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端午節活動創意方案1教材分析
端午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壹,具有豐富的民俗文化。《綱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切實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端午節是壹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兒歌,用簡單的語言表達了當地端午節的風俗習慣。這項活動從引導孩子回憶端午節的習俗入手,幫助孩子理解兒歌的內容,感知端午節的民俗文化,引導孩子大膽運用韻律朗誦,體驗兒歌的韻律美。
教學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各地習俗。
2.學習兒歌,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3.嘗試模仿兒歌,體會創作的快樂。
教學準備
體驗準備: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材料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1,對話交流,回憶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問題:端午節快到了。人們是怎麽度過的?為什麽要慶祝端午節?
總結:每個節日都有自己的習俗和傳說。這些習俗和傳說不僅代表了我們的文化,而且還流傳到許多節日,如包粽子、插艾葉、掛香囊和賽龍舟。
2.用教學課件欣賞詩歌,引導孩子理解童謠內容。
(1)組織孩子交流聽兒歌後的感受。問題:童謠說了什麽?妳是什麽心情?
(2)根據幼兒的回答,播放相應的課件,引導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
3、結合課件,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1)教師再次背誦兒歌,引導孩子理解,加深印象。問題:哪些聲音和剛才兒歌裏的相似?
小結:小朋友認真聽,聽說楊和饢很像。老師發現還有壹些兒歌妳沒發現。現在讓我們再聽壹遍。
(2)引導幼兒和老師壹起讀兒歌,重點讀以下幾個讀音:陽、囊、壯、祥。
問題:為什麽這些聲音聽起來很相似?
總結:原來,為了讓兒歌更好聽,讓最後壹個音聽起來差不多,這就是押韻的方法。
(3)引導孩子背誦童謠,感受作品的節奏。
問題:1段兒歌的前兩句是什麽?最後壹句有幾個單詞?第2款,
第三段呢?這樣背出來是不是感覺像個神?
總結:這首兒歌每段的1和2句都是三個字,最後壹句都是七個字。這樣的兒歌既整齊又有節奏感,給人以美的享受。
4.引導孩子有節奏地背誦兒歌,體驗兒歌的節奏和韻律美。
5.引導孩子大膽想象,嘗試模仿兒歌。
端午節還有什麽其他活動?讓我們壹起把這些活動編織成兒歌吧!鼓勵孩子模仿兒歌中的句子結構,體驗創作的快樂。
小班端午節活動目標創意方案二:
1,了解家鄉龍舟的特點。
2.知道賽龍舟是集體活動。通過遊戲感受賽龍舟時的緊張氣氛,體會團隊合作的精神。
3.體驗和大家壹起過節的快樂。
4.參加假期遊戲。
活動準備:
龍舟、競賽龍舟賽、普通船的圖片;壹些鼓和紙棒。
活動流程:
先在比賽中展示龍舟比賽的圖片,引導孩子了解這項活動。
1.圖片上的人在進行什麽活動?他們劃的船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麽區別?
2.引導孩子觀察和討論。
老師總結:圖中的人正在進行龍舟比賽。龍舟比賽中的船是龍的形狀。我們平時看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過圖片讓孩子了解賽龍舟的故事。
老師講故事《賽龍舟的傳說》。
現在妳知道龍舟是怎麽進化的了吧?引導幼兒根據故事進行討論和回答。
第三,通過龍舟的圖片,引導孩子了解龍舟的特點。
1.妳見過龍舟嗎?它有什麽特點?龍舟中間是什麽樣子的?兩端呢?水龍頭在哪裏?是什麽樣的?
2.讓孩子們觀察圖片並回答。
老師總結:龍舟有龍頭、龍身、龍尾、槳、舵。龍麟將畫在龍身上。龍舟壹般中間寬兩頭窄,龍頸很長。龍頭裝在長長的龍頸上,龍頭龍尾微微向上翹起,像壹只浮在水面上的野鴨。有時會在龍舟上插壹面小紅旗。
3.妳知道江西的龍舟在哪裏嗎?引導孩子明白上饒的龍舟就是江西的龍舟。
第四,明白龍舟比賽是壹項集體活動,需要大家的配合。
1.龍舟需要多少人?為什麽不壹個人呢?龍舟上的人如何分工,才能讓龍舟快速劃行而不互相碰撞?
