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的文學地位和影響地位:唐詩是中國詩歌發展的最高成就。它繼承了魏晉以來詩歌的精華,由於唐代開放的風氣、明朗的政治和統治者的推崇,唐代詩歌有了很大的發展。比如唐代的科舉制度,要求專門考詩。而且唐代詩人大多喜歡漫遊。比如李白、杜甫走遍中國,開闊了詩人的視野,拓寬了詩歌的題材,豐富了聯想。總之,唐代的詩詞歌賦是中國古代詩歌的縮影,達到了後人望塵莫及的地位,是中國詩歌史上的最高峰。
影響:唐代詩歌創作方式多樣,題材豐富,為後世詩歌創作提供了很好的模板。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就算不會寫也能背出來。
同樣,由於唐詩成就之高,後人也難以超越,於是新的文學領域被開發出來,宋詞的產生和發展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
唐詩有什麽特點和類型?唐人習慣用詩評論另壹首詩。總的來說,詩歌不是以詩歌為中心,整篇文章都與之相關。全詩的評點形式,原是杜甫的《戲為絕句》,其中最著名的壹句是:“汪洋和壹時風流,卻輕狂不歇。”這組詩是壹個有機的整體,雖然不是專門用來評論唐詩的,但其主要內容是討論壹些關於唐詩創作的想法。
其中也有對初唐四大傑出詩人的評論,同時這首詩也開創了詩歌七律和詩群詩的先河。晚唐李商隱寫的《滿城五記》,在形式上也是壹組七首詩。這只是壹個例子。詩對後世詩歌影響很大。唐以後,模仿者甚多,尤以宋至清代為甚,如清代金元好問《詩三十首》、錢《詩十六首》等。
除了以詩評詩,其他與評唐詩有關的內容也以多種形式存在,如贈詩、作詩、送別詩、詠懷詩、詩評、對聯詩等。
唐代贈答詩廣泛應用於人際交往中,以詩贈答往往非常普遍,而贈答詩又是以詩的形式最為常見,它包括贈答詩和答答詩,且多為贈答詩。最著名的有李白的《贈王倫》,杜甫的《贈魏作成二十二韻》,而答詩則像魏的《答李時珍香山詩》,原文不在此列。
應作詩多見於初唐、盛唐時期,是典型的宮廷詩。就像張說的“各州刺史要有封號”,其內容是用來呼應和褒揚玄宗的新制度,相當於把各州刺史作為施政的座右銘。
送別詩是由於唐代文人有多次遠遊經歷,某種意義上的“遠遊”被壹地的“別離”連接起來,送別詩互寄而不失文人本色。此外,這種活動頻繁出現,導致送別詩的廣泛出現。送別詩根據創作主體身份的不同,可分為送別詩和送別詩,但送別詩較多,如《送別杜副都督赴任》、《送別友人》、《歸隱》等,可見送別詩在當時的流行。送別詩,以李白為例,有《送別王司馬嵩》、《廣陵公爵》等,也可以說是李白漂泊人生留下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