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誰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創始人?

誰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創始人?

李金輝

黎錦暉的人生旋律

黃新元

2004年春節,紀錄片《百年唱響》在央視黃金時段連續播出,開頭就響起了《毛毛的雨》的旋律。很多人都忘不了這首旋律,被音樂界公認為中國第壹首流行歌曲。但是它的作者已經被很多人遺忘了。他的名字叫李金輝。

1927年,壹位名叫王樹熹的湖南“梅西”來到上海,隨壹位老師學習唱歌和跳舞。老師先把她放到舞臺上,再把她放到屏幕上。幾年後,壹首《捕魚》讓她走向世界,老師給了她壹個好聽的藝名:王。

1930年,壹個18歲的男孩帶著小提琴來到了上海。他還跟這個老師學過作文。五年後,他為《義勇軍進行曲》作曲,聶耳的名字從此為人所知。

在1931,她也是壹個叫周曉紅的女孩,她加入了師範學校。老師壹眼就看出了她的天賦,教她唱歌。三年後,她在上海電臺的聯合歌手大賽中獲得了“金嗓子”的美譽,老師也給她起了壹個很有詩意的名字:周璇。

回復2/F 2007-03-05 14:28報告|

紅谷粉絲7的核心成員這位老師就是李金輝。

黎錦暉這個名字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確實很陌生,但他的名字卻在半個世紀前響徹中國。當時上海的幾家大型外資唱片公司都以在李金輝的作品為榮,每家公司的大廳裏都掛著壹幅巨大的李金輝畫像。在近代中國的文化界,他是壹個有著諸多成就的奇人。中國在音樂、戲劇、電影、文學和教育的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某些領域,他甚至更配得上“創始人”、“奠基人”的美譽。20世紀二四十年代,他創造了中國文化事業的“裏程碑”。當然,他最重要的成就,首先是音樂。

無論過去還是今天,音樂界都公認他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父。桃花江、特別快車、深夜、小茉莉花、遍地玫瑰、姐姐我愛妳等。是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曲。他的流行歌曲集《家庭情歌100》由上海文明出版社16卷出版,在當時的中國影響很大。他還將中國流行歌曲介紹到國外。近年來,壹位美國音樂人出版了《黃色音樂》壹書,稱黎錦暉為“黃色音樂第壹人”,並指出黎錦暉推動了中國音樂的發展“至少20年”。黎錦暉將西方爵士樂與中國本土民樂相結合後,在中國乃至東南亞推廣,使中國音樂走向國際化發展。

還有人稱黎錦暉為中國兒童音樂劇之父。他的音樂劇《麻雀與孩子》、《葡萄仙子》、《仙女姐姐》、《救羊媽媽》以及《好朋友來了》、《三個小寶貝,誰來陪我玩》和《可憐的秋香》等兒童音樂劇表演,在當時的孩子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劇作家吳祖光的妹妹武樂,當時只有六歲,“穿著黑色長裙,帶著壹雙黑色的絲翼翩翩起舞。”在北京孔德學校參加黎錦暉《月夜》的場景至今記憶猶新。他於公元65438年至公元0928年創作的《小畫家》被認為是20世紀中國歌劇的起源。

2007年3月5日3樓回復舉報電話14: 29 |

紅谷粉絲核心成員李金輝做的不止這些。

65438年至0927年,黎錦暉創辦了中國第壹所培養歌舞人才的學校——“中國歌舞學院”。他以豐富的民樂知識和中國音韻學知識,繼承和發展了民樂樂舞的傳統,堅持“中西合璧,雅俗共賞,提高通俗,創造民樂”的主題。他以新穎、實用、快捷為舞蹈教學原則,聘請當時頗有聲望、造詣的中外教師授課,教育方法和課程內容都相當規範。此外,為了配合舞蹈教學,學校還開設了時事、外語、會話、戲劇常識、樂理、聲樂、器樂等課程。,采用啟發式教育,因材施教,發揮特長。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在短短三個月內登臺表演,因此學校為中國新的舞蹈藝術培養了壹批優秀的演員。

那是今年的中秋之夜,在上海壹所小學的禮堂裏,孩子們唱完黎錦暉的童謠《搖吧,搖吧》後,他宣布:“我們要高舉平民音樂的旗幟,就像此刻天上的明月,讓大家都來欣賞。為此,我們在同壹天成立了“嶽明歌舞俱樂部”這被認為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專業歌舞表演團體。

歌舞俱樂部成立不久,就創造了驚人的事業。1928年5月,他們在壹個南洋商人3000元的資助下,出國到南洋演出。第壹站是香港。在香港大劇院,八位年輕女演員身著小白紡袖長裙,深情演唱了戴傳賢作詞、黎錦暉作曲的《總理紀念歌》。當時劇場裏的觀眾肅然起敬。壹些穿著大禮服的英國貴族也站了起來,氣氛肅穆。唱完壹首歌,掌聲雷動。晚上,香港同胞為所有演員舉行晚宴,慶祝他們在英國統治下的香港為國家爭光。