2.兒童在觀察、思考和討論後表達自己的想法。
老師總結:壹般龍舟上至少要有17人。壹個人劃不動龍舟。這是壹場需要大家合作的比賽。劃龍舟時,人們分工合作。壹個是舵手,壹個是敲鑼打鼓加油的,其他都是輻射手。隨著鼓聲,龍舟可以快速前進。
第五,通過遊戲感受劃龍舟時的合作精神。
1.今天,就讓我們向大人學習劃龍舟吧!現在讓我們分組玩這個遊戲。我來當鼓手給大家加油,妳們來撓手,跟著我的鼓來回劃水。大家的動作都是要做的!否則,龍舟不能快速向前劃槳。
2.孩子們分組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跟著老師的節奏嘗試劃龍舟,體驗團隊合作的快樂。
3.剛才我們劃龍舟的時候,怎麽感覺大家的槳都是壹個方向,不會相撞?
老師總結:玩這個遊戲的時候,壹定要聽同壹個鼓,從壹個方向開始劃。大家的速度和動作要壹致,這樣才能配合完成劃龍舟。所以妳看到的龍舟劃的很快,在家都配合的很好。他們很齊新,這也是他們如此優秀的原因。
活動擴展:
引導孩子回家和父母講龍舟的故事,和父母壹起玩龍舟遊戲。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龍舟賽”的內容選得好,教得好。首先考慮到了孩子的興趣特點,有利於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整個活動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註重綜合性和趣味性,將教育融入生活和遊戲中。同時,“龍舟賽”具有民族特色,也與亞運會有關。
小班端午節活動目標創意方案三:
1.讓孩子感受傳統節日的氛圍,激發孩子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上)。
2.幫助孩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認知方面)。
活動準備:
1,視頻(端午節兒歌)
2.圖片(粽子、龍舟、香包等。)
3.實物:粽子和香包
活動流程:
我壹導入並播放視頻,
1問題介紹者:小朋友,妳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麽日子嗎?
楊:端午節
老師:孩子們知道我們應該做什麽來慶祝端午節嗎?
少年:龍舟賽
老師:哇,所有的孩子都知道端午節有這麽多事情要做?那妳知道為什麽端午節是關於餃子和賽龍舟的嗎?
2.老師講了端午節的故事。
老師又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這個故事,妳們知道我們在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嗎?
少年:屈原
第二,為掛圖選詞。(鞏固上面學到的端午節知識)
1,老師:在黑板上掛關於端午節的圖片。請選擇單詞並粘貼在圖片的底部。
2、年輕:選詞活動
第三,看視頻,學兒歌。(再次鞏固關於端午節的知識)
老師:教端午兒歌。
五月五日,端午節。
龍舟賽真熱鬧。
吃粽子,帶香包。
蚊子不會過來。
幼:跟著老師和視頻學端午兒歌。
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有獨特的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戴香囊,掛白艾葉,掛菖蒲,喝雄黃酒。利用端午節開展主題活動,既能鍛煉和發展孩子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孩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人的特殊日子,可以用來緬懷先人,傳承民族精神。
小班端午節活動目標創意方案4: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活動準備:
體驗準備:孩子對端午節有壹定的印象。
課件準備:端午動畫視頻;《端午風俗》組圖;端午節兒歌的音頻和圖片。
活動流程:
播放動畫視頻端午節,引導孩子了解端午節的起源。
妳知道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什麽節日嗎?
-端午節是怎麽來的?是關於誰的?
摘要: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的由來,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
展示“端午節習俗”圖片,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習俗。
(老師還可以展示粽子、艾草、香囊、彩繩、雞蛋等實物。)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和劃龍舟,妳們家還有其他習俗嗎?
