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類型。
從詩歌內容來看,古典詩歌的基本類型有以下幾種。(1)告別類。②懷舊。(3)想家想人類。表達對家鄉或親人的思念。④戰爭或邊塞。⑤休閑類。⑥借景抒情。⑦持物言誌。8愛情類。9民生。學生只要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水平,認真讀兩三遍原詩,就基本可以決定以上九種招數的類型。
第二,修復感情。
找到意象後,全詩的感情自然就出現了。能表達詩歌感情和色彩的詞有:喜、樂、怒、哀、悲、哀、贊、慕、別、依戀、英雄主義、閑適、冷漠、迷戀、愛情、悲傷、孤獨、悲傷、厭倦、堅守節操、憂國憂民。
3.定下主旨。
也就是說,確定詩歌的思想內容是詩歌創作和詩歌欣賞的核心。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惜古傷今、反對戰爭、追求和平、鄙薄權貴、憤世嫉俗、不遇才子、愛護山川、退隱田園、登高享勝、惜春惜秋、憶友懷鄉、鄉愁思親、相知相親、不恨離愁。
4.找形象(典故)。
從某種意義上說,詩歌鑒賞的重點是正確把握詩歌中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意象(人、事、景、物)。而古詩詞中的很多意象都有自己的比喻意義。雖然這個形象的比喻意義在不同的意境中可能有所不同,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有共同點的。
5.找技能。
壹首詩的好壞與其表達技巧密切相關,應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6.產品風格。
“風格”是指作者的生活經歷和藝術修養所造成的不同創作特點。比如李白的詩清新淡雅,杜甫的詩沈郁失意,陶淵明的詩沖淡平和,王維的詩畫意,韓愈的詩玄奧詭異,白居易的詩通俗而有特色。再比如,按詞論者的說法,蘇軾、辛棄疾的詞奔放,柳永、李清照的詞婉約含蓄。
在詩歌欣賞的最後,或者說細微之處,學生要了解作者的語言風格,以及語言想要達到的表達效果。而壹些相關的名詞有:雄偉、悲壯、曠達、蒼涼、沈郁、飄逸、含蓄、纏綿、清新、明亮、美麗、蕭瑟、悲涼、明亮。
語言表達效果:真摯,感人,感人,含淚,清高,情景交融,耐人尋味,回味無窮。
以上六點看似零散,看似把詩讀得支離破碎,其實絕非如此。這正如我們常說的,只是我稍微修改了壹下:“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只有讓學生知道詩歌鑒賞的門道,才能讓學生樹立鑒賞理念,進而通過不斷的鑒賞來培養自己的鑒賞風格。
二,詩歌的內容,思想和感情
(壹)、詩歌內容的分類
送別友人詩、借景抒情詩、思婦女詩、持物抒懷詩、詠史詩。
旅途詩、邊塞詩、情景詩、田園詩。
送別詩多是互相提醒和贊美。或者說再見或者說再見後的思念。
吟誦古詩詞,多是對古代人或事的贊頌。或緬懷先賢,或敬仰古人,或抒發建功立業的願望,或抱怨自己生不逢時,或哀嘆昔日的繁華與今人的沒落,或借助過去諷刺今人。
戰爭詩或表現保家衛國的豪情,或表現舍身殺敵的英雄氣概,或表現士兵凱旋的英雄氣概,或表現對戰爭的厭惡,揭露戰爭給親人、家鄉和人民帶來的苦難,控訴封建統治者發動戰爭的罪惡。
邊塞詩描寫邊塞部隊的生活,或表現邊塞嚴寒的生活環境,或表現壯麗的邊塞風光。
關於鄉愁的詩,永遠在我心中的詩和關於旅行、遊歷的詩,都是側重於表達對親人的思念,或者表達女性的柔情、哀怨、悲傷。或者表現遊子異地生活的心酸辛酸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寫景抒情詩和詠物詩(包括田園詩和隱逸詩)往往表現出詩人與眾不同、不甘於世俗隨波逐流的高尚品質,或抒發自己沒有才能、無法報效國家的悲哀,或抒發其他或喜或悲或憂的復雜感情,或抒發祖國山川的壯美,表達自己對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還有的用景物(事物)來表達自己的遠大誌向和高尚本質。
(二),詩歌中常見的思想感情
1當妳為國家擔憂,傷害自己的時候:
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過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開。壹騎到煙和煙滾滾的微笑,沒有人知道,南方送來的新鮮水果荔枝。)
