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分析
這是壹個有趣的故事。第壹次看這個故事的時候,覺得故事裏穿黃色衣服的小松鼠最值得學習。所以他三心二意,做事從頭到尾,不容易被新事物吸引而半途而廢。另外,這個故事還有壹個很好的挖掘點。很多孩子受限於自身發展水平,不能很好的處理溝通過程中的問題。因此,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溝通技巧,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內容。
讀本還涵蓋了數量關系的理解(壹個情節少於壹個)和語感的培養(重復有節奏的句子),並巧妙地融入故事的設計和講述中,使故事在變化中重復,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語感和文本預測能力,讀起來更朗朗上口。
教學目標
1,能從頭到尾明白做事的道理。
2.學習正規的書面語言,培養語言節奏感。
3.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4.通過聽老師朗讀書的書面語,提高我們根據圖片想象,用豐富的詞匯表達的能力。
5.培養孩子認真閱讀的習慣,通過插圖、圖片等方式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孩子的語感和文本預測能力。
教學困難
知道不要三心二意,要有始有終。
教學準備
大本子,小本子,PPT。
教學過程
首先,老師完整快速地展示大書,老師和孩子們壹起回憶故事。
1,問:三只松鼠出去摘松果的時候發生了什麽?
2.最後剩下誰?
3.小動物們最後是怎麽做到的?
第二,集體讀大書,整理故事。
壹頁壹頁的引導。
第三,總結分享。
1,這本書教書面名字?
2.提醒孩子再回憶壹遍故事,老師再完整的講壹遍故事。中間部分的話可以讓孩子說出來。
第四,孩子讀小書。
動詞 (verb的縮寫)討論。
1.妳最喜歡哪只松鼠,為什麽?
2.想壹起做好事,又想在路上玩或者有其他事情,應該怎麽征得對方同意?
活動反思
在我的活動中,我給孩子們創造了壹個自由、輕松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們想說、敢說、大膽說,有機會說並得到積極的回應,體驗語言交流帶來的樂趣,孩子們可以大膽地說,初步明白了做事從頭到尾的道理。我在活動中做了壹個大膽的嘗試,孩子們的反響還是比較好的。大多數孩子能仔細觀察圖片的主要信息,用自己的語言更連貫地講述圖片內容,說話也更有層次。但是活動中有壹些細節需要註意。比如讓孩子玩小動物的時候,最好戴上胸飾,讓孩子清楚自己的角色,進行合理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