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蘇辛城徐公殿二首》,是宋代詩人楊萬裏的壹組詩。
原文:
樹籬疏而深,樹頭上的花沒有遮蔭。
孩子飛快地跑去抓那只黃色的蝴蝶,但是蝴蝶突然飛進了菜園,再也找不到了。
白話翻譯:
稀疏的柵欄旁邊,有壹條小路壹直延伸到遠方。路邊樹上的花已經枯萎,但新葉剛剛長出,沒有形成樹蔭。壹個小孩追著壹只黃色的蝴蝶跑,但是蝴蝶飛進菜花後就找不到了。
擴展數據:
這組詩被認為是宋光宗·邵熙的第三年(1192)。當時楊萬裏被任命為江東轉運副使,駐地在建康(今江蘇南京)。詩中的“新城”是當時的壹個鎮,位於浙江德清東北部,臨安(浙江杭州)和建康之間。水陸環抱,是筆者離開臨安去建康,或從建康回臨安報道工作的必經之地。作者路過這裏,短暫停留,短暫停留,看到了風景,感受到了,於是寫下了這組詩。
這是壹首描寫晚春田園風光的詩,描繪了壹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前兩句“樹籬疏深,樹頭花未蔭”,點出了孩子們捉蝴蝶的快樂天真的底色。圖上有稀疏的柵欄和很深的小路,柵欄旁邊有幾棵樹。花瓣正從枝頭落下,嫩葉尚未長出,春意盎然。
柵欄和小路指出這是鄉村;“花落在它們變陰之前”和句子中的“花椰菜”表明這是晚春季節。在最後兩句“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去追黃蝶,飛進菜花裏,無處可尋”中,蠟筆轉向畫面中央,描繪了孩子們捉蝴蝶的歡樂場景。“趕”和“追”的意思是跑得快,追得快。這兩個動詞非常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孩子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和心理。
而《飛進菜花無處可尋》會突然把移動的鏡頭變成靜止。“無處可尋”這個詞給讀者留下了想象和回味的空間,仿佛壹個面對金色菜花不知所措的孩子浮現在眼前。前兩句關於田園風光的是靜態描寫;最後兩句關於孩子和蝴蝶的話是動態描寫。
這首詩除了動靜結合的寫法,還運用了線描的手法,自然生動。楊萬裏,壹個清官,壹度為漢奸所恨。被免職後,他在壹個村子裏住了很長時間。他對農村生活非常熟悉,他對自然的描述非常感人和有趣。
百度百科-蘇新詩徐工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