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東鎮碑林:刻在石頭上的千年記憶

東鎮碑林:刻在石頭上的千年記憶

臨朐縣嶧山腳下有壹座古寺,背靠鳳凰嶺,面朝水,古樹參天,石碑眾多。這是東鎮寺。

北朗

東鎮寺建於西漢第三年(公元前102年)。漢武帝親自登門拜訪,命禮儀官朝拜,並建廟。原為嶧山主峰玉皇頂,名曰“泰山廟”。隋煬帝黃凱十四年(594),下令在山上建廟,他帶著附近的女巫去祭掃,被松柏殺死。每年春秋兩季,皇帝都要專門祭祀,以保衛國土,為主管官員。每當有國家大典,或者“天氣惡劣,坑道不太平”,“軍隊交戰”,皇帝都親自或派重臣到東鎮祭祀。

由於朝廷的禦祭和依山的雄偉之美,每時每刻都有名人和詩人成群結隊地來參觀攬勝。其間留下大量古代石碑,遍布寺院,簇簇如林,故稱“東鎮碑林”。據不完全統計,有360多座古碑,其中帝國碑16座,也是宣彤與民國之間新增的。歷經千百年滄桑、戰亂、紛爭,現保留145座建築,包括4座禦碑文。

現存最早的禦碑是元大德禦碑,位於正殿祭壇西南角。碑冠四龍平結,形體浮雕。它的形狀美麗而生動。這是元成宗大德二年“嘉豐五鎮聖旨”的銘文。

明聖旨碑(明洪武碑)

明洪武禦碑是東鎮碑林中最好的。該碑風格獨特,古樸典雅,巍峨高大,造型巧妙,雕刻精美,形象雄偉,昂首挺胸,頸動,栩栩如生,故稱“神龜”。上面刻著明太祖洪武三年“召贖嶽鎮海”的聖旨。

康熙在位時間長,經常遇到年景不好的情況。無論天氣幹旱還是洪水泛濫,康熙都會派官員或道士到東真寺祈福。康熙五十二年,他來到東鎮寺,為了感受神靈的恩賜,寫下了“靈氣鐘聲”四個大字。乾隆題寫的“大東陪嶽”碑,放在康熙題寫的“靈器鎖鐘”碑的左下方,充分顯示了乾隆對的推崇。

清康熙皇帝題寫了“靈氣鐘”的牌匾

這些古碑記錄了歷代朝廷官員對彜山的詔令和祭祀,以及風雨不均、旱澇過度、地震隕落等自然災害,還有國家的改革、外患內亂、邊境地區的軍事形勢。他們還稱贊東鎮的美景。碑文有正字、草書、隸書、篆書、行書、野草。雕刻形式有凹版、浮雕和雙鉤。基碑冠、花邊裝飾、深淺浮雕、線刻齊全,形態各異。文體有詔令、祭文、筆記、詩、詞、歌、賦、散文、碑文等。,其中紀念碑文和詩文各占不到壹半。空格的長度各不相同,從長者的幾千字到短者的十字形。話題從國家政治事件到地方軼事。

東鎮碑林是我國罕見的藝術林,是研究我國古代政治經濟形勢、自然變遷、文學、書法、雕塑等的珍貴實物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