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節概述
1.背景: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將國王查理壹世送上了斷頭臺,建立了以克倫威爾為首的資產階級政權。被稱為法國“太陽王”的路易十四,建立了歐洲最強大的君主專制制度。文藝復興時期的動蕩和紛爭已經過去,取而代之的是相對穩定的生活,人們意誌堅定、遵循理性和秩序的思想盛行,從而形成了新的歷史文化氛圍。
(壹)古典主義文學產生的背景:從政治角度看,法國路易十四從哲學角度看,笛卡爾理性主義哲學是古典主義的哲學基礎。
(2)、古典文學的特點:1。政治上擁護中央王權,贊美賢明君主。這壹特點反映了資產階級發展資本主義的願望。他們希望結束封建割據,主張民族團結。2.在思想上,他們崇尚理性,要求克制個人私欲。(理性是經典作家在創作中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布瓦洛在《詩歌的藝術》中指出:“首先,妳必須熱愛理性。願妳所有的文章永遠只憑理智獲得價值和光明。”拉辛的悲劇《安德洛瑪刻》就是這壹原則的代表作。) 3.藝術上,仿古,重視藝術規律。(@創作主題:古典悲劇多以古希臘羅馬題材為主,以古代文學為範本。@文學體裁:古典理論家把戲劇體裁分為雅俗。悲劇是高雅藝術,語言高貴典雅,喜劇是低俗藝術,語言低俗。@創作法則:強調服從古法,戲劇必須遵循“三統壹”。)
名詞解釋三統壹:三統壹又稱“三統壹”,是17世紀古典劇本創作的規則。規定劇本的情節、地點、時間必須完整壹致。即每部劇只能有壹個故事,事件發生在壹個地方,在壹天內完成。
理解:三統壹是君主專制要求壹切有規律有秩序的體現,在文學藝術中也要建立規則(對優雅和語言的要求)
③、法國古典文學
法國在古典文學方面取得了最大的成就。法國古典悲劇的代表作家是高乃依和拉辛。他們的悲劇代表了正統的古典主義。
高乃依是高乃依古典悲劇的創始人,壹生創作了30多部戲劇。他的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劇:希德、霍勒斯、西納和波莉·厄克特。《希德》被莫奇認為是壹部經典悲劇。
英雄悲劇希德:男主角羅迪克,女主角西曼娜。高乃依的悲劇表現了主人公理智與情感的沖突,責任與愛情的沖突。
布瓦洛:古典美學的代表人物是布瓦洛(1636-1711)。Boileau是壹個古典主義者和立法者。他總結了古典主義者在文學理論方面的經驗,撰寫了詩歌理論著作《詩歌的藝術》(1647)。這本書是路易十四自己讀的,成了經典法典。
布瓦洛的美學原則:1,理性原則:文章要理性,情節要合理,文藝作品要反映普遍真理。2、自然性原則:故事要現實,人物要相稱壹致,人物要表現人性的善惡。3.道德原則:要求文學藝術具有社會意義和教育意義。
讓·拉方丹(1621-1695)
拉封丹是法國古典詩人和傑出的寓言作家。他的寓言詩***12,239篇。用動物影射人類社會,生動地揭露了統治階級的暴政和黑暗王朝的黑暗腐敗,具有鮮明的民主傾向。
第二,巴洛克文學
巴洛克文學的名稱來源於巴洛克藝術,“巴洛克”:該詞來源於西班牙語barruco,16世紀用於珠寶行業,指“壹顆不圓的珍珠”,有不規則、扭曲、怪誕的含義。
巴洛克文學產生於16世紀下半葉,在17世紀上半葉達到頂峰。它與巴洛克藝術風格有關,內容上帶有宗教神秘色彩,藝術上借鑒中世紀文學的符號、意義和夢幻手法,語言雕琢,呈現出華麗精致的風格。巴洛克文學屬於貴族文學,體現在各國的文學中。
①意大利巴洛克文學
意大利是巴洛克藝術的發源地,馬裏諾詩派是巴洛克文學的代表。馬裏諾(1569-1625)是意大利詩人。他的著名詩歌《阿多尼斯》取材於羅馬神話,他的詩歌反映了17世紀意大利貴族的興趣。後來秉承這種風格的“馬裏諾詩派”在意大利非常流行。
(三)英國玄學派詩歌
17世紀英國玄學派詩歌具有巴洛克風格。約翰·多恩(1572-1631)是玄學派詩人的代表。他的詩歌和歌曲吸收了科學、哲學和神學中的意象,充滿了奇怪的隱喻和多變的節奏。多恩長期以來備受爭議,直到20世紀才被公認為大師。
第三,清教文學
