覺得他有壹種新“學者”的自滿。也就是集儒、仙、俠於壹身的新“士”,李白在不知不覺中,出人意料地經歷了三次肅反。這正是丁公安所說的:“儒、仙、俠三者不能合,不能合,始於告白。”儒生是“士”的基本骨幹,但儒生太弱,必須有“俠義”來挽救其女性劣勢;儒生太執著,要有“神仙”讓他們的陽剛之氣更差。這種新“士”如風似雲,卻很適合。表現在做貢獻和退休。書生氣和浪子。既實用又好玩。它優雅高挑,充滿了刺激;是勇者義,是隱形的。那就是:既有英雄氣概,又有解放精神。

2006-1-18 00:09回復0粉絲散山4樓三。解放精神。

為什麽說他有“解放精神”?英雄主義不同於解放。英氣是壹種大關懷,也是壹種大責任,是壹種男子漢大丈夫的人生,是壹種天地間人的情懷;解放精神更多的是解放自己,是英雄精神的重要補充。沒有解放精神,英雄氣概也會成為束縛自己的套子。因為英雄的本來面目就是打破壹切羈絆,但“英雄”有時候在家裏成了羈絆,在生活中成了負累。壹旦成為羈絆,英雄就會走向他的反面,所以要反過來。英雄精神是“經濟人才”,解放精神是“反巢之節”;豪氣是“海風不斷吹”,解放精神是“月色依舊空”。兩者的同構,成為李白人格世界中的“自然之力”。

《古風》第十首:“齊有嬌生,呂聯特妙。當月亮從海底升起時,它會閃耀壹次。但秦振英發聲,後人打壓照片。意淡女兒禮,顧湘平原笑。我也是蕩婦,衣服也能調成壹個調調。”在這首詩中,他用“俠義”飄走,用成功隱退,消解儒家無處不在的用世張力。宋代詩人嚴羽也註意到了這壹點:“漂泊與嫵媚並不相似,而是視為同壹。”魅力是英雄主義,流浪是連英雄主義都去掉的解放精神。

《古風》第12期:“趙趙嚴子陵,驚濤拍岸。身會藏客星,心和雲閑。經過長時間的訪問,萬回到了富春江。清風灑六合,高不可攀。”李白的詩大多是對權貴的鄙夷,富於浮雲,對崇高理想的抗拒。我們看到生活中的各種崇拜,比如對權力的崇拜,往往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自己造成的。從中解脫出來,獲得生命的高貴自由。

解放精神是自由生活的超然之美。"我們都向往遠方,想去天空擁抱明月。"這裏的明月是自由生活的象征。什麽是宜興?是壹種既不黏膩也不邋遢的生活狀態。牟宗三有壹篇文章《哲學的氣質》,主張壹種“不被規則甚至不被壹切成套事物束縛的逃避”。所以,解放精神,很大程度上就是自我解放,解放自己的思想。免於各種自制避孕套。李白詩歌的壹個很大的價值就是解放自己,放飛自我。

夢裏登天目山:“吾心與夢在吳與月,月夜渡鏡湖。月亮照亮了我的影子,我來到了延河。.....唉,我怎麽能莊重地對那些位高權重的人卑躬屈膝呢,我不能快樂!”李白出京後遇到了明月。熱烈,飄逸,不朽,送詩人到自由美麗的山川。

李白很喜歡魏晉人的月夜。如的《訪戴之夜》、的《詠史之夜》。宋人曾寫過壹首詩:“舟楫始料未及,雪中飛雪,明月當空。不要回到船上,因為妳累壞了。真是奇怪的風景。”我只是說殷珊的風景怎麽樣。而李白也想象著王子猷:

昨夜吳中雪,子遊家成繁華。萬裏裏,雲是藍山,孤月流於天中。孤月滄浪江韓慶,北鬥錯落長庚明。酒夜霜雪白,玉床金井瑰麗。人生漂泊百年,必然天長地久。(《答王十二寒夜》)

我想象了壹個廣闊而永恒的光明而高貴的世界。純潔幹凈的世界,是詩人沒有鬥雞的庸俗生活,是他披著紫袍的戎馬生涯,是他德高望重的高貴富貴生活,是他對美好宇宙的向往。也許,這個世界的存在,才是他解脫的源泉。

“天上什麽時候會有月?我停下來問問。人不能登月,月與人同行。”“但見夜從海上來,寧知無雲”(《問月》)。

李白筆下的月亮神秘而高貴。矜持地拒絕攀高,迂回地與人相親;想來就從海上升起來,想走就從天上消失。

李白還寫過壹首關於月夜的詩,“南湖秋夜無煙,能騎直上青天。咱們在洞庭月色上買酒買白雲邊。”在這美麗的水光山下,無限通透,無限空曠,怎樣才能讓船沿著湖光月色駛向天空?月光在這裏,是精神的解放。循規蹈矩的人,天與地,湖與月,都是分離的,無法融為壹體,而詩人則完全沒有邊界,開辟了心靈旅行的自由之地。

