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會意識形態之壹,所有用文字書寫的書籍和文獻,在任何時候都被統稱為文學。現代是指用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所以它也是壹種語言藝術。
在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分為兩類:韻文和散文。現代文學通常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影視文學等體裁。各種流派風格繁多。
2.孔子四大家族之壹,《論語》先進:“文學,子遊,夏紫。”
邢炳叔:“文章若有所識,有子遊,有夏紫。”還教貴族子弟的科目。宋《雷慈宗傳》:“天下重藝,使丹陽尹立玄學,太子引何承天立史,司徒從軍立文。”
3、指字修養,元結《唐中興序》:“文學誰不老?”
4.漢代置於州、縣、王國的官員,或“文學史”或“文史”,起源於後來的教官。漢武帝為了選拔人才,專門設立了“賢文”科目,各郡舉薦人才進京應試。被推薦的被稱為“賢文”。“德”是指品德良好、道德高尚的人;“文”指精通儒家經典的人。
魏晉以後,有了“文學訂婚”之名。到了唐代,大夫被安置在周閑郡,在德宗改名為“文學”,太子、君王也被安置為“文學”。明清廢除。
5.文學是藝術的範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中國在先秦的時候,他有兩層意思:文學和博學。現代指的是壹種用語言創造圖像來反映社會生活並作用於社會生活的藝術形式。中國壹般將其分為四類: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文學。
6.文學具有人文性、社會性、民族性、人民性、階級性和真實性。
文學的發展是壹個復雜的過程,受到文學內部和外部各種因素的影響。
壹般來說,文學是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而發展的。文學的社會功能主要有三個:壹是認知功能,二是教育功能,三是審美功能。這三種功能同時發生,構成了文學的社會功能。
7、文學,意識的產物,生活的反映,文學是人們頭腦中客觀存在的東西,人們對用文字表達的東西進行重組和匯編。
8.中國和外國都有文學,但外國文學和中國文學是有區別的。比如外國小說的分類和中國的不壹樣。
9.文藝復興之後,世界對文學的定義逐漸演變為:文學是以書面語言為載體的藝術。因為它的載體是語言,所以不同於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
擴展數據:
文學人物及其文學貢獻
文學研究會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最早成立的文學社團。它“旨在研究和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文學研究會簡介),其文學思想和創作實踐趨於現實主義。?
“五四”後,壹些遭受新思潮沖擊、醒來後充滿光明希望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渴望通過文藝表達自己的政治苦悶和人生理想;文學革命的發展也要求創作成果有新的突破。
壹個新的文學社團誕生了。文學研究會不僅是最早成立的文學社團,而且因其會員數量多、影響大而成為新文學運動中最重要的文學社團。它的許多發起人和參與者後來成為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傑出貢獻者。?
文學研究會於192110在北京正式成立。主辦人:鄭振鐸、、葉、許地山、、耿繼誌、、周作人、孫福元、、曲世英、蔣百裏。
後來的(冰心)、黃、朱自清、、、、老舍、、劉半農、劉大白、朱湘、徐誌摩、彭等。,達到170多人。成立時,它發表了文學研究會的宣言和文學研究會的簡介。會議地點設在北京。?
文學研究會成立初期,除了出版刊物、編輯叢書外,還組織了“讀書會”。讀書會下設中國文學組、英國文學組、俄羅斯文學組、日本文學組(按國別分組)、小說組、詩歌組、戲劇文學組、批評文學組(按文學類別分組)。
規定文學研究會的所有成員都必須加入讀書會。這對提高會員的文學素養和創作研究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文學研究會會刊是《小說月報》,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沈雁冰主編,鄭振鐸等人主編(從12卷第1期到12年2月第12期)。
此外,《文學荀刊》陸續出版(文學荀刊分別由北京和上海主編,上海《文學荀刊》作為時事新聞副刊於1921年5月出版,出版於1929年第9卷第5期,380期。
81期更名為《文學》,每周壹期,172期更名為《文學周刊》,與《時事新聞》分開出版。
北京文學旬刊1923至1925 * * 82期)和詩歌月刊(1922至1923,*** 7期)。出版了文學研究會叢書,主要介紹外國文學作品,也關註國內新文學創作。?
