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體裁有
1.fu
它是中國古代的壹種文體,強調文采和韻律,具有詩和散文的性質。它的特點是“傳文、寫物、寫誌”,重在寫景,通過景來抒情。最早出現在諸子百家的雜文中,被稱為“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從詩到賦的過渡,稱為“騷賦”。賦的文體在漢代正式確立,稱為“辭賦”。魏晉以後向駢文方向發展,稱為“駢文”。到了唐代,由駢體轉為律體,稱為“律賦”;在宋代,賦以散文的形式出現,被稱為“文賦”。著名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千赤壁賦》等。
2.駢文
這種文體起源於漢魏,形成於南北朝,盛行於隋唐。它以四字和六字交替出現,在世界上被稱為“劉四文”。駢文往往因為遷就句式,堆砌文字,影響內容的表達。韓、劉倡導古文運動後,駢文逐漸衰落。最著名的是南朝吳亮君寫的《與朱書》。
3.原創
原意是古代的議論文文體。這種文體是對某壹理論、命題、政治制度或社會習俗的根本考察和論述,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如韓愈的《原滅》,黃宗羲的《原君》。
爭論
“辯”就是爭論對錯,而不是真假。這種風格的特點是反駁壹個錯誤的論點或辨析壹些事實。比如韓愈的《避諱之辯》和柳宗元的《董兄之辯》。
說
古代論辯類文章的總稱。與《論》相差不大,所以後來統稱為推理分析篇。《辨文章體序》上說:“說話人說明,說明意思,用自己的意思說明。”我們研究過的這壹體裁的文章有《老師論》、《馬論》、《少年中國論》、《捕蛇者論》、《黃生借書論》等。
6.在
論是壹種雜文文體,據《韻》:“論者,議也”。《昭明文選》說:“有兩種學說。壹種是史論,是忠臣在傳記的最後做出的判斷人的善惡。比如《史記》後太史公說。第二,在政治理論上,壹個學士博士談論古今人物或評論經典、歷史,都是謬誤。”比如《六國論》、《郭芹論》等。
7.紀念碑
古代大臣集體上朝。包括發揮、討論、疏解、表達、對策等等。《文章有體序》:“七國以前稱書,秦改書為奏。漢代有四種禮:壹是說章謝;第二,玩到瓦解;三表情懷;四天商議,有商議。”
(1)稀疏。意思是明細報表。比如賈誼的《論積疏存》。
(2)表。就是陳述壹個觀點什麽的。如諸葛亮的《出師表》。
(3)對策。古代考試,題目寫的是謀略,讓考生答謀略,考生答的文章叫對策,比如蘇軾的《教戰守策》。
8.前言和後記
前言也叫“序言”或“引言”,就像今天的“引言”和“前言”壹樣,它是說明寫作或出版壹本書的意圖、編排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可以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相關問題的研究。“序”壹般寫在書或文章的前面(有的列在後面,如《史記·太史公序》),列在書後面的稱為“後記”或“後記”。這類文章根據內容不同屬於說明文或議論文,說明寫作目的、文體、內容的為說明文。評論作者的作品或者說明問題都是議論文。我們研究過的“序”有:《吶喊》序、《農村調查》序、《歸德南錄》後記、《靈官傳》等。
9.前言
文體名稱。古代以詩文送別,稱為贈答序。如韓愈《送石處士序》:“故全杜東人...故名《歌詩六韻》,寄於為序雲。之後所有送別他人的文章,不附在詩中的,也叫序文,內容多為贊美或鼓勵的話語。我們研究了明代文學家宋濂的《送馬晟東陽序》。
10 .明
在古代,刻在物體上用以警示自己或描述功德的文字,稱為“明”。刻在卡片上,放在書案右側用以守護自身的銘文,如劉禹錫《陋室銘》等,稱為“座右銘”。刻在石碑上,描述死者生平,歌頌記憶的,叫墓誌銘。如韓愈的劉子厚墓誌銘。
11.致敬
祭祀死者或天、地、山、河等神靈時所讀的文章。有兩種體裁:韻文和散文。內容是緬懷逝者生前的主要經歷,歌頌其主要品德和功績,寄托哀思,激勵生者。如袁枚的《大嫂》。
12.雜項筆記
包括:
(1)山、景、人事雜記。對山川、景物、人事的描寫,如《小石池塘記》、《泰山記》。(2)註意事項。以筆記為主,特點是篇幅短,約壹千字;內容豐富,有歷史軼事、遺產、文學雜文、人物小品文、科學小說、考證、讀書雜記等。《世說新語》和《孟茜筆談》就是這樣的文體。
13.遊記
遊記是壹種描述旅行經歷的散文形式。遊記取材廣泛,可以描寫名山大川之美,記錄地方風土人情之奇特豐富,反映壹個人壹個家庭的日常生活,也可以記錄壹個國家的重大事件,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風輕松,生動,信息量大,給人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美好的感受。遊記是議論文,如《嶽陽樓記》、《遊寶蟾記》;有科學的,比如酈道元的三峽;有的是抒情的,比如柳宗元的《小石塘的故事》。
14.童話
壹種兒童文學。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幻想和誇張來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從思想上教育孩子。童話的語言通俗、生動、形象、離奇、曲折,趣味性十足。對自然景物的擬人化描寫能適應兒童的心理和興趣,激發人們的想象力,有利於他們的接受和改造。選作教材的童話有: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和葉聖陶的《古代英雄石像》。
15.民間故事
群眾口頭創作形成的文學形式,口頭流傳下來,經過許多人的不斷修改和加工。民間故事的特點:故事性強,情節生動;口語化,簡單活潑;想象力奇特而豐富;經常使用誇張和比喻,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在內容上,它來自民間,反映的主要是民間生活。壹些民間故事往往有神話般的奇幻情節,充滿魔幻色彩。比如:漁夫的故事,牛郎織女等。
16.寓言
這是壹個有說服力或諷刺意味的故事。“委托”的意思是“委托”。寓言通常在簡單的故事中寄寓深刻的道理,以此喻彼,以小喻大,以古喻今。他們習慣於擬人化。語言簡潔犀利。歐洲文學中著名的寓言包括古希臘的伊索寓言。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寓言盛行,《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不乏寓言,如《鄭人買鞋》(韓非子)、《鷸蚌相爭》(戰國策)、《雕舟求劍》(呂春秋)。
17.神話;傳奇
民間長期流傳的帶有壹些傳奇和幻想成分的歷史人物、事件或自然物的故事。比如英雄傳說,西湖傳說,黃鶴樓傳說。有些是基於具體的歷史事實,有些則純屬臆想。人和事的傳說多為謳歌和贊美,反映了人們的理想和抱負;自然風光的傳說接近於優美的敘事散文。
18.神話;傳奇
小說體裁之壹。因其詭異神奇的劇情而得名。壹般用來指唐宋時期的人用文言文寫的短篇小說。如《劉壹傳》、《柯南太守傳》等。又因為“傳奇”多以後世說唱、戲曲為藍本,所以宋元戲曲、元雜劇、明清戲曲也被稱為“傳奇”。例如,明朝的劇作家湯顯祖寫了《牡丹亭》,清初的孔寫了傳奇劇《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