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的家鄉真的和現在的永春不搭。歷史見證,曾幾何時,我們生活在壹個單色的社會,泥路、破屋、補丁衣服是我們衣食無著、物資匱乏的代名詞;曾幾何時,沈重的稅費、上學難、看病貴是老百姓沈重的負擔;大家只好無奈地望天嘆息:“孩子越大,家長越害怕”“救護車壹響,白養了壹頭豬”...
時光荏苒,改革開放已經30年了,我的家鄉也在這30年裏壹點壹點的變化著。
我的家鄉永春正大步向前。
現在,妳還能想象過去那個落後的村莊嗎?我再也無法想象了。改革意味著飛躍,開放預示著繁榮,沐浴著改革的春風,但短短幾年,人民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永春也不例外。壹路上目睹的老人,現在都在嘆息。真的,那個變化真的太大了。
以前通往鎮上的路是壹條泥濘的路,車輛和人行走都不方便。下雨時,泥巴淹沒了小牛。晴天的時候,只要有車經過,就會有漫天的灰塵,往往讓走在後面的人看起來灰蒙蒙的,看不清是誰。從遠處看這條路,真的很像戰場上彌漫的硝煙。現在,妳看,壹條漆黑的柏油路取代了那條泥濘的路,人們再也不用害怕下雨時的泥濘了;晴天的時候,再也看不到灰塵了。不僅如此,路邊還有各種辛苦人修剪的綠植。有的像大象,有的像龍,有的像花球,非常漂亮。
路修好了,人自然就富了。以前我的家鄉永春是個偏僻的地方。在有建築的地方,沒有多少家庭用上電。現在老家的人不僅家裏有電,還住高樓,用高檔家具。很多人都看上了彩電,曾經炫耀的黑白電視機不見了。什麽VCD、DVD、音響幾乎應有盡有。年輕人閑暇時唱卡拉ok,吸引了六七十歲的爺爺奶奶,他們渾濁的老眼閃爍著驚喜和喜悅。“以前哪有這樣的生活?妳們年輕人多幸福啊!”他們嘆了口氣。還有就是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讓在家鄉長大的孩子有些措手不及。
過去認為不可能的事情現在都變成了現實。我的家鄉在變化,各方面都在前進,奔向美好的明天!
看,春天的茉莉花,充滿了活力,隨著春天開放,帶著淡淡的香味...
我會再給妳寄壹本英文的。
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是壹個美麗的地方,它坐落在壹條寬闊的河邊,在低矮的青山腳下。它有許多高樓和寬闊的街道。到處都有樹和花。
但情況並非壹直如此。在過去,這是壹個悲傷骯臟的小鎮。地主和商人住在為數不多的好房子裏。對勞動人民來說,只有舊樓裏黑暗、不健康的房間和狹窄泥濘街道上的小屋。幾乎每個人都很窮,許多人沒有工作。
解放後壹切都變了。在黨的領導下,人民已經擺脫了汙泥濁水。他們建起了學校、劇院、商店和公寓。他們有壹個禮堂和壹所醫院。沿著這條河,他們建起了辦公樓、旅館和公園。許多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河上,彩帶和船只日夜忙碌地來來往往。他們把我們工業的產品運往全國各地。
我愛我的家鄉,我愛它的人民。他們也變了。他們健康快樂,正在全力以赴地建設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