文學研究會奉行的原則是:“反對把文學當消遣,也反對把文學當個人發泄怨氣的工具,提倡把文學當生活。”
(沈雁冰《關於文學研究會》)他們從“為了生活”出發,主張“文學應該反映社會現象,表達和討論壹些關於生活的普遍問題”,反對唯美主義脫離生活、“文學是純藝術”的觀點。他們的創作大多取材於現實生活問題,產生了壹批所謂的“問題小說”。?
文學研究會在反對封建主義和鴛鴦蝴蝶派遊戲文學方面采取了壹貫的態度,既反對舊禮教,也反對舊文學,並對《星期六》、《遊戲雜誌》等刊物進行了強烈的鬥爭。
但在建設新文學的具體命題上,委員們意見不壹。如果有的成員抽象出“善”和“真”;有的雖然提倡“血淚文學”,在反對通過文學“釋道、翼教”的封建觀念的同時,又承認“作者無為、讀者無為而讀書”的“非功利”觀點。
其他成員則明確主張進步文學的主張,提出“表現社會生活的文學才是真正的文學”、“在壹個被迫害的國家裏”,作家要註意觀察和描寫社會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以及新舊兩代人的思想沖突。
在創作方法上,文學研究會繼《新青年》之後,進壹步高舉現實主義的旗幟,強調“新文學中的現實主義最註重材料上的精確和嚴肅,描寫必須忠實”。
由於當時時代和理論的局限,他們分不清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自然主義往往夾雜在他們的理論主張中。?
文學研究會非常重視外國文學的研究和介紹。他們的目的壹半是介紹外國文藝,推動中國新文學的發展,另壹半是介紹世界現代思潮(茅盾新文學研究者的責任和努力)。他們專註於翻譯俄羅斯(包括後來的蘇聯)、法國、北歐和東歐國家、日本、印度等國的現實主義代表作。
普希金、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契訶夫、高爾基、莫泊桑、羅曼?羅蘭、易蔔生、先科威齊、阿爾日巴蘇夫、安泰爾、拜倫、泰戈爾、安徒生、蕭伯納、王爾德等人的作品。
協會會刊《小說月刊》出版了《俄羅斯文學研究》、《法國文學研究》等專刊和《受損民族的文學》等專刊,出版了泰戈爾、拜倫、安徒生等畫冊,在介紹外國進步現實主義文學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成立文學研究會的宣言帶有工會的色彩。宣稱文學研究會的成立是“建立作品聯盟的基礎”,寄希望於“作品聯盟”,以“謀求文學工作的發展和鞏固”。
由於主客觀原因,他們後期的活動並沒有完全按計劃進行,組織相當松散。《小說月報》在1932開頭停刊後,其活動基本停止。創造社中國現代文學學會。
1921由留日歸國的郭沫若、程、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等人於1969年6月創辦。
早期創造社反對封建文化和復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張自我表現和個性解放,強調文學要忠實於其“內在要求”,這是其文藝思想的核心命題,表現出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傾向。
郭沫若的詩集《女神》、郁達夫的小說《沈淪》、郭沫若翻譯的《少年維特(歌德)》是該學會影響最大的作品。它以其獨特的文學觀念和鋒芒畢露的文學活動,成為“五四”後新文學尤其是文藝青年中的壹支生力軍。
在第壹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創造社的主要成員大多傾向於革命或從事革命實際工作。隨後呈現出“變向”之勢,激進的青年壹代,如李、馮乃超、、剛從日本歸來的朱景沃等參與其中,進而發展到後來的創造社。
後期創造社、孫社大力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1928年初,郭沫若的《英雄樹》、程的《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馮乃超的《藝術與社會生活》、李的《怎樣建設革命文學》,都要求文學要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面向工農群眾,作家要有無產階級覺悟。
五四以後,文學、魯迅等作家作為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意識的代表進行了極端的批判。由此引發了關於“革命文學”的爭論。
1929年2月,創社被國民黨政府關閉。前期創造社主辦的刊物有《創造季刊》、《創造周刊》、《創造日》(中國新報副刊)、《洪水》雙月刊等。
後期刊物主要有《創作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後期創造社的刊物除了文學以外,更註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科學問題的研究和宣傳。
創社成立後,編輯出版了《創社叢書》,主要出版成員的詩歌、小說、劇本、散文、理論、翻譯等。在過去的十年中,* * *出版了60多種。
百度百科-文學
百度百科-正文
百度百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