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李商隱在《天涯》這首詩中描述了什麽?

李商隱在《天涯》這首詩中描述了什麽?

李商隱的絕句,“意極悲,語極彩”(楊語),在表達上很有特色。

在這首詩的開頭,詩人營造了壹種環境與意境強烈對比的氛圍。第壹句話直截了當,包含著非常深刻和悲傷的感情。“春日”描述的是時間的美好與可愛,“天涯”指的是漂泊的遙遠;兩個詞的組合,將迷人的春光與旅途的惆悵交織在壹起。第二句用“頂針”,重復“天涯”這個詞,然後指出問題的意思。春日越是美好可愛,遠方的詩人越是感到惆悵。“春天在世界的盡頭”已經讓人心酸;而《天涯又斜》更是前進了壹層,進壹步誇大了壹個人走在天涯海角流浪的悲涼氣氛。“太陽又落山了”意味著時間不早了,壹天又要過去了,給絢爛的春光蒙上了壹層漫不經心、疲憊而陰郁的陰影。繁花似錦的春光和夕陽,雖然色彩斑斕,但終究會沈入無邊的暮色中。日復壹日,春天終將逝去,悄然逝去。稍縱即逝的青春和花朵必將枯萎,這與詩人壹生的失意不謀而合。有了“妳”這個字,妳就會疲憊不堪,厭倦服務,孤獨寂寞,無助的痛苦無以言表。兩句話既包含了對美好事物無限留戀和珍惜的意思,也包含了生命必將枯萎的悲傷。

轉句是萬曲循環中的奇警,句尾纏綿,悲涼動人。《鶯鶯》本來很悠揚,但是因為這種情況,詩人覺得想哭。這是因為詩人的蠟炬成灰,淚水幹涸。只有提托的嬴送來了她的仇恨。詩中“烏鴉”寫的是聽覺,看花寫的是視覺,“濕”是觸覺,對我來說濕的最高的花是意義感,寫出了詩人敏銳的聯想和深厚的感情。詩人的感同身受,讓黃鸝哭了又哭;而被淚水打濕的花,自然也沾染了淚水,悲傷。鶯鶯嬌艷的花朵最能代表春天的絢爛,但花朵回到春天,必然會枯萎雕零。是華英為詩人悲傷,所以她也為自己悲傷。

“最高的花”之所以引起詩人的深切關註,是因為樹頂的花,也就是最後盛開的花,意味著春天已經過去,美好的事物即將消失,迎兒的歌聲極其悲傷。而且因為樹頂上的花沒有遮蔽物,風狂雨驟,死去的人容易破碎,這和世間壹切美好的事物都容易被破壞的命運,和李商隱這位才華橫溢,野心勃勃,落魄潦倒的詩人的命運非常相似。李商隱生活在壹個唐朝瀕臨崩潰的時代,詩人對國家和個人的前途深感絕望。因此,生命的短暫和生命的空虛使詩歌的悲涼情緒更加沈重。詩人的悲慟已經遠遠超出了浪跡天涯的煩惱,而是深深浸透了人生挫傷和幻滅的痛苦。

這種押韻,激蕩,往往讓人無法自控,溺水而忘歸。這首美麗而悲涼的絕句,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生命的挽歌,更是詩人所處時代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