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柳永與蘇軾詞主題的異同及特點

柳永與蘇軾詞主題的異同及特點

古人雲:“柳閬中詞不過壹七八姑娘,捧紅牙盤,唱殘月歌。學士必須用關西達汗的銅琵琶和鐵耙板唱《不歸之河》。

柳永屬於婉約派。他自稱“按序作詞的劉三邊”,壹生致力於歌詞,並自詡“白衣飄飄”。他的詞作多描寫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長抒發遊歷和服務之情,創作了許多慢詞。描寫、情景交融、通俗的語言、和諧的旋律在當時廣為流傳。據說“有井水喝,就有柳詞唱”,這對宋詞的發展影響很大。

蘇軾屬於豪放派。他將北宋詩歌革新運動的精神拓展到詞的領域,壹掃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駕齊驅的豪放派,拓展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突破了詩與詩的界限,為詞的創新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代表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開創了豪放派詞壇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在《辛稼軒序》中說:“詞達東坡,光明磊落,似詩,似散文,似天地奇觀。”

從題材上看,蘇軾早期作品主要體現了他的“特定的政治憂患”,後期作品則以“廣闊的人生憂患”為主,以惡為怨,“在臺灣就像壹只蒼蠅,吐出來就是自己的”。他行雲流水的作品引發了烏臺詩案。黃州的貶謫生活,使他“諷刺殘酷,文風犀利,緊張憤怒,這些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壹種燦爛、溫暖、善良、寬容、和諧的理解。很甜,很成熟,很透徹,很深入。”

從風格上來說,以前的作品氣勢磅礴,奔放不羈,如壹場洪水決堤,瀉千裏;後期作品空靈雋永,簡單輕盈,如《深柳》、《白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