2007年3月5日4樓回復舉報電話14: 30 |

新中國成立後,紅谷迷的核心成員黎錦暉壹直帶著壹個“黃”十字。

1957在百家爭鳴的時候,他要求重新考慮他在毛毛和葡萄仙子的雨水是否沾染了“黃色”,但在當時的政治形勢下,沒有人敢給予肯定的回答。其實黎錦暉的情歌大部分都不是他想要的。他有自己的“十不寫”規矩,比如不寫妓女唱什麽,不寫淫穢歌曲,不寫“三妻四妾十美圖”等等。但為了事業,他不得不制作壹些“賣淫”的作品。比如“嶽明歌舞俱樂部”曾經因為資金短缺而賒給米店,差點被米店老板報警。為了籌錢,李金輝只得按照老板的要求,讓英國百代唱片公司違心寫歌,以“浪漫愛情”換飯吃肉當演員。再比如要去南陽演出。因為經營不善,歌舞團沒有返程票價,他只好在國內“賣歌換錢”,半年寫了100多首情歌,用稿費把演員帶回祖國。“文革”前被判“滿”色情的桃花江,就是壹個“滿”的冤案。這是黎錦暉和歌舞團被困馬來西亞時,他們的妻子徐萊在海邊思念湖南老家如畫的桃花江。

事實上,人們在評價黎錦暉時,往往忽略了他藝術生涯的另壹面。抗戰時期,他出版了《抗戰三字經》。他創作出版了幾十首愛國歌曲,其中《中華民族戰歌》、《十裏別了》在當時影響很大。因為李金輝的歌在當時的紅軍中也很流行,陳毅曾代表中共中央派人給李金輝送錢,希望他能“訪問延安”,但始終未能成行。他對革命充滿同情。1927“四·壹二”後,田漢將黨員錢壯飛之女千千托付給黎錦輝。黎錦輝知道錢的特殊身份,表示會照顧好女兒。在黎錦暉的悉心培養下,的歌舞表演潛力很快被發掘出來,與王、、胡佳並稱歌舞社“四大天王”。並認李金輝為義父,取名李麗麗。後來,黎錦暉應邀創作了由和王主演的彩色音樂劇《寫在芭蕉葉上的詩》,並把李和王帶上了銀幕。後來,李麗麗成為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當紅影星,黎錦暉有著重要的影響。90多歲還健在的李麗麗談起《指南》時,仍深有感觸。

黎錦暉的才華不僅表現在音樂上,還表現在編寫各種教材和編輯各種報刊上。1920年至1927年任中華書局中文系主任、上海壹所專門漢語學校校長,為推廣普通話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壹生對兒童教育情有獨鐘。除了創作兒童音樂劇和歌曲,他還創辦和編輯了兒童書籍《小弟弟,小妹妹》和《新少年》。1922年,中華書局出版了壹本名為《兒童》的兒童刊物,由黎錦暉創辦並主編。它可以陶冶兒童的性情,增強兒童的智慧,使他們成為健全的公民,為社會服務,為民族爭光。4月26日正式出版。它印刷精美,包括詩歌、小說、謎語和兒童自己的作品。經過兩三期,成為全國、南洋、日本的流行刊物。那時候沒人給孩子寫。作為大臣,李金輝動員中文系的編輯為兒童寫作,他更是熱情高漲,樂此不疲。兒童作家陳伯吹在回憶《小童》的影響時,深情地寫道:“中華書局出版的兒童周刊《小童》,說得好聽點,是當時風靡全國,我也是在交通不便的農村接觸到的。它不僅是我為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寶庫,也是我學習和寫作的藍圖。在我的文學修養和寫作實踐中保持安靜的是壹個好老師。正是它誘發了我的創作沖動,展示了壹個美麗的學習榜樣。”2002年,《兒童》迎來80歲生日,這可能是中國最長壽的兒童刊物。

2001年9月,文化部音樂司、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音樂學院在北京召開紀念黎錦暉先生誕辰110周年暨黎錦暉音樂創作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家指出:“紀念黎錦暉的意義大於紀念黃自和小尤美。”有人說當年批判黎錦暉是“無知和偏見”。還強調研討會做了解除“禁區”的工作,揭開了黎錦暉先生“跨世紀懸案”的神秘面紗。

黎錦輝,湖南湘潭人,早年畢業於長沙師範學院。父親安松是晚清的壹位學者。李氏八子,後為語言學家金喜;金輝,音樂人;金耀,礦業專家;教育專家棉樹;鐵路橋梁專家金炯;作家金明;音樂家廣金;楊進,壹個作家。可謂是滿滿的俊彥。摘自人民ABC網

希望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