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想妳,卻看不到禹州所有的詩

想妳,卻看不到禹州所有的詩

全詩

峨眉山上半月秋,平羌河映。

晚上清溪去三峽,四君不見渝州。

“想妳,不見渝州”出自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峨眉山上的月歌》。全詩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親友的心情。

巍峨的峨眉山前,掛著壹輪半月形。流動的平羌河上,倒映著晶瑩的月亮。

晚上坐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妳,難相見,戀戀不舍禹州。

《峨眉山月閣》註(1)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山西南,有兩座山峰相對而立,形似飛蛾眉,故名。

⑵半圓秋: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輪。

(3)影子:月光的影子。平羌:青衣江,大渡河支流,位於川中峨眉山東北。發源於寶興縣北部,東南部流經雅安、洪雅、夾江等地,在樂山匯入大渡河,進入岷江。

(4)發送:開始。清溪:指清溪驛站,隸屬四川犍為縣,靠近峨眉山。三峽:《樂山縣誌》指的是四川樂山縣嘉州的小三峽:黎頭峽、北鄂峽、平羌峽,黎頭峽上遊有清溪。壹指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君:指峨眉山。壹個是指和作者住在峨眉山的朋友。順流而下。渝州:唐朝時的州名,隸屬建南路,位於巴縣,也就是現在的重慶。

峨眉山上的月閣賞析這是李白初出四川時寫的壹首詩,附在家鄉的山水上。詩人在船上看到的夜景:峨嵋山上空高掛半月,月映平羌河。第壹句是擡頭寫靜態場景;第二句是俯瞰,寫動態場景;第三句寫出發地和目的地;第四句是關於思念朋友。

全詩連用五個地名,展現了壹幅蜀河千裏穿山、月、河的旅行圖。語言自然流暢,構思新穎細膩,意境清麗,充分顯示了青年李白的藝術才華。

《峨眉山上的月閣》創作背景這首詩是李白初出四川時所作,寫於唐玄宗十二年七二四年秋。當時,李白離開鐘書去長江中下遊時寫下了這首詩。峨眉山是蜀中之山,也是蜀國之名。李白是蜀人,所以峨眉山也是故鄉月。

《峨眉山月歌》作者介紹李白,字太白,名青蓮居士。他是繼屈原之後最獨特、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有“詩仙”的美譽,與杜甫並稱為“杜麗”。他的詩歌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高傲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善於描繪自然風光,表達對祖國山川的熱愛。

詩風瑰麗豪放,想象豐富,語言自然流淌,旋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學和神話傳說中吸取養分和素材,構成了其獨特的瑰麗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高峰。有壹千多首詩,包括30卷李太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