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品:
博秦淮
杜牧[唐朝]
煙籠冷水月籠沙,秦淮酒樓附近夜泊。
商界女強人不知恨國,仍隔河唱後院花。
白話翻譯:
迷離的月光和輕煙籠罩著冰冷的海水和白色的沙灘,夜晚小船停泊在岸邊的秦淮酒家。
歌手不知道什麽是亡國之仇,但她依然在唱《玉樹後花園花過河》。
評論單詞和短語:
秦淮:秦淮河,發源於江蘇句容大茅山和溧水東麓,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是秦始皇南巡時挖的,用來疏浚淮河,所以叫秦淮河。歷代都是遊覽和享受的繁華之地。
煙:煙。
公園:公園。
商人:以唱歌為生的歌手。
後院花:宋玉淑後院花的簡稱。南朝皇帝陳()縱欲無度,為與後宮美女尋歡作樂而作此曲,最終導致亡國,故後人以此曲為亡國之聲的代表。
作品欣賞:
這首詩是詩人夜宿秦淮時寫的。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後半段抒發情懷。他借(陳)追求放蕩享樂而亡國的歷史,諷刺了晚唐統治者酒後不吸取教訓的生活,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註和深切憂慮。
這首詩的第壹句就很不凡,“籠”兩個字很醒目。煙、水、月、沙被“籠”兩個字和諧地融合在壹起,描繪出壹幅極其優雅的水邊之夜。它是那麽的柔和寧靜,卻也隱含著壹種微微飄忽的心境。筆墨是那麽的淡,卻又是那麽的縹緲冷峻的氣息。第壹句中的“月明水月”和第二句中的“夜宿秦淮”有關,所以看完第壹句自然是“夜宿秦淮近酒樓”。但就詩人的活動而言,要先有“秦淮夜泊”,才能看到“壹籠煙水寒月沙”的風景,但如果真的俯讀,會發現平板無味。詩歌這種寫法的優點是:首先,營造了壹種非常鮮明的環境氛圍,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力,營造出壹種牽壹發而動全身的藝術效果,符合藝術表現的要求。其次,有壹兩句話是這樣處理的,就像壹幅畫的畫面和題字的關系壹樣。人們在欣賞壹幅畫時,通常會先關註畫面的精彩,然後再看墻角的題字。所以詩人的文筆還是挺符合人們藝術欣賞習慣的。
“晚上睡秦淮酒家附近”看似平淡,卻很值得玩味。這首詩中的邏輯關系很強。因為“宿秦淮”,所以“離酒樓近”。但前四個字為前壹句的風景指出了時間和地點,使其更加個性化和典型,也照顧到了詩;後三個字為下文開了先河,因為“酒樓附近”引出了“商女”、“亡國恨”、“後花園花”,這也觸動了詩人的感情。所以從詩歌的發展和情感的表達來看,“飯館附近”這個詞就像是開了閘,河水就會汩汩而出,噴湧而出。這七個字是壹個承上啟下的環節,整個網絡,詩人的細致精妙的構思,在這裏可見壹斑。
“商界女強人不知亡國之恨,仍隔河唱後院花。”在秦淮的夜晚,詩人聽到亡國的聲音“玉樹後庭花”從河對岸傳來。從表面上看,詩人似乎是在斥責“商業女性”的無知,但詩人的目標是那些擔心世界安全,卻過著醉生夢死生活的人的權力。在距離陳朝覆滅兩個半世紀的晚唐,壹些人用亡國之聲給自己下藥,讓人覺得歷史悲劇會重演。“不知道”其實是“商女”的借口。歌者無心,聽者有意。“猶唱”壹詞追溯歷史,說明浸淫緬淫放蕩的浪子自古有之;根據現實,它揭示了今天的達官貴人,像陳後主壹樣,也將滅亡;如果不改弦更張,還會犯同樣的錯誤,這是不可想象的。表達了詩人的警告。
這首詩構思巧妙,情景交融,典故恰當,寓意含蓄,語言簡練。詩評家沈德潛稱贊這首詩是“絕唱”,果然名不虛傳。
創作背景:
杜牧前期非常關心政治,他擔心的是當時千瘡百孔的唐朝。詩人夜宿秦淮河,看到燈紅酒綠,聽到艷情歌,觸景生情,想到唐朝的衰敗和掌權者的昏庸放蕩,深受感動,寫下了這首《博秦淮》。
關於作者: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Xi)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828),中進士。曾任江西觀察使、牛仙谷幕僚、觀察使、淮南觀察使。他曾任禦史監、黃州刺史、池州刺史、周目刺史。後來做了司勛的外交大臣,官至中書。自以為有幫助世界的才能。這些詩大多引用陳的作品。壹首關於風景的抒情詩是如此美麗而生動。人們稱之為小杜,李商隱統稱為杜曉麗,與李白、杜甫不同。傳世的《樊川文集》有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