反映出離開亂世的痛苦,如:杜甫《春望》(雖國破,山河長存,春來草木皆青。傷心之態,不禁淚流滿面,鳥語驚人,離愁恨。三月峰火,壹條家信抵壹噸金。惆悵纏繞,撓頭思索,越撓白發,幾乎插不上壹根發簪。)
同情人民疾苦,如《秋風破草堂歌》、白居易《賣炭翁》
對民族前途命運的憂慮,如杜甫的《登樓》(花,高如我窗,傷遊子心,因我見,從這高處望去,處處悲。錦江的春光蓬蓬的湧進來,山上的雲,古代的,千姿百態,變幻不定。朝廷就像北極星壹樣,最終不會改變,科爾西山不會入侵西藏。然而,在暮色中,我為壹個消失已久的皇帝的悲哀感到遺憾,我唱著他的總理在山上還沒有被陌生時唱的歌。)這是壹首觸動時間,觸動物質的詩。作者寫到上樓看無邊春色,想到千人難逢,風雲變幻,不禁心酸。然後我覺得朝廷就像北極星座壹樣不可動搖,就算吐蕃入侵,也很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後透露出效仿諸葛亮輔佐朝廷的野心,充滿了澄清世界的精神。全詩現場抒情。
2、對國家立功
建功立業的願望如下:曹操《龜雖生》(龜雖生,猶有其時。蛇騎霧,終化為塵。老馬潛伏,誌在千裏。烈士們在晚年充滿勇氣。盈收之年,不止天上有。滋養恩典的祝福可以永遠持續下去。我很高興用這首詩來表達我內心的渴望。)陸遊《怒》壹書(年少時知事難)
保家衛國的決心如下:王昌齡《參軍》(青海雲長雪山暗,孤城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破樓蘭不還。)
有沒有辦法報國,比如辛棄疾的《京口懷古·顧北亭》和《醜奴》?少年不知愁滋味。
久而久之,壯誌難酬的感嘆就像:蘇軾的《水調》?赤壁懷舊”
理想不明的悲情,比如屈原的《渡江》
3、想家的人
漂泊與焦慮:孟浩然《建德夜泊》(我的小船在霧泊中前行,白晝漸短,舊日的回憶開始)。曠野的無垠比樹木還深,月亮離月亮很近。)溫庭筠《上善早去》(晨起征,我將征,我將悼故鄉。雞啼茅店月,人走板橋霜。槲寄生葉子落在山路上,橘黃色的花在哨所的墻上。因為想起了淩渡夢,大雁們滿載而歸。)
思念親友,比如王維的《在山上度假想我的山東兄弟》,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
思鄉邊關,如:範仲淹《漁父傲》(秋來風光不壹樣,衡陽雁去不經意。四個邊相互連接。千裏之外,長煙暮合。壹杯濁酒是萬裏的家,而冉彥還沒有回家。管強霜滿人間不眠將軍白發蒼蒼淚流滿面!)
閨中有人,如王昌齡《永遠在我心裏》(閨中女子少——女子不知愁,春日綠樓妝。突然看見綠柳青青,心裏難受;哦,後悔不該叫我丈夫去找侯豐。)歐陽修《走在沙上》(待亭毀,溪橋細,草暖搖曳。悲傷越來越遠,遠方如春水。壹寸壹寸的,我的心是溫柔的,我的眼裏滿是淚水,建築的高度還沒有接近危險的圍欄。平武處處春山,行人連外。)李白《子夜吳歌》(壹輪明月高懸京城,萬盞洗濯槌敲。秋風吹來易道的聲音,家家戶戶都記得戍邊的人。哦,韃靼軍隊什麽時候才能被征服,我的丈夫什麽時候才能從漫長的戰役中回來!?)
4.人生雜感
喜愛山水田園的閑適,如王維的《深山秋夜》,孟浩然的《路過老人村》。
昔日繁華今朝沒落的感受如下:姜夔的慢揚州,劉禹錫的武夷巷。
借古諷今的感受如下:辛棄疾《京口顧北亭懷古》
青春的憂傷稍縱即逝,如:李清照的夢?昨晚,下雨了,突然刮起了大風
仕途的失意,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蘇軾的水調?明月幾時有?
慰藉生命的喜悅,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黃河兩岸被皇軍收復,辛棄疾的西江月(明月驚喜鵲,夜半清風啼。涼爽的晚風似乎傳到了遠處的蟬。在稻花香中,人們談論著壹年的收成,耳邊壹片蛙鳴,仿佛在壹個豐收年。舊時茅店近林,路轉溪橋。)
5.別了,亭子
勉強,比如柳永的玉琳玲,王維的衛城曲。
深情的鼓勵如:王波的《送杜少甫給任書川》(隔著三秦的這堵墻,隔著壹層霧,使五河成為壹條河)。我們悲傷地告別,我們兩個官員走向相反的方向。畢竟,世界只是壹個小小的地方。妳為什麽要在岔路口徘徊,孩子* * *拿著毛巾。)
譚晨新知自白如下:王昌齡《在芙蓉客棧與新知別離》(吳寒雨夜,楚山平明送客。朋友們,如果洛陽的朋友請我來;就說我還是冰心Okho,堅持信仰!)
