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每對單詞中發音不同的壹組單詞是
A.桅桿/宮殿嘈雜/安靜模具/模型
B.優雅/輝煌/美麗的地方/懲罰
C.歧視/成為橄欖/鳥瞰戰士/角色
D.假冒產品/鷹狗殉情/個人建議/不平
答案b
本題分析重點考察考生記憶現代漢語和普通話常用詞讀音的能力。a項wé i/wé i,gu/tián,mú/mó;b項q和ng/j和ng,y和/q ǐ,chǐ/chǐ;c項:qí/jī,gǐ n/kà n,jü/jü;d項Yan/yοng,xρn/xρn,cā n/c275n。
2.以下段落中下劃線的單詞使用不當。
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最近400年,自然在普通人眼中似乎完全不同,不再神秘。人們不再敬畏自然,依靠手中的科技隨意改變環境。人們越來越傲慢,爭先恐後地掠奪和破壞自然,把壹個小小的地球翻了個底朝天。人類在發展中退化,違背自然自掘墳墓。違抗自然的人類將無法長期生活在大自然中。
A.截然不同的b .肆意的c .不順從的d .養老
答個ks5u
本題分析重點考察考生正確區分和運用成語的能力。“涇渭分明”比喻界限分明或是非分明。可改為“清除”;b項“肆意”是指無拘無束、無拘無束地放縱。後多貶義,即絕望,任其性子。用在這裏,符合句意;c項“不服從”是指不服從;令人不快。D項“養老”,是指維持自己的生活,安享晚年。段落對人類的描寫,用“墮落”“莊重”直至“不能安享晚年”,保持手法的壹致性,合理運用。
3.以下句子中,選得不算差的是ks5u。
A.中國科學院近期研究發現,喜馬拉雅冰川退縮,湖泊面積擴大,冰湖潰決風險增加,引起了研究者的廣泛關註。
B.長江江豚被稱為“水中大熊貓”,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也是《華盛頓公約》確定的世界瀕危物種之壹。如果不保護,15年後滅絕。
C.專家認為,我國人均每天茶葉消費量不到10g,大部分農藥不溶於水。即使茶葉中有少量農藥殘留,茶湯中農藥的含量也極低,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大。
D.今年廣東天氣形勢復雜,西江、北江可能五年壹遇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抗大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答案b
本題分析重點考察考生正確區分病句的能力。A項的句子是混合的,研究在後壹部分發現了三種情況,而“引起廣泛關註”的主語是前壹部分的三種情況。這“三種情形”既然已經作為“研究發現”的對象,就不能再作為致使的主體,最後壹句可以刪除;C項中的關聯詞使用不當。這句話的主語是“茶湯”,前面從句的主語是“茶”。把“甚至”放在“茶”之前,使之成為讓步狀語;D項邏輯順序錯誤。應將“調查前、消除風險前和警告前”改為“警告前、調查前和消除風險前”。
4.將下列句子組成連貫的段落,最合適的是
(1)藝術家充滿情感,單憑直覺思考;他漸漸明白沒有必要去推理。
(2)這種觀點是武斷的,甚至是錯誤的。
(3)真正的科學家既有推理能力,又有相當的想象力,有時直接得到復雜推理之外的答案;否則他的科研也會受到影響。
人們習慣說藝術和科學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沒有內在聯系。
⑤真正的藝術家,既有想象力,又有相當的推理能力,知道自己的行動;否則,他的藝術創作會受到影響。
6.科學家相當冷靜,依靠理性思考;他按順序辯論,沒有想象力。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
答案c
本題分析重點考察考生語言表達連貫性和段落邏輯順序安排的能力。這個題目要結合排除法,先通讀段落,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的思想,再根據結構和語義關系判斷其順序。④提出“人的習慣和看法如何”的總體觀點。①單獨解釋“藝術家”是“論點”的壹部分,段落處於“先歸納後劃分”的結構中,所以④應該是第壹;(4)先提“藝術”,後提“科學”,所以在“人們的習慣和看法”部分,需要先明確“藝術家”,再明確“科學家”,所以(1)跟著(4);這個觀點是反對的,因此,“這個觀點”指的是416,其次是②。接下來依次描述藝術家和科學家的相似之處;所以最合適的排序是416 253。
