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首詩中,作者將“珍珠”與“泥土”相提並論,其實質是告誡人們要對現實生活有壹個正確的態度。“珍珠”,光澤誘人,價值昂貴;“土”,它樸實無華,平凡而卑微。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總有壹些人把自己當成“珍珠”。他們壹學會壹點技能,就覺得自己很棒。壹旦自己的理想和現實出現巨大反差,就會責怪別人,認為自己被放錯了地方。他們總覺得自己的職位羞辱了自己的才華。這種自視甚高的人,必然會步入人生的誤區,總有被埋沒的痛苦。那麽,怎樣才能擺脫這種痛苦呢?把自己當糞土/讓所有人把妳踩在壹條路上。毫無疑問,作為生命的個體,無論多麽聰明能幹,都應該甘於平凡,甘於犧牲,甘於為人民的神聖事業鋪路。這樣,他的人生價值才會實現,他才會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像珍珠壹樣閃耀的事業。
第二,個體生命價值的實現在於無私奉獻的精神。
“珍珠”、“大地”、“道路”這三個意象本身並無特別之處,但經過詩人全新的構思,它們之間的變化和交流變得意味深長。“把自己當成珍珠”是以富強為主要目的的個人奮鬥。“視己如糞土”是壹種願意為了人民的利益和願望而犧牲個人利益的精神觀念。壹個人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是如何把自己和別人區分開來,而是妳為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做了什麽。當生命的個體從個人奮鬥走向無私奉獻的時候,應該說這個時候他已經超越了個人對自己的偏愛,已經正式進入了“智者”的行列。無私奉獻使他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找到了自己原本的位置,個人自我價值的體現自然不言而喻。從這個層面讀這首詩,說明詩人呼喚的是壹種無私奉獻的精神。
第三,思想單純的人會永遠幸福。
壹個有才華的人,永遠看不到別人的優秀;憤世嫉俗的人永遠看不到世界的美好。最後這種情緒會把自己罩住,讓自己壹事無成。所有的河流都匯入壹片大海,它之所以成為海洋,是因為它處於最低的位置。看不起自己其實是壹種智慧。既不是自卑,也不是懦弱。這是在清醒狀態下進行的壹次艱苦的手術。妳的謙遜會讓所有人印象深刻;妳的軟弱會得到所有人的同情。妳越低估自己,就越容易被重視,也越容易展示自己。只有那些輕視自己,不斷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吸取教訓,加強自身修養,為別人的成功而歡欣鼓舞,為自己的理解而沾沾自喜,在各種挫折面前心安理得。“視己如糞土”,詩人告訴我們:只有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到最低處,心靈才會豁然開朗,妳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開辟另壹條新的路線。
總之,這首詩的語言簡潔優美,既避免了枯燥的說教,又摒棄了華麗的裝飾,給人以哲理的思考。
讓我們重溫李露的《泥土》,再次感受作者的心音:
永遠把自己當成壹顆珍珠,
總有被埋葬的痛苦。
把妳自己當成垃圾,
讓大家把妳踩成壹條路。
這是壹首簡練的格言式抒情短詩,也是李露的代表作之壹。全詩四句分兩節。第壹節是對生活狀態的真實描述。“珍珠”因為光澤誘人,價值昂貴,總怕被埋沒。作者用它來比喻那些執著於自己的成就,追求名聲,拒絕做實際的艱苦工作的人。這些年來,總有那麽壹些人,就是有點本事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自戀,特別。然而,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受歡迎,他們對生活的印象只是幾聲才華的嘆息。在古代,沒有辦法報效國家的人“懷抱利器”,獨自徘徊在朝廷之外,以空虛的心靈悔恨自己的死亡。但現代社會“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跳”,為有才華的文人開辟了壹席之地,正是施展才華的時候。如果誰還把自己當“珍珠”欣賞,那他就走入了人生的誤區,必然導致“埋藏的痛苦”
那麽怎樣才能活著避免“被埋葬的痛苦”,活出生命的本來面目呢?詩的第二句告訴了我們答案:“把自己當成泥土,讓人家把妳踩在壹條路上。”“土”是誠實、無私、平凡的,就像那些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甘於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壹樣。多年來,許多有誌之士默默堅守著平凡的崗位,奉獻著芬芳的青春,為他人鋪就了壹條坦途。他們堅信,無論他們的智力或能力如何,他們都是現代社會建設的壹部分;他們堅信,如果我貢獻自己的力量,生活會更加美好,所以他們願意平凡,願意犧牲,願意奉獻,過著屬於自己的光明而沈重的生活,建設壹個多彩的世界。雖然無意成名,但他們的名字卻以巨大的力量記錄在普通人的心裏,這就是活著的最好寫照。
李露不愧為智慧的詩人,真實地說出了困擾人們心靈千百年的重要命題,也不愧為“妳是經過長時間冶煉的純金”(艾青玉)。抗日戰爭時期,作者投身於火熱的現實鬥爭,甘願當“草芥”,讓大家“踏上壹條路”。這種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生活態度影響了壹代又壹代人。
在這個“寫垃圾”的時代,這首閃閃發光的小詩,以其厚重的真意,展示著它的魅力,依然沖刷著我們的心靈。是的,裝清高的人往往把他看得壹文不值;只有默默奉獻的人,才能得到人們的愛。但我們常常被“珍珠”的光彩所迷惑,像藍天白雲,超凡仙女,需要仰視才能看到。其實,耀眼的“珍珠”來自“土”。因為“土”養了蚌,蚌生了“珍珠”。所以“珍珠”要和“土”融為壹體,才能體現出其晶瑩的光彩。人類社會也是如此,英雄來自群眾。所以,只有妳願意鋪平道路,把妳的壹生無限地奉獻給為人民服務,妳才能讓生命的本來面目明亮起來。飽滿的莊稼不會昂首挺胸。壹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依靠群眾,脫離群眾就壹事無成。
看完《汙垢》,我想到了我生活中遊手好閑,無所事事的人。想想那些經常自命不凡,總覺得自己無能,滿腹牢騷的人;看不起小事做不了大事的人...更讓人想起小麥。無論貧瘠的土壤還是肥沃的田地,根都頑強地卡在底層,頑強地拱起,發芽,站立,茁壯成長,不顧未來,不顧回報,孜孜追求,不遺余力。直到收獲的那壹天,他們義無反顧地變成了老農的沈甸甸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