第三,評價作品思想性的問題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創作風格,有助於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內容。比如辛棄疾,曾經在抗金鬥爭的最前線浴血奮戰,戰死沙場,回到南方後受到投降派的擠壓和打擊。所以他的文字多是在如火如荼地回憶過去的戰鬥生活,或者表達報國的憤懣之情,風格豪放悲涼。
2.壹個時代有壹個時代的特點,壹個時代有壹個時代的文學。正確認識壹個時代的風格和特征,也有助於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比如唐朝國力強盛,投身軍隊的知識分子大多意氣風發,豪氣萬丈。他們的詩歌,尤其是邊塞詩,雖然塞外環境惡劣,也有對故鄉親人的深深向往,但更多的是義憤填膺,決心保家衛國,所以格調高昂,情感激蕩。宋朝就大不壹樣了。積貧積弱,國力衰退的大宋朝,已經失去了唐朝的氣息。在知識分子的筆下,少了英雄氣概,多了悲涼精神,少了雄壯精神,多了家國之憂。
3.很多古詩詞前面都有簡短的序言,有的交代創作時間,有的交代創作原因,有的交代創作過程,有的交代創作背景,有的為整部作品奠定情感基調。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很重要,不可忽視。
4.大部分作品的思想感情都不是單壹的,其中可能夾雜著很多非常復雜的情緒。這壹點要特別註意。當然,讀者有時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進行二度創作。另外,壹個作家的整體創作興趣和風格應該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作品存在特例。如李清照、辛棄疾,都在固有風格之外有自己的創作。
詩歌鑒賞是閱讀能力的最高境界,也是考生高考失分較多的項目之壹。怎樣才能快速準確地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解讀詩歌的意境,發掘詩歌的主題?可以在以下八個方面有所突破。
(-),從詩歌標題突破。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有些標題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內容,有些標題揭示了作品的線索,有些標題奠定了作者的情感基調。例如:
派妙法去見白雲飛壹聽到風從竹窗吹來。
黃昏獨自坐在微風鬧鬧的窗邊,沈思著悠閑而遠離天空的思緒。微風吹開了門,攪動了竹林,懷疑老朋友的到來。
枝葉上的露珠因風而不時飄落,漸漸滋潤了階下的深綠色苔蘚。當風吹開房間裏的窗簾,為我擦去長時間積累的灰塵。
題目中的“文風”二字是全詩的線索,也是理解其內涵的關鍵。第壹,兩副對聯寫的是迎風思友,聞風疑友;頸對聯寫風吹樹葉,露珠長青苔,意在寫風;尾巴與風相連時,也說風是白日夢,希望風送朋友。可以看出,全篇緊緊圍繞“聞風”的意境,通過微風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表達了對故人的思念之情。
(2)突破了詩歌對景物“冷”、“暖”色彩的描寫。
古人寫詩填詞,往往借景抒情。所以在欣賞風景的時候,首先要找出描寫風景的詞語,然後再去欣賞寫出來的東西。
“冷”與“暖”的景色,進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杜甫:水檻寄心二首(上)
小屋遠離喧囂的成都,庭院開闊寬敞,周圍沒有村莊,視野無邊。碧水,幾乎淹沒兩岸;綠樹,傍晚盛開的花朵。
細雨蒙蒙,魚兒歡快地躍出水面;微風習習,燕子斜過天空。這個城市擠滿了成千上萬的人;這裏只有兩三盞燈,而且是免費的。
這首詩裏的風景主要寫在第二、三段。詩人先用“澄江少平,幽樹晚花多”的文字描寫開闊秀麗的草堂周邊環境,再用“細雨中魚出,清風中燕斜”的文字描繪壹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妳看,魚兒在細雨中搖曳,燕子在微風中輕盈地飛翔。多麽歡快,多麽自由!正是通過描繪這樣壹幅“溫暖”的色彩場景,詩人表達了壹種戰後暫時安頓下來的閑適快樂的心情。
(三)詩歌意象的突破。
古詩詞中的許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義,詩人往往通過選擇特定的意象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情感。我們在欣賞詩歌時,要註意意象,調動積累,揣摩意象的含義,從而理解作品的內容。例如:
王昌齡《長辛秋詞》五首(上)
金靖邊梧桐葉黃,夜明珠簾未鋪開見霜。
玉枕玉枕似枯槁容顏,仰臥愁聽南寺式漏面聲長。
詩的第壹句用“梧桐”和“秋葉”來渲染蕭瑟寒冷的氣氛,第三句的“煙籠”進壹步襯托深宮的寒夜環境。結合最後壹句可以知道,是因為詩人心情憂傷,睡不著覺,覺得從南宮(皇帝的住所)漏出的是憂傷而悠長的。
(四)突破詩歌中隱含的關鍵詞
詩歌是詩人“感覺”的產物。有時候,如果我們能捕捉到詩歌中最能表現詩人情感的詞語,我們就找到了欣賞這首詩的鑰匙。例如:
姜樓幹JIU趙偉
獨自在河底,我模模糊糊地想,月色如水。
壹起來看月亮的人在哪裏?景色依稀像去年。
第壹句中的“思”字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成為我們窺視詩人內心世界的壹個窗口。詩人為什麽要“思考”?思考的對象是什麽?從下面可以知道,詩人想念他的朋友,因為他看到了與去年相似的場景。
(5)從作品中的詩句突破。
古人寫詩,特別註重遣詞造句,力求壹字壹句。而這些有著詩意目光的句子,往往最能體現作品的內涵和表達技巧。例如:
派杜送李白到魯郡東石門。
幾天不醉,登上池臺。石門路什麽時候再開?