名詞解釋英國在16世紀進行了宗教改革。是國王自上而下推動的,不徹底。17世紀,資產階級主張凈化教會,消除天主教在國教中的影響,因此被稱為“清教徒”。代表作家彌爾頓和班揚
約翰·彌爾頓:《失樂園》《撒旦》《復樂園》《參孫》(作者自說自話)。
思想意義:表現了革命者堅定的革命信念和頑強的意誌。
班揚:天路歷程
彌爾頓:彌爾頓的主要成就是長詩《失樂園》、《復樂園》和詩劇《參孫》。失樂園的故事(1667)摘自《創世紀》1。夏娃和亞當被撒旦的1引誘,違背了上帝的意誌,偷了知識樹上的禁果,被逐出了天堂。長詩揭示了人類不幸的根源。人* * *因為情感沖動失去了理智,經不起外界的影響和誘惑,從而失去了自己的天堂。《復樂園》(1671)描述了耶穌成功經受住了撒旦的考驗,為人類恢復了樂園。詩人借此暗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遭遇了可怕的失敗,這是資產階級道德墮落、傲慢和奢侈造成的。
《盧克索的參孫》(1671)是壹部悲劇,取材於《舊約·士師記》。以色列的民族英雄參孫被他的妻子大利拉賣給了非利士人。敵人挖出了他的眼睛,讓他痛苦不堪。非利士人強迫他在慶功會上表演武術,他趁機搖下嚴武府的柱子,與敵人同歸於盡。這壹悲劇反映了復辟王朝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迫害和內心痛苦,表現了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參孫》是壹首宏偉的戲劇詩。他用崇高而嚴肅的主題,簡單而有力的語言,明快的節奏,表達了澎湃的革命激情。
17世紀英國戲劇:壹派是具有民主傾向的進步作家,以本·瓊生(1572-1637)為代表。他的喜劇鞭撻貴族的腐朽,嘲笑資產階級的貪婪,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另壹所學校是以約翰為原型的。Optimates戲劇家,如弗萊徹(1579- 1625),主張君權神授,維護封建貴族的特權。
莫裏哀的喜劇《偽君子》
莫裏哀(1622-1673)是17世紀古典時期的法國劇作家,法國現實主義喜劇的開創者。出生富裕家庭,10歲喪母。祖父經常帶他去劇院。莫裏哀熱愛戲劇,自願放棄遺產。21歲入劇團,藝名莫裏哀。從當喜劇演員到當劇團團長,我自己寫劇本。1673,17年2月,執行“無病”,卸載後咯血死亡。51歲。
莫裏哀的創作
莫裏哀從事喜劇創作和表演30年,創作了近30部喜劇。
壹、定制喜劇(1659-1663)
嘲笑社會浮誇的風氣,抨擊封建道德和夫權思想。代表作:《可笑的女巫》、《女校》。
二、諷刺喜劇(1664-1669)
諷刺宗教虛偽和拜金主義。
代表作:偽君子和守財奴。
偽君子首次上演/封殺:1664 May 12。
第二份簡報
第三次演出1669.2.5
“偽君子”被翻譯成“達爾”。
(建議:《彌勒元六戲》,李健吾譯,上海譯,2008年。
三、舞蹈喜劇和鬧劇(1670-1673)
嘲笑貴族資產階級的惡習,贊美下層階級的智慧。風格輕松逗趣。
代表作:《貴族的迷戀》、《無病找醫生》(無病呻吟)和《斯卡伯勒的詭計》。
偽君子情節:吵架,毀婚,退館,反目,報復。
達爾達夫的形象:暴食、嗜睡和貪婪
總結:二鬥富是壹個虔誠的教會信徒,也是壹個地道的貪婪小人,他的主導性格是欺騙和偽裝。他的本質特征是陰險和惡毒。他是壹個充滿虛偽,毫無人性的小人和騙子。
歷史(社會)意義:達爾多夫的虛偽襯托了教會的虛偽和放蕩,揭露了宗教騙子的社會危害,在作品中表現出強烈的反宗教傾向。
現實意義:高度概括了不同時代偽君子的特征,揭露了假善的道德危害。答叠夫成了“虛偽”和“偽君子”的代名詞。斯坦尼說:“埃爾多夫是全人類埃爾多夫的總和。
【作品點評】藝術特色
1,面試成功說明。2.結構嚴謹,情節曲折,沖突集中,層次分明。3.人物塑造集中誇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4.喜劇中插入悲劇因素,使得喜劇沖突更加緊張尖銳。5.表達方法嚴謹靈活。
缺陷:1。恪守古典主義的“三統壹”,不能表現出博大的社會觀。2.人物類型化,單壹,不豐富。3.結局是不情不願,這不是愛情發展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