-妳對圖中的風俗了解多少?告訴我那是什麽。
總結:端午節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這壹天,大家會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配香囊,穿彩繩,掛彩蛋。
播放兒歌和圖片《端午節》帶領孩子讀兒歌。
——我們把端午節的壹些習俗編成了壹首兒歌。我們來聽聽。
跟老師讀。
活動擴展:
區域活動
1.在生活區,放粽子葉、糯米、餡料、繩子等。,並組織小朋友自己包粽子。
2.在美術區,放彩蛋,組織小朋友畫彩蛋。
日常活動
做壹個簡單的報紙圈,組織小朋友模仿操場劃龍舟的動作,分組向前跑。
家庭教育
請家長盡可能讓孩子感受端午節的習俗。
附兒歌
端午節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
門口都是香。
吃粽子撒糖。
龍舟快樂啟航。
小班端午節活動創意方案5教材分析
活動1龍舟比賽(語言)
端午節是壹個兒童故事,情節生動,易於兒童理解。以端午節的由來為線索,描寫了愛國詩人屈原忠於國家卻被誣陷,悲傷地投江自盡。人們用龍舟和粽子驅散河裏的魚,保護他們敬愛的英雄。故事生動,情節耐人尋味。在活動中引導孩子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屈原的愛國情懷,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思想,萌發崇敬之心。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初步了解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習俗的由來。
2.能說出人們為什麽喜歡屈原,如何保護屈原的身體。
3.對愛國的屈原懷有崇敬之心,萌發最初的愛國情懷。
要準備的活動
1.和父母壹起收集賽龍舟的資料,了解賽龍舟的傳說。
2.教學課件
活動建議
1.播放龍舟比賽的圖片,激發孩子聽故事的興趣。
問題:這是哪個節日的習俗?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為什麽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
2.利用教學課件和批判性打斷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初步了解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習俗的由來。
(1)故事第1段後,問:每年端午節人們都做什麽?引導幼兒講述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2)講第二段的故事:為什麽有人喜歡屈原?為什麽朝臣要趕走屈原?他們是怎麽做到的?楚王做了什麽?楚最後怎麽樣了?引導孩子了解屈原的豐功偉績和對國家的忠誠,以及楚王聽信謠言帶來的亡國之痛。豐富的詞匯:朝臣,吞並。
(3)講第三段故事,問:屈原為什麽悲傷?他為什麽要投河自盡?引導幼兒明白為什麽自己除了報效國家別無選擇,不願意受辱投河自盡。並引導孩子結合生活經驗,感受祖國的強大和生活的幸福。
(4)講第4段的故事。問題:屈原跳河後做了什麽?附近的人是怎麽做到的?為什麽?引導孩子理解人們對屈原的喜愛,以及尋找屈原的焦慮。
(5)講第4段的故事。問題:人們找不到屈原的屍體。他們做了什麽?為什麽?引導孩子理解人們對屈原的愛。
3.完整地欣賞故事,引導孩子了解屈原的悲慘經歷,激發孩子的愛國情懷。
討論:屈原是壹個怎樣的人?為什麽大家這麽愛他?如果楚王信任他,采納他的建議出國呢?
4.播放人大視頻,激發孩子學習技能、為張大偉祖國做貢獻的欲望。
問:這是什麽會議?為什麽要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我們現在應該怎麽做才能像屈原壹樣為國家出謀劃策?
總結: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民代表通過代表大會向國家領導人反映人民的好建議,然後* * *齊心協力制定好的解決方案,這樣我們的國家就會越來越強大,人民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幸福。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學習各種技能,長大後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小班端午節活動創意方案6活動目標
1,讓孩子感受傳統節日的氛圍,激發孩子對傳統文化節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孩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認知方面)。
3.讓孩子學會完整地講述自己的生活經歷,發展語言講述的連續性(技巧)。
4.了解節日的由來,知道節日的日期和習俗,願意參加節日活動。
5.讓孩子們知道節日的時間。
要準備的活動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由來)
2.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有角的、扁平的)
活動過程
首先,導入和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
老師:孩子們,妳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麽日子嗎?