目光落在泗水,海水壹片明。飛檐走壁遙遙相望,杯子在妳手裏!
詩中第三聯描寫生動,“落”“明”二字凝練傳神,是對聯的詩眼。“落”賦予“泗水”運動感,仿佛從天而降,使靜態的形象變得動態;“明”賦予靜態的自然色彩以運動感,且不說徂徠山有多綠,只說淡綠色主動而有意地體現徂徠山。聯系全詩,不難發現詩人把山水寫得如此之美,是為了襯托他與朋友的純潔友誼。
(6)從作者生活經歷的突破。
“詩言誌”,作者的人生經歷不同,通過詩歌表達的思想傾向也不同。因此,欣賞
我們不妨從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和人生經歷來突破。例如:
清平樂?辛棄疾,獨墅博山王石廟
饑餓的老鼠圍著床跑來跑去,蝙蝠圍著黑暗的油燈跳舞。屋裏吹著微風,雨下得很大,我在破紙窗戶之間自言自語。從北方邊疆到南方,現在退隱到森林裏,已經是蒼老的面孔,白發蒼蒼。壹陣寒冷的秋風吹過薄薄的布被子,猛然驚醒,眼前還是夢裏的鄉村。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壹生堅持抗金復辟,卻沒有得到重用,抱憾而死。他的詞更富表現力。
圖為恢復國家統壹的愛國熱情,傾吐悲憤難償的雄心壯誌。這個詞表達了他的遠大誌向,表達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極大關懷。
(七)、從詩詞典故的意義上突破。
古代詩人創作時,有時會用壹些典故來表達博大精深的主題。如果我們註意這些典故,了解這些。
典故無疑有助於把握作品的主題。例如:
送杜牧走。
落魄江湖攜酒樓,楚細腰輕掌。
揚州的十年,仿佛壹場夢,壹覺醒來,但在青樓女子這是壹個善變的名聲。
詩中“楚的腰是纖細的”暗語出“壹切都做錯了嗎?二把手:“楚靈王腰細,但全國饑民多。”“掌中之輕”是《飛燕傳》的正典,指的是漢成帝的皇後趙,“身輕,能舞於掌中”。詩人用這兩句詩說明自己縱情聲色,然後讀第三句。詩中“十年”與“壹覺”是相對的,給人以“很久”與“極快”的鮮明對比,表現了詩人的深情。縱觀全詩,我們可以發現詩人的思想不僅是痛悔的,也是夢幻的,不堪回首的。
(八)從詩歌註釋上突破
有些詩是在原詩後加註釋欣賞的。閱讀這些註釋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作者和他的作品,從而更準確地理解作者的感情和作品的內容。例如:
李白,隨夏十二登嶽陽樓。
登上嶽陽樓,遠眺長江,直至開闊的洞庭湖。看到大雁南飛引起我傷心的心,遠處的山在標題壹個好月。
在高天的上層,呆在椅子上,上傳壹杯天上的酒。醉後升起的涼風,隨風吹著衣袖,我們就要歸來。
【註】此詩寫於李白被赦免流放後的秋天。他是李白十二夏的朋友。
詩後的註釋提供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從“我在流放中被寬恕”這幾個字,可以想象詩人應該是以壹種輕松的心情來寫這首詩的。因此,詩人作品中的壹切自然之物,似乎都被賦予了生命:大雁高飛,帶走了詩人憂傷壓抑的心;月出山口,似君山有好團圓月。這樣壹個有情有意的場景,襯托出詩人被原諒後無比愉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