註①曹操:水道運糧。(2)社儲法:用義積糧以備災荒;(3)風痹:手腳麻木;(4)疼痛。
5.下列句子中所加詞語解釋不正確的是(3分)。
A.陶澍的“總督”:升遷
B.應分別予以解散、補償和清理:免除。
C.劉賀、白富美、蓮湖、孟都將被選為第二個例子:推薦。
D.鹹豐以後是卒:最後ks5u。
答案c
分析此題考察考生對文言文常用虛詞含義的理解能力。做題時需要根據上下文確定內容詞義並與上下文相結合,力求做到“信、雅”。擡起,升起,開始。
6.以下各組句子中,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壹組為(3分)。
A.出了東川路b .於是三十多年的糾葛壹下子就豁然開朗了。
嫁引河入淮。
C.受害者沒有什麽可失去的。d .堅決樹立榜樣
淮水路過,勸百姓築堤治水,於是海運省下二十多萬。
回答a
分析此題考察考生對文言文常用虛詞含義的理解能力。A項第壹個“為”是動詞,變成;B項第壹個“之”是助詞,第二個“之”是代詞,沙洲阻水;C項第壹個“所”是名詞,是處所,第二個“所”是詞的結構,不翻譯;D項第壹個“壹”是連詞,表示修飾,第二個“壹”是介詞,把。ks5u
7.以下句子分為四組,能具體表達陶澍“實幹”的壹組為(3分)。
①巡撫江攸鏟建議他先治四川②附近的河水泛濫,買米萬石,勸捐黃金數十萬。
(3)去上海,籌租商船(4)玩壞了,連洋河都要先加深。
⑤勇敢,沒有頭腦⑤治理江南的河流、水道、鹽場。
A.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答案d
分析此題,考察考生對文中信息的篩選和整合能力。答題時,首先要準確理解題幹的要求,然後運用排除法;①展現陶澍的政治氣節;②展示陶澍應對洪水的策略;⑤表現陶澍勇敢的個性。
8.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分析和總結不正確的(3分)。
A.陶澍調查安徽賬目,解決財政問題;他還鼓勵人們修建水壩來防止洪水。
B.陶澍任安徽巡撫時,在各縣各村設立豐倉,秋收後命令百姓量力而捐。充裕的倉庫裏的糧食不應該交易或借用。
C.道光五年,水運受阻,陶澍首先主張以海運代替水運。
D.陶澍除了辦事能力強,還善於發現和使用人才。
答案c
分析這個題目,考察考生對簡單文言文的理解和對文中信息的篩選能力。從原文“洪澤湖先定,水運受阻,協辦者為英國和陳海雲,中外有爭議”可以看出,最早主張以海運代替水運的是英國而不是陶澍。
9.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65歲救濟道歉,高興了就捐,就跟社會儲物的方法壹樣。(4分)
(2)創制安徽編年史,表現忠孝之風。(3分)
(3)晚年將淮北之法推至淮南,但壹直生病,未施完。(3分)ks5u
答案(1)是收成不好(只是把糧食存起來救災),然後把糧食捐出來,直到收成好。這種方法大致類似於“社交存儲法”,但它消除了“社交存儲法”的缺點。
(2)(陶澍)創作編輯《安徽通誌》壹書,以表彰忠臣孝子賢妻的英雄女兒,以此鼓勵人們崇尚好風氣,遵循好習俗。
(3)(陶澍)晚年計劃在淮南實行兩淮政策,但後來病倒,中風癱瘓,未能實行這壹政策。
10.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
余杭四月
白薇
四月的余杭路,陽光明媚的商業。
朱穎①綠豆酒、青草和白鵝村。
船頭水滑,風輕袖翻。
幾個蠶在動,白天關著門。
【註】①朱穎:櫻桃的壹種。②日光關門:蠶孵化到結繭期間,蠶農全天閉門不出,防止外人侵入。
(1)詩詞楹聯在寫景時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指出其中壹個,並根據這首詩進行簡要分析。(3分)
答1:對仗(對照、對比、渲染)和織錦用在對聯上;(2)襯托類:朱、青、綠、白,色彩鮮艷喜人,襯托出四月田園清新別致的風貌,傳達出詩人的愉悅閑適;或曰織錦:對聯以意象疊加的方式,巧妙地將櫻桃、豆、草、鵝等鄉村特有的物象排列起來,描繪出壹幅生動的鄉村春天的畫卷,烘托出寧靜的氣氛,表達出詩人閑適閑適的情懷。
分析此題考察考生對文學作品表達技巧的鑒賞能力。考生應掌握詩歌鑒賞中的各種表達技巧,在答題時準確指出使用哪種手法,並結合原詩分析這種手法的表達效果,有效傳達作者的感情。可以采用“技術+分析+效果”的答題模式。
(2)妳說的“陽光業務”是什麽意思?在詩中體現在哪裏?請簡要分析壹下。(4分)
