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描寫工作又熱又累的七言律詩有哪些?

描寫工作又熱又累的七言律詩有哪些?

描寫工作又熱又累的七言詩如下:

宋範成大《避暑山莊七雜事》:村裏的孩子,白天外出,晚上外出,自己管自己的事。

解讀:白天在田裏除草,晚上在家搓麻線,村裏男女各有家務。

唐代白居易《炭人》:入夜,城外雪壹尺,蕭駕炭車滾冰。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們在集市南門外的泥地裏休息。

解說:晚上城外下了壹尺厚的雪。早上,老人開著壹輛炭車碾過凍住的車輪印,匆匆趕往市場。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在市場南門外的泥地裏休息。

先秦:佚名《打土之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解讀:太陽出來就去種地,太陽下山就回家休息。

唐代王建《傷孔雀》詩:熱雨眠,饑蟲眠。

天熱就睡,渴了就抓蟲子,日子過得很苦。

唐代白居易的炭人:滿臉塵土煙火,鬢角斑白,手指發黑。

解釋:他的臉布滿灰塵,呈現煙熏色,太陽穴灰白,十個手指被木炭熏黑。

宋代翁卷的鄉村四月:四月的鄉村,很少有閑人,只有養蠶,種在田裏。

解讀:四月到了,誰都沒閑著。養蠶剛結束,就要插秧了。

唐代白居易《看割麥》:蒸暑生銹,燒背燃天。我不知道熱,但我後悔漫長的夏天。

釋義:腳被地上的熱氣熏著,後背被炙熱的陽光烤著。筋疲力盡,不覺得熱,只珍惜夏天。

宋·範成大《四季田園雜繁》:難采菱,廢犁鋤,血指劉旦鬼。

釋義:采荸薺辛苦,犁鋤磨破,手指結痂帶血。

魏晉:陶淵明《歸園三部》:晨忙廢穢,月荷歸家。

釋義:清早起來除雜草,晚上背著鋤頭在月光下。

唐代:杜荀鶴《蠶女》:粉紅無饑。我不知道世界上有榮耀。

解讀:臉色蠟黃,沒有光澤,不知世間富貴為何物。

唐代詩人為何更關心勞動群眾:

唐朝(公元618 ~ 907)被公認為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壹。李淵於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今陜西Xi安)。在它的全盛時期,7世紀,中亞的沙漠也被它所統治。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唐朝繼承了中國1700多年的文化積澱,逐漸走向成熟。唐朝前後的壹段時期,社會長期動蕩,正應了那句老話“國家不幸,詩人昌盛”。總之,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風氣來看,唐代是中國文化發展的黃金時代,所以文化發展比較快,所以詩人比較多。在這個動蕩的時期,社會最表面的現象就是人民生活的困苦,於是出現了大量同情勞動群眾的詩歌,比如杜甫的。

參考數據

古詩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