獨飲明月:“從花間壹壺酒,獨飲。沒有人和我在壹起。舉起我的杯子,我邀請明月,明月帶給我它的影子,讓我們成為三個人。明月不知飲酒,身前影子在後。我不得不和他們打成壹片,享受春天的快樂。我唱歌了。月亮鼓勵了我,我的舞蹈很亂。醒來壹起開心,醉後各自散去。善意會有保障嗎?,我看星河漫漫路。”“無情的遊泳”是壹種完全不同於世俗感情的遊泳,也就是忘記了世俗的遊泳。“無情遊泳”在松綁,但還沒準備好。做愛,做愛,分散;不要因為性而執著,不要因為分散而悲傷。在遙遠的天邊,會有相遇的壹天。

2006-1-18 00:09回復0粉絲散山5樓四。李白的人文精神。

如果李白只是壹個英雄,只是壹個解放者,只是壹個俠客和神仙,或者只是壹個外國人,他是無法理解中國文化的深處的。中國文化的深處是人性的感動,人心是相通的。再來看看李白其他的月亮詩。

金陵之夜安靜涼爽,可以獨自從高樓上看吳越。白雲映水空城,白露滴秋月。月下深思久,自古眼薄。釋道清河,如修行之純,使人久記謝玄暉。(《金陵城西樓月下唱》)

中國文化重視同理心和同理心。月光若有所思,久久,我被內心的留戀所感動。其實李白詩中的月色,是溫柔同情的體悟美,是精神心靈感動的深沈美。

長相思,在長安。金井邊秋蟲鳴,寒霜如小鏡子在我的涼席上閃閃發光。高燈閃爍;我的渴望越來越深,凝視著月亮,嘆息著。像花壹樣孤獨,從雲的中心,妳是綠色的嗎?0?八天,在下面,我看到了水的綠色和躁動。天長路魂難飛,夢魂不及山難。長相思摧毀心靈和靈魂。(長相思)

“單如花,以雲為心”,出自謝莊《月賦》:“美人走聲美,月在千裏之外”,也是寫月亮的。長相思,即人心思長,悠悠。是愛情,是情侶的親情,是人生的壹種理想,或者說是對生活美好的追求無法實現。總之是純粹的感嘆。

在容易的容易的秋天之後,布谷鳥鐘,我聽見妳經過五條溪流。我把悲傷的思念托付給月亮,希望陪妳到夜郎的西邊。(聞王昌齡《左遷》)李白是最懂友情的詩人。他寫得好送孟浩然和王倫。李白傲慢,放蕩,是最不落俗套的人,但他也深情,有著真摯的友情。他也是中國文化中提到的性情中人。這首詩裏的月亮,大概是世界上最深情的月亮。

峨眉山上半月秋,影入平羌河。晚上清溪去三峽,四君不見渝州。我們可以知道詩人的情和情。因為李白的深情和深情,月亮也顯得那麽深情和多情。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多情的第二個月亮了。妳看,李白從清溪出發,沿著青衣江出了四川。月亮壹路戀戀不舍,羞澀可愛,很有人情味。但究竟是詩人舍不得月亮,還是月亮舍不得詩人?妳是指朋友還是月亮?我們只對這種月光般的情感著迷。

日本友人晁衡·赫仁辭別長安,回到東方的蓬萊群島。明月不歸海底,白雲滿愁。(《哭朝清衡》)天下好山河好月,皆可為李白之友;世界上任何壹個有童心有氣質的人,也可以成為李白的朋友。這首詩中的月亮代表遠在日本的朋友,說明李白的人文精神不僅是民族性的,而且是普世性的。

我寄住在吳淞山下的農家,內心感到非常壓抑和孤獨。農夫的工作更忙,隔壁的女孩在整個晚上,不害怕寒冷的秋夜。房子的主人,老婆婆,給我帶來了菇米,滿滿的像月光壹樣的白米。讓人漸行漸遠,三謝就吃不下了。(《蘇··荀書嘉》)

這是壹個有名的有姓氏的農婦。這是壹次真實的經歷。“家有秋難,鄰女夜寒”的聲音至今猶在耳畔,那白如素板的月光是詩人同情的表現,具有人類精神的永恒魅力。

長安城裏壹片月光,易道的千家萬戶都在。秋風吹來易道的聲音,家家戶戶都記得戍邊的人。哦,韃靼軍隊什麽時候才能被征服,我的丈夫什麽時候才能從漫長的戰役中回來!(午夜吳歌))

那無邊的暖月光,像是和秋風吹拂著我跳動的心臟的衣服,是戀人們無處不在的向往。詩人的心是無限細致的。

我的床腳閃著如此明亮的光。已經有霜凍了嗎?我擡起頭凝視月亮,低下頭,懷舊之情油然而生。(《靜夜思》)

讀這樣壹首詩,壹個是永恒的情感,壹個是瞬間的感動,清新而古老,質樸而深刻。詩人李白真的是宇宙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