答案(1)四月陽光明媚,萬物復蘇,爭奇鬥艷,農村進入農忙季節。(2)有賞心悅目的櫻桃綠草和白鵝,有沁人心脾的青豆美酒,有在水面上航行的小船,輕快地馳騁著,有春風愛撫著它們。正如詩人所見,農民白天關門,本來是為了養小蠶。從自然風光到社會場景,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事業”(生命力)。
分析此題考察考生對文學作品的結構理解能力。第壹副對聯是全詩的簡明概括。
11.在下列名句和名篇中填空。(選3題,多選只給前3題打分)(6分)
(1)時不時的學習壹下,不是嗎?_ _ _ _ _ _ _ _ _,真是榮幸之至。_ _ _ _ _ _ _ _ _ _,難道不是君子嗎?(《論語》)
(2)___________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安得有千千萬萬的建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杜甫《秋風破草堂》)
(4)貧困家庭,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家庭,_ _ _ _ _ _ _ _ _ _ _ _家庭
答案(1)朋友來自遠方,自己不知道。(2)因此,弟子不必次於老師,老師也不必優於弟子;
(3)天下窮人皆大歡喜,風雨如平靜山。(4)沒有辦法看書,每次都是從圖書館借。
分析此題考察考生記憶常見名句和文章的能力。本題目偏向於初中詩歌的默寫,考察範圍較廣。考生需要在準確背誦的基礎上,仔細識別相似詞和易錯詞,如“易”、“是故”、“蔽”、“偽”、“隱”。只是難度比往年高考要低。
13.根據上下文,下列推論之壹是合理的
a無論妳掌握了多少知識,如果不能“指揮物質生活”,就不能稱之為知識分子。
B.從艱辛中獲得的想法,總是讓人感到親切,所以是負責任的想法。
C.壹位科學家經過嚴密論證得出了劃時代的科學真理。雖然他從未發表過,但他也是壹個對國家社會負責的知識分子。
D.有自然稟賦,有民族天賦,有古代哲人偉大遺產的人,才配稱為知識分子。
答案c
原文第二段,“知識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揮物質生活的動力,是我們壹切行動的最高標準”。據此可以看出,知識分子的知識不完全是為了“指導物質生活”,也是為了“精神生活”;b項在原文第四段。“他們自然對自己從這樣的艱難險阻中獲得的理念感到更加親切和負責”是“可以”而不是“是”,這是絕對的錯誤;D項在原文最後壹段“妳要有這個誌向,才能做壹個知識分子”,選項失去了“誌向”的條件,結論不充分。
14.作者認為知識分子“也應該對負責任的思想負責”。請指出兩個“負責任”的不同含義。(4分)
答①第壹個詞“負責任”是壹個形容詞,在文中的意思是“由仔細而系統的精神結晶而成”;②第二個“負責”是動詞,在文中的意思是“促進、擴大”。
分析這道題,考察考生對文中重要概念含義的理解能力。根據題目的關鍵詞,追溯原文,找到第四段和第五段的答題區域。
15.為了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袁隆平通過長期的試驗和探索,培育出高產雜交水稻種子;克服重重困難,在全國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他不滿足於自己的成就,面對全世界糧食短缺的問題,提出了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新課題。根據語境,本文分析了袁隆平是如何承擔起“知識責任”的。(4分)
答①袁隆平以負責任的頭腦,通過長期的試驗和探索,培育出了高產雜交水稻種子;
②負責任的思想:袁隆平不滿足於已有的成績,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了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新課題;
③承擔更重要的責任:袁隆平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還肩負著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的責任。
分析此題考察考生對文中信息的篩選和整合能力以及對內容要點的概括能力,在回答時,要從整體上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人物、事件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特別是對所選文章中心句的理解,將題目材料的信息納入對所選文章的比較理解中。
