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如果我愛妳——絕不像攀援的坎貝爾,
用妳的高枝炫耀自己;
如果我愛妳——我永遠不會向癡情的小鳥學習,
為樹蔭重復單調的歌曲;它不僅僅像壹個噴泉,
壹年四季送清涼安慰;不僅僅是壹座危險的山峰,
增加身高,襯托尊嚴。
即使是白天。甚至春雨。
不,這些還不夠!
我必須是妳身邊的壹株木棉,
作為壹棵樹的形象和妳站在壹起。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1975的壹天晚上,舒婷和蔡啟嬌走在壹起的時候,蔡啟嬌給她講了她這輩子遇到的女孩子。公開談論妳在20世紀70年代喜歡的女孩是很大膽的。蔡啟嬌說,有漂亮的姑娘,但沒有才華;有才華的女生不漂亮;漂亮,有才華,又兇,他發現很難找到壹個完美的女孩。
舒婷說,當時她聽了之後很生氣。她認為這是大男子主義,男女應該平等。於是那天晚上,她寫了壹首詩《橡樹》,送給了蔡啟嬌。後來出版的時候改成了《致橡樹》。“事實上,南方的橡樹永遠不可能和木棉樹壹起生長。在這首詩中,它們被用作男女的參照物。”她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