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壹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流傳至今的有900多首。現在李白全集包括1010首詩。李白寫的詩有望是廬山瀑布。這是很難去,將進入酒,早抵達白帝城,難以進入蜀道,等等。李百佑的《李太白集》代代相傳,他的詩大多是在醉酒時寫的。
李白的辭賦被宋人傳頌,李白的詞就其開拓意義和藝術成就而言,享有很高的地位。現在有990多首李白的詩和歌。其中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和俠義精神,也代表了盛唐詩歌的典型基調。
擴展知識:
李白詩歌的意義
李白的詩歌豐富和發展了盛唐詩歌中的英雄主義藝術主題。他和同時代的其他文士壹樣,有很大的野心,所謂沈之談,求皇帝之術,啟發其智,並願意幫助他。把阿特拉斯地區搞大,把海賢縣搞清,是他最執著的人生信念。
李白是否具備在復雜的權力結構中從事政治活動的實踐能力或許值得懷疑,但作為詩人,這種信念更多地成為他追求和贊美壯麗人生的出發點。
他從無數古代英雄的風度和風格中汲取力量,將現實的理想投射到歷史中。
李白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壹。他在中國詩歌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唐詩的高峰。李白是個豪放的人,喜歡喝酒寫詩。尤其是酒後,他常常抒發激情,訴諸筆端。
李白出生於701。具體出生地很難考證。現在有很多地方在爭奪李白故裏的稱號,他的來歷相當離奇。沒有記載他的家庭背景和祖先。有人說他的祖先是李或李元吉。李白年輕時很聰明,15歲就能寫詩了。而且他很喜歡擊劍,擊劍很獨特。
24歲那年,李白離開家鄉,去了四川。在四川旅遊之後,他去了四川。27歲時,通過好友孟浩然的介紹,成為前丞相的孫女徐實的丈夫,從此定居安陸。
李白壹直想進入官場。他曾多次寫信詢問當地的悠久歷史,但因為被別人中傷,未果。後來30歲時遊歷長安,王公貴胄間無所得。失意之余,李白最終選擇回到安陸家中隱居。
就在唐玄宗倡導道教之後,李白本人也深受道教影響。玄宗打獵的時候,獻上了《大獵賦》,正好符合玄宗當時的心情。後來,他得以進入長安,受到何等人的稱贊,但仍未得到重用。於是發出了“難去”的感慨,離開長安前往山東。
後來因為何等人的推薦,李白終於得到了唐玄宗的信任,但唐玄宗只把他當作宮廷文人,根本不參與任何國家大事。後來因為參加了安史之亂後的列王之亂,雖然幸免於死,卻被發配到夜郎,後來在762年病死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