四、大學題為兩組問題的內容。每組3道小題,***15分。
考試選取的兩組題目是“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的組合,考生選擇壹組作答。答題前,壹定要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填寫所選試題對應的信息點;信息點遺漏、塗錯或塗多,答案無效。
(壹)文學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6-18。
16.文章開頭描寫宏村秋景的作用是什麽?(4分)
答案1為下面寫殘荷做鋪墊;②渲染古徽州的典雅古樸氣息;(3)指出季節時間等。
分析這個題目來考察環境描寫的分析能力。文章開頭對宏村秋景的描寫屬於對自然環境的描寫(這個題目需要結合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在欣賞環境描寫時,要註意分析環境的四大功能:主題的暗示、寫作形象的烘托、文章氛圍的營造、對寫作的促進。
17.結合上下文,分析“我”為什麽喜歡夏天的新荷花。(5分)
答案1明亮幹凈,賞心悅目,充滿活力;2是孩子的“玩伴”;媽媽做的荷葉粥讓筆者終生難忘。
分析此題考察考生總結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做題時需要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梳理結構,然後找到目標段落,劃定篩選範圍,最後提取要點組織語言表達。
18.在第②段和第③段中,“我”看到了剩余載荷。有什麽區別?妳覺得感情不壹樣的原因是什麽?請分析上下文。(6分)
回答壹:林黛玉看到殘蓮,想到了搖搖欲墜的經歷,有了人生體驗的痛苦。2“我”看到殘蓮就想到“新蓮”,覺得殘蓮壹點詩意都沒有;③感情不同的原因是他們的人生經歷(經歷)不同:少年林黛玉喪母,生活在籬笆下,人生經歷淒涼,所以看到殘蓮仍看到自己,放了壹腔悲涼;而“我”當時是個初中生,有著美好的童年,記憶中荷葉粥的香甜。這兩種感覺自然大不相同。
分析這個問題來考察考生對自己作品的個性化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有壹個前提,就是了解林黛玉這個人物形象,以及這個人物形象的背景。其次,我們可以從文章中得到不同的感受是什麽,再次確定為什麽感覺不同。林黛玉的感情是基於她的生活經歷,作者的感情來自於他的生活。最後我們會用點來表達。
實用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9-21。
孤獨造就學習。
——《解放周末》對話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教授
昨天是第25個教師節。復旦大學向全體老師發出感謝和倡議,感謝在學術領域默默耕耘多年的老師,倡導壹種治學精神。
這種倡導和復旦有關,也不局限於復旦;是關於老師的,不僅僅是老師。
以下是對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教授的專訪。
記者:教師節那天,復旦大學為什麽要給所有老師發這樣的感謝信?
秦:我們向辛勤工作了壹年的老師們致敬。我們既尊重教師的壹般工作,也強調壹個重點:不能忘記在學術領域工作多年、默默無聞的教師。這些老師沒有被媒體過多關註——他們就是學不會——所以很容易被遺忘。此時此刻,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是十分必要的。
記者:錢穆先生說,要做好學習,就要“專心致誌十年”。
秦紹德:對,類似的說法很多。20世紀50年代,南京大學韓儒林先生將範文瀾先生的學術精神概括為兩句話:“板凳需十年冷,文章不空”。這種坐“冷板凳”的精神,就是堅守學術精神——無論外面發生了多麽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都要在攀登學術高峰的路上堅守學術。在這方面,我相當自豪。因為在復旦大學的歷史上,有很多願意坐“冷板凳”做出傑出成就的學者。他們的精神是復旦重要的精神遺產之壹。
記者:這種精神是可貴的,但壹定要孤獨才能學會嗎?不想孤獨就不能學嗎?