楊:端午節老師:孩子們知道我們應該做什麽來慶祝端午節嗎?
少年:賽龍舟,包餃子,吃餃子,做香包。老師:哇,所有的孩子都知道端午節有這麽多事情要做?那妳知道為什麽端午節是關於餃子和賽龍舟的嗎?
2老師播放視頻(端午節的由來)3老師又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這個故事,妳們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是為了紀念誰嗎?
少年:屈原二的孩子用已有的經驗告訴1老師:小朋友,妳在家吃過粽子嗎?粽子長什麽樣?
長角圓老師:老師今天還帶了好多粽子。讓孩子們感受這些粽子是什麽形狀。(老師分小組發粽子,請小朋友觀察。)小朋友自由回答,老師及時引導2老師:好,現在老師讓小朋友告訴妳身邊的小朋友。妳吃過的粽子是什麽餡的?它們甜嗎?鹹嗎?還辣?(孩子們與鄰居結對,輪流講故事)
引入新的敘事體驗
使用句型“不僅”...而且還……”
1,老師通過提示引入新的評書體驗:小朋友,端午節我們不僅包了各種形狀的粽子,還品嘗了各種口味的粽子,對吧?
2.教師引導孩子使用句型:現在,教師讓孩子思考端午節期間妳還做了什麽,然後讓孩子用“不僅如此”造壹個完整的句子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
鞏固和轉移經驗。老師可以通過講述生活中的其他經歷來鞏固句型。利用老師的指導:孩子們,想想我們還可以用“不僅...而且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老師示範:比如今天我在家不僅疊好了被子,還打掃了地板。我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老師引導孩子大膽發言,用句型講述平時的生活經歷。
重點引導:孩子能用完整的語言講故事。這個活動可以通過端午節的濃厚氛圍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感情,在不斷的理解和認知過程中引出句型讓孩子用這個句型講故事,幫助孩子完整地學會講故事。
小班端午節活動創意方案7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名稱、由來、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會自己包粽子,喜歡和同伴交流端午節的事情。
3.培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4.簡單了解節日的由來,知道它的全稱、日期和意義。
5.讓孩子們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自己包粽子。
難點:對中國傳統文化熱愛的萌發。
材料準備:
《認識端午節》多媒體課件;超輕粘土及其制作工具;粽子的樣品。
體驗準備:
孩子們都有過端午節的經歷。
活動流程;
首先,開始部分
導入兒歌引出主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老師:小朋友,老師這裏有壹首兒歌。妳應該仔細聽。“五月五日是端午節;插入艾葉,掛上香囊;五彩線,腕縛;吃粽子,小糖;龍舟高高興興下水!”孩子們,妳們知道這首童謠是關於哪個節日的嗎?
孩子們:端午節
二、基礎部分
(1)介紹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1,老師問:小朋友,妳知道端午節是什麽時候嗎?
孩子:五月初五。
老師:妳知道端午節是怎麽來的嗎?
孩子:不知道。
2.老師講屈原的故事,讓孩子們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3.老師引導孩子交流每年在家是怎麽過端午節的。
4.老師總結:端午節要吃粽子,穿彩繩,賽龍舟,挑艾草。
(2)引導孩子多了解粽子。
1,老師問孩子們吃過什麽樣的粽子,讓孩子們互相交流。
2.在教室裏展示各種粽子的圖片,引導孩子觀察粽子的形狀類型。
(3)引導孩子自己包粽子。
1,老師:我們看了那麽多粽子,那就做壹個喜歡的粽子,然後給我們的粽子起個好聽的名字吧!
