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使用多媒體可以激發更高的興趣。
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老師,首要任務是讓妳教的學生喜歡妳教的學科。語文作為壹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更是如此。因為在強烈興趣的驅動下,學生將能夠專心學習,學習知識的效率將大大提高。要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必須給學生創設直觀、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與傳統教學簡單的語言敘述相比,多媒體展示的豐富多彩、悠揚生動的視頻、音頻、圖片、動畫,無疑能調動和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它所營造的情境的真實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是其他媒體和手段無法比擬的。
(1)音樂營造氛圍。在學習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由於這首詞是詩人在赤壁古戰場上表達懷古之情,並將自己與三國中的周瑜相提並論,所以我在課件中播放了演唱的《三國演義》主題曲,營造了壹種歷史滄桑的氛圍,將學生帶到了三國時代,並在片中加入了壹些剪輯過的畫面,完全讓學生隨著音樂融入了蘇。
在學習孫犁的《死者的故事》時,我選擇了壹段中央電視臺《子午流註》中朗誦的《江十年生死》的視頻,它立刻調動了學生們的情緒,使他們融入到悼念死者的感情中。
(2)圖片營造氛圍。在學習課文《故都的秋天》時,我在課件的導入部分給學生展示了秋天景色的圖片,營造了壹種秋天的氛圍,直觀地感染了學生。我在學習《祖國山河頌》、《兩組圖》和《Het Achterhuis》的時候,選擇了大量的圖片,讓同學們有壹個直接的視覺感受,讓他們體會到祖國山河的美麗,歷史的沈重,納粹的殘酷...
營造氛圍不僅限於音樂和圖片,還包括電影和音頻。它可以學習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感覺等。從各種角度,並且還能運用各種手段營造適合文章主題的環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我在教《日落》的時候,播放了壹段1945密蘇裏號上日軍簽署投降書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到了歷史的氣息,體會到了當時人們的喜悅。
第二,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有效地增加課堂密度,提高單位時間的效率。
眾所周知,多媒體在單位時間內展示的知識容量是傳統教育教學無法比擬的。通過多媒體技術,增加了課堂信息傳遞的渠道,提高了單位時間信息傳遞的容量,增加了課堂的密度,可以充分展示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為使用多媒體板書不需要多寫,題目也不需要重復,而且借助直觀的圖像,有些內容也不需要長篇大論,讓學生盡可能地知道自己掌握了什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擴大知識面,豐富自己的知識倉庫。
特別是在高三的復習課上,更要註意多媒體的使用。比如我給學生寫的《模仿句型》就充分意識到了這壹點。我先給學生介紹仿擬的要求和類型,然後結合例句把壹些常見的仿擬形式壹壹展示給學生看,然後把問題分類,讓學生在課堂上做作業,在課堂上用實物投影儀反饋,讓老師掌握學生的接受程度,心中有數。在以後的教學中,可以有針對性的對他們進行訓練,避免盲目操作,壹刀切的現象。當然,如詩詞鑒賞、文言文翻譯、病句等,可以利用多媒體減輕師生負擔,提高課堂復習效率。
第三,使用多媒體可以更好地調動積極性。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如果不盡力使學生情緒高漲,精神興奮,就急於傳授知識,情緒化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勞。因此,他要求老師激發學生的情感區域,要求學生在學習和運用知識時有所發現,讓學生在有這樣的發現時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而傳統教學只註重知識的灌輸,只靠老師的嘴和筆,往往老師渴了,學生無所適從,教學方法單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產生疲勞和厭倦,學習興趣自然會受到影響。尤其是現在,高壹高二的新課程中,人文性很強的文學作品更多了。這時候只靠老師簡單的說教,教學效果可能不會很好。去年,我聽了熊芳芳教授的“壹個人的經歷”,她講得很好。她對影片進行了剪輯,然後添加了文章的內容,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更生動地了解了索科洛夫的經歷和內心世界。因為多媒體提供的情境生動、真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引發他們的想象力,有助於調動學生積極探索和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然而,將先進技術引入課堂教學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放棄傳統教學。要明白兩者各有利弊,在使用的過程中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在教學和聽課的過程中,我也發現很多老師只註重多媒體的使用,而忽略了語文教學中“教師”和“課文”的作用。
1,有些多媒體課件太花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有助於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增強教學直觀性,引導學生進入狀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在生活中,我們有老師壹味追求新奇刺激,迎合學生的新鮮感,誇大扭曲插圖,在不該插圖的地方插入圖片,或者插入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圖片,只是為了點綴畫面,達到所謂的美化效果;課堂上播放的音樂沒有嚴格挑選,與教學內容不協調。這必然導致學生註意力分散,給課堂教學帶來負面影響。有些老師制作了太多的幻燈片,雖然使用多媒體可以增加教室的容量,但也有壹個度。不能上課就壹個接壹個的閃,單調乏味。
2.其實很多內容是不需要進入課件的,比如教學目標、生詞和相關解釋,熟悉課文的同時就可以完成;壹些需要補充介紹和說明的文化常識和文學常識,要簡明扼要,壹目了然,便於學生記筆記。千萬不要盲目的把大容量的文字材料都放在屏幕上,讓它們看起來密密麻麻的。但是老師講課的時候,往往因為課表的限制,只看壹遍,學生還在糾結要抓取的有效信息的識別和判斷,沒有時間做筆記。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言簡意賅的闡述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有些課件集中了大量的聲音和圖像信息,並在課堂上充分利用,但學生在課堂上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閱讀聲越來越細。要知道,我們不能忽視學生與文本對話的作用。很多非中文學科的老師聽完中文課都會說:現在的中文課越來越不像中文課了。這應該是對那些只註重多媒體課件各種信息整合,而缺乏朗讀的老師最中肯的評價,最能體現語文教學的特點。對於多媒體輔助教學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我們應該盡力找到它與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點,真正發揮它的現代化特征,這樣才能事半功倍。還有,我們語文老師上課找不到音像大聲朗讀,而忽略了老師的範文朗讀。老師是課堂上最貼近學生的人,壹定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讓學生回歸課本。
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盛開的花蕾,那麽多媒體教學就是錦上添花的綠葉。只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讓新的語文課堂更加豐富多彩,讓語文多媒體教學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所以我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要註意以下幾點:(1)在課堂教學中不要使用次數太多,時間太長。俗話說“兵不多,但精”。所以選材要及時、適當、適度,不能過度。(2)不要過分強調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使之程式化。認為老師是壹臺機器的操作者,任何先進的教學方法都是人為操作控制的,處於輔助地位。老師的講解是過去現在未來教學的靈魂,任何教學方法都無法替代。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語文教學壹定會有壹個更加繁榮美好的明天。
主要參考書目:
1,淺談多媒體課件的特點和功能李永前
2、《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幾個誤區》李國強
3.淺談課堂教學課件的制作原則趙建誌和周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