秦:這個問題可能來源於壹個很明顯的現象:學業考試的時候,很多老師出了很多成績,有限的幾年寫了十幾篇論文,幾本大書。但是,真正在學術界的人都知道,即使是很有見地的論文,也不壹定能在壹年左右的時間內完成。“同等地位的作品”只會發生在個別天才身上。在我看來,現在的評價體系下有那麽多“成果豐碩”和“同等質量的作品”,是不符合學術規律的。
記者:也就是說,學習壹點都不能浮躁,壹定要冷靜,實事求是。其實,“孤獨導致學習”也是中國學術界長期以來形成的優秀傳統。那麽,妳覺得什麽才是真正耐得住寂寞的呢?
秦:在這方面,很多學者都有經驗和指導。要學習,首先是要對學習有興趣和熱愛。例如,陳教授花了20年時間編寫《唐詩補編》和《唐詩補編》。他的工作大部分是編纂、整理、修訂,這是壹門非常細致、嚴肅的學問。當時陳老師向出版社借了壹個20平米的房間,夏天沒有空調,但是怕吹書頁不敢開電風扇。他只能赤膊上陣,揮汗如雨,堅持了很多年。很多人說,多苦啊,我不吃了。其實陳老師有壹種苦中作樂的快感,是別人難以體會的。真正熱愛學習的人,即使在艱苦孤獨的環境中,內心也不是孤獨的,相反,是充實而快樂的。
記者:您倡導學者要“坐冷板凳”,顯然與當前浮躁的學術環境和文化氛圍有關。很多人認為,這不僅僅是壹個學術問題,更是壹個文化和社會問題。其中,媒體似乎扮演了很多角色。那麽,在妳看來,當今時代,學者與媒體之間應該形成壹種什麽樣的關系?
秦:要形成良性的關系。媒體應著力於適當宣傳學者的學術精神和學術成果,而不是追逐學者的私生活,過度將學者置於社會熱點。媒體過度關註會傷害學者。
記者:很多學者願意埋頭學習,也有學者以走出象牙塔,積極參與公共空間為己任。
秦:確實有很多真學而不言的學者。我們的態度是鼓勵學者利用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知識在媒體上發言。關鍵是要有真知灼見。當積極分子提出壹些意見時,絕對有利於保持社會的良知,倡導社會正義。但是,在與媒體互動時,要學會保持學術界限。學會通過媒體適當傳播學術成果,但不要把名利與傳播掛鉤,不要把自己弄成“媒體學者”。學者們並不認為通過頻繁在媒體上露面,就能成為無所不知、對任何事情都能發表看法的“多面手”。這其實是在降低學術影響力,暴露自身不足。
(解放日報2009年9月11、17、18初版,部分修改)
19.秦紹德圍繞“孤獨導致學習”主張了哪三個方面?(5分)
答案壹:治學精神:要有堅持學術、冷靜求實的精神;(2)對學習的態度:有興趣,對學習有熱愛;(3)學術環境:媒體和學者要形成良性關系,弘揚學術精神和學術成果而不是學者的私生活。
分析這道題,考察考生對文中信息的篩選和整合能力。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根據題幹的要求通讀全文,篩選出原文中信息合理的句子,然後進行提煉。在記者提問和總結的驅動下,訪談分為三個部分,都是秦紹德對“孤獨導致學習”不同方面的理解,從中分別列出要點即可得到答案。
20.秦紹德認為,學者“被媒體過分關註是學不到東西的”。根據上下文,如何理解這個觀點?(4分)
答案①媒體過度關註會影響學者的靜心和求真;(2)媒體對學者私生活的過度關註會影響其對學者學術成果的適當宣傳;③學者在與媒體的互動中無法保持學術邊界,降低了學術影響力。
分析這道題,考察考生對文本要點和基本傾向的評價能力。采訪壹開始就提到了這個話題。采訪的最後,專門討論了媒體與學者的關系。回答區主要可以在最後確定,但是不能忽略前面的文章。媒體作為外部環境,對學者的思維有壹定的影響。這個影響點在於,學習壹定要“靜”。如果媒體過分關註,無疑會打擾學者的學習。
21.如何理解“這種倡導與復旦有關,但不限於復旦;是關於老師,而不僅僅是老師”?請結合全文談談妳的理由。(6分)
回答1這種倡導是復旦大學發出的,所以“與復旦有關”,同時推而廣之是所有學術同仁的倡導,所以“不限於復旦”。倡導在復旦大學是面向全體教師的,所以是“關於教師”,各行各業都有學者,都需要在學習上“孤獨”,所以這種倡導是“不限於教師”的。
分析這道題,考察考生對文中壹些問題的探究和提出自己見解的能力。這個問題的回答有壹定的開放性,回答的時候要緊密結合文章,這樣才能有理有據。
五、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6分,***12分。
