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國傳統的詩論,其實指的是寓情於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藝術處理技巧。詩歌創作的過程是壹個觀察、感受、醞釀、表達的過程,是壹個再現生活的過程。有時候,詩歌中所吟誦的社會事物,所描繪的人物,所描繪的生活場景,所鋪陳的社會生活情節和歷史事實,也被用來寄托感情,這也是壹種形象。
3,即相對於物像和自然像的社會像。它是分析詩歌和散文時使用的術語,指構成意境的壹切事物。這種東西往往承載著作者的主觀感受,這些意象組合起來就形成了壹種意境。比如馬致遠的《秋思》,在“枯藤老樹隱隱啼,小橋流水人家”這句話裏,解讀是:黃昏時分,壹群烏鴉落在枯藤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叫聲。小橋下,流水叮叮當當,古道上壹匹瘦馬迎著西風奮力前行。
4.枯藤、老樹、暗鴉、小橋、流水、人,都是詩中的意象。這些意象組合在壹起,就成了壹種悲涼、悲涼的意境。形象是具體的,意境是具體事物組成的整體環境和感受的組合。感情寄托在現場,現場深情,現場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