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西方傳統,歐洲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古典時代、中世紀和現代。中世紀的歷史本身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前期、中期和後期。
根據聖奧古斯丁的觀點,中世紀的大多數學者和作家都認為,人類正處於歷史的第六個也是最後壹個階段,即《聖經·啟示錄》中預言的“末日”。
大約在公元1330年左右,人文主義者兼詩人彼得拉克將之前的基督教時代稱為“古代”“古古”(或“古”),將他的時代稱為“新時代”“新星”(或“新”)。
萊昂納多·布倫尼在他的《佛羅倫薩人的歷史》(1442)中是第壹個用三個階段來區分歷史時期的歷史學家。
布呂尼和後來的歷史學家對彼得拉克時期意大利是否復興有爭議,因此在彼得拉克劃分的兩個時期之後又增加了第三個時期。
因此,從邏輯上講,壹個“中世紀”已經形成。1469年,“媒體風暴”(media tempestas)或“中間季節”(middle season)首次出現在拉丁語中。
在早期的用法中,“中世紀”壹詞有多種變體,包括最早記載於1604,最早記載於1625,如medium aevum或“中世紀”。
另壹個術語,“中世紀”(有時被稱為“中世紀”),來自中間aevum。
德國歷史學家克裏斯托弗·塞拉利烏斯(1638–1707)將歷史分為古代、中世紀和現代三部分後,三階段法成為標準。
中世紀最常見的起點是在476年,這種紀年方法最早由布呂尼使用。作為壹個整體,歐洲沒有壹個公認的結束日期,但1500通常被認為是中世紀的最後壹年。根據時代背景,1492年克裏斯托弗·哥倫布第壹次下西洋,1453年土耳其征服君士坦丁堡,或者1517年的宗教改革,都被利用。
大多數英國歷史學家用1485年的博斯沃思平原戰役來標誌這個時代的結束。西班牙歷史學家常用的日期包括斐迪南二世的死亡日期1516,伊莎貝拉壹世在卡斯特爾的死亡日期1504和征服格拉納達的日期1492。
來自說羅曼語國家的歷史學家傾向於將中世紀分為兩個部分:早期的“高時期”和晚期的“低時期”。
跟隨他們的德國同事,英語國家的歷史學家壹般將中世紀分為三個部分:早期、鼎盛時期和晚期。
19世紀,整個中世紀常被稱為“黑暗時代”。19世紀初,浪漫主義運動改變了這種消極片面的走向“黑暗時期”的趨勢。它描繪了壹幅和平的畫面:社會與環境的和諧植根於大自然的生命之中。
同時也回應了啟蒙運動中以理性徹底超越感性的理性主義,以及正在興起的工業革命帶來的環境破壞和汙染。通過展示的習俗和歷史事件,在今天慶祝那個時期的壹些文化活動和節日中,仍然可以看到關於“黑暗時期”的浪漫觀點。
浪漫主義運動後的19世紀下半葉,考古學有了很大的發展,許多不為前人所知的歷史文獻和文物被發掘整理出來。
然而,公元625年前後1939薩頓藏寶洞的發現,以及中世紀著名學者查爾斯·霍默·哈斯金斯的研究,使得“黑暗時期”似乎不再是壹個恰當的詞語。20世紀中葉以後,“黑暗時期”壹詞在英語國家專業學者的文獻中逐漸消失。
查理·哈斯金寫道:
“歷史的連續性排除了隨後兩個歷史時期——中世紀和文藝復興——之間存在巨大差異的可能性。現代研究表明,中世紀並不像曾經認為的那樣黑暗和停滯。文藝復興不那麽光明,也不那麽突然。在意大利文藝復興之前,也有過類似的運動,盡管沒有那麽廣為人知。”
所以把原來的“中世紀黑暗期”改成了指410(或455)到754(或800)的歐洲歷史。
擴展數據:
壹個詞的起源
“中世紀”壹詞在15世紀晚期開始被人文主義者使用,最早由歐洲考古學家Flavio Biondo使用。
在分析歐洲歷史的最持久的方案中,中世紀是歐洲的三個主要歷史時期——古典文明或古代;中世紀;和現代-壹。
文化
基督教文化占據了中世紀文化的主要地位。用泥金裝飾的手稿、格裏高利聖歌和哥特式建築是中世紀文化的代表。
中世紀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卡洛琳王朝的卡洛琳文藝復興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奧托文藝復興。
14和15世紀,文藝復興運動在意大利產生,並傳播到許多歐洲國家。這時湧現出許多哲學家、作家、藝術家和科學家,如但丁、薄伽丘、達芬奇等。
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馬基雅維利、莎士比亞、塞萬提斯、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開普勒、哈維、弗朗西斯·培根等等。
經濟
中世紀的經濟主要是封建莊園式的自然經濟。出現了壹批商業城市:巴黎、裏昂、圖爾奈、馬賽、科隆、特裏爾、斯特拉斯堡、漢堡、威尼斯、熱那亞等,形成了以地中海為中心的貿易區。
16世紀後,工場手工業興起,首先在佛羅倫薩,然後在佛蘭德,圈地運動使英國迅速發展。這種經濟模式加速了貿易,導致了偉大的地理發現。作坊裏的手工業也不斷革新戰爭的武器,火炮和火繩槍逐漸取代了騎士的佩劍,這也使古老的城堡失去了防禦能力。
工場手工業也催生了資本主義經濟。到了中世紀中後期,各種手工業逐漸從個體經營發展到建立工會,“專業”的概念就在這壹時期誕生了。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中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