22.以下是某公司發布的招聘信息。請將此信息改寫成正式的招聘啟事(以“我公司”開頭),要求內容準確,層次清晰,表達恰當。不超過75個單詞(包括標點符號,電話號碼在兩個空格內)。
帥哥靚女,大學畢業了嗎?妳熟練使用辦公軟件嗎?英語交流順暢嗎?妳有駕駛執照嗎?妳會說廣東話嗎?快來看,我這裏有人!這是壹家中日韓合資公司,即將在“2010亞運會”舉辦地廣州開業。我們現在需要三名行政秘書。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有興趣可以撥打168168 8月31號海信大廈908面試,不見不散。
我們公司是壹家合資公司,即將開始營業。現招聘行政秘書3名,要求會操作辦公軟件和粵語,英語口語流利,有駕照,本科學歷,性別不限,有面試。有意者請致電168168。
分析此題,考察考生對已有信息的概括、總結、提煉和表達能力。它要求用簡潔的語言表達段落的主要內容。此題設置為招聘啟事,所以在上述要求的前提下,需要註意招聘啟事的正確寫法。招聘啟事正文主要包括用人單位、部門、業務、目的、對象、條件、待遇、查詢、聯系方式、聯系時間等內容。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尤其是單位的介紹和應聘待遇,不要誇大。壹般來說,為了表示誠意,最好把待遇寫清楚,讓考生自己衡量。給出的語言不夠莊重,口語化太明顯,應該改成更正式的書面表達。由於材料不提供處理,且有字數限制,做題時只需將口語改為書面語,適當調整內容順序即可。
23.為了活躍校園文化生活,華南七中學生會舉辦了“四季之花”圖片展。請為展覽寫壹篇序言,要求語言清晰,形象生動,意思連貫,至少兩種修辭手法,不少於60字(含標點)。
“四季花”攝影展是華南七中學生會主辦的壹項活動,旨在活躍校園文化生活。這些展出的作品集中展現了美的自然之美隨著時間的推移,凝結了學生們的汗水和智慧,壹定會給觀眾帶來驚艷的藝術感受。(隱喻和轉喻)
分析此題考察考生語言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如簡潔、連貫、得體、準確、生動等。材料要求寫序言,做題時註意開門見山,直接提示展會基本信息;言簡意賅,圍繞題目介紹展覽的作用、目的和意義。字數控制在要求的範圍內。
六、本大題1小題,60分。
24.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寫作。(60分)
醉心於古代文化研究的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曾說,如果可以選擇出生的時間和地點,他希望出生在公元壹世紀的中國新疆,因為那裏處於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國文化的交匯處。
居裏夫人在給侄女的壹封信中說:“妳寫信告訴我,妳想生在壹個世紀前...艾琳只是向我保證,她寧願在未來世紀的晚些時候出生。以前,人們可以在每個階段都過著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以上材料啟發了妳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經歷和感悟寫壹篇文章。要求:①自己選角度,自己做標題,自己做風格。②不少於800字。③不套種,不抄襲。
範文略
分析這個作文題目是廣東高考往年寫作方式的重要突破,完全開放式的命題方式讓考生耳目壹新。材料的核心內容是“生活在哪個時代(時期)好”,也就是說,考生可以選擇“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或飛向未來,也可以選擇“活在當下”,只要能寫出“某個時代的特色和魅力”,那麽文章的立意就完成了。審題難度也相對較低。
在立意上,考生可以選擇貼近現實和日常生活的刺激,充分表達個人興趣。可以穿越時空,超越自己的真實條件,表達自己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和追求。另外,結合現實和理想的關系來表達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