2.老師指導孩子自己包粽子,感受自己包粽子的樂趣。
第三,結語部分
1.孩子們包完粽子後,老師讓孩子們介紹自己包的粽子以及給粽子取的名字。
2.老師表揚孩子的表現。
老師:老師在畫圖區準備了很多畫紙和畫筆。讓我們在心中畫壹對端午。
活動延伸;
1.藝術領域:畫龍船。
2.語言領域:講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動:制作五顏六色的繩子。
小班端午活動創意方案8活動目標:
1,靜靜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3.了解端午節的起源和習俗文化(重點),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最初的民族自豪感(難點);
4.讀word寶寶的《龍舟艾葉粽子》。
活動準備:
1.實物:紮好的艾蒿和菖蒲、彩色絲線、香囊、鹹蛋、粽子。
2.圖:龍舟賽、粽子、掛艾葉石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鹹蛋、畫雄黃、字卡活動流程:
導入:播放背景音樂,師生有節奏地走出來——坐火車(進站)
首先,開始部分
1,問候2,手指遊戲-手指歌
二、基礎部分1,談心引入,秀粽子,引出故事。
(1)這是什麽?(粽子),妳吃過粽子嗎?妳吃過哪些口味的粽子?(鮮肉粽子,臘肉粽子,紅豆粽子,紅豆粽子,花生粽子)妳喜歡哪種粽子?
(2)妳知道人們在任何節日都包餃子,吃粽子嗎?(幼兒討論後,老師揭曉答案:五月五日,端午節)2。欣賞故事(要求孩子安靜地聽,理解故事)3。根據故事提問,加深孩子對故事的理解。
(1)農歷五月初五是什麽節日?
妳知道端午節的習俗嗎?
(3)這個節日為什麽要吃粽子?
根據小朋友的回答展示圖片: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等。
4.擴展延伸(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過故事激發孩子的愛國情懷)(2)展示艾草、香囊、鹹蛋、雄黃、彩色絲線的圖片,了解它們的用途。
老師:除了這兩個習俗,妳還知道端午節的其他習俗嗎?旁邊的小筐裏還藏著很多海關。去找他們,看壹看,說壹說。妳知道這些習俗嗎?(孩子們分組自由討論)老師:妳在端午節看到哪個群體,哪個習俗?邊說話邊看圖,告訴他們給孩子看相應的物體。(虛實結合加深印象)
老師總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蟲也會越來越多,疾病很容易傳播。滅蚊器在古代還沒有發明,但是在中國古代,人們很聰明,動了腦筋,利用艾草和菖蒲的特殊氣味來驅蚊,把它掛在門框上。五串象征五條龍,民間傳說可以降伏鬼怪。
給孩子介紹吃粽子、賽龍舟、掛香包的意義:在屈原被扔進河裏的日子裏,人們把大米裝在竹筒裏扔進河裏給他吃。後來人們怕龍吃米,就用粽子葉把米包起來,纏在龍最怕的彩線上。還有壹個傳說:古代有個詩人叫屈原,他憂國憂民。不幸的是,他投河自盡了。為了紀念他,人們設立了端午節。“吃粽子”的原意是把粽子扔到河裏,讓魚、餃子、蝦蟹都吃飽,又不傷害屈原的身體;“賽龍舟”據說是為了救屈原。香囊由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線制成,內含香藥,寓意排毒長壽。
三、學兒歌1、欣賞兒歌2、跟著兒歌3、大聲讀兒歌(小組讀、小組讀、個別讀)4、認字寶寶的“龍舟、艾葉、粽子”4、遊戲部分——蘿蔔蹲老師展示圖片,小朋友根據自己的字寶寶蹲下。5、活動結束(播放背景音樂,遊戲退出。假設今天是端午節,讓我們慶祝壹下。妳想用什麽樣的習俗來慶祝端午節?
老師:那我們就用最熱鬧的方式慶祝吧!
通過玩龍舟比賽帶領孩子們走出活動室(通過遊戲增強他們對端午節習俗的了解)
四、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豐富有趣,活動效果良好。
首先,孩子的參與非常積極認真。通過談論“端午節的習俗和起源”、欣賞故事、做遊戲等壹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對端午節這壹中國傳統節日有了壹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感受到了節日的歡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