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易蔔生前往克裏斯蒂安尼亞(今奧斯陸)參加醫科大學入學考試,但由於希臘語、數學和拉丁語成績不佳,未被錄取。在席卷歐洲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洪流的鼓動下,易蔔生在文藝界結交了壹些具有進步思想傾向的朋友,積極為工人協會等刊物撰寫文章,參加了挪威社會主義者馬爾庫斯·特蘭領導的工人運動,與兩位朋友合作出版了諷刺周刊《安德裏馬納》。他還寫了壹組十四行詩,題目是《醒來吧,斯洛伐克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呼籲挪威和瑞典出兵支援丹麥,抗擊普魯士侵略者。在他的第壹部歷史劇《卡提麗娜》(1850)中,他翻了壹個舊案,把壹個羅馬歷史上的“叛徒”寫成了壹個為公民自由而戰的傑出人物。劇本既體現了1848的革命,又表現了他個人的叛逆精神。這個劇本是由他的壹個朋友出版的。1851年秋,他為卑爾根劇院寫了壹首序曲,得到了劇院創始人、著名小提琴家奧勒·布爾的贊賞。他被聘為寄宿劇作家兼導演,並約定每年寫壹部新劇。1852年,他被派往丹麥和德國參觀劇院。他在卑爾根劇院演出的劇目有《仲夏夜》(1853)、《勇士之墓》(1854)、《埃斯特羅的英格夫人》(1855)、《索爾豪格的宴會》(1856)和。在此期間,易蔔生參與的劇本不少於145個。他在戲劇創作上的實踐經驗可以和莎士比亞、莫裏哀相提並論。
從65438年到0857年,易蔔生調到首都劇院當導演。次年與蘇珊娜·托雷森結婚。1862年,劇院倒閉,他不得不借錢度日,但仍孜孜不倦地創作。在這個劇場裏,他先後寫出了《赫爾格倫的海盜》(1858)、《愛情喜劇》(1862)、《覬覦王位的人》(1863)等劇。提倡自由戀愛、反對舊式婚姻的愛情喜劇遭到社會保守勢力的惡毒攻擊,他感到悲哀。同時,1864年丹麥與普魯士的戰爭,讓他對整個半島的獨立前途產生了擔憂。所以他決定去國外旅行。這壹年,他離開挪威去了意大利;流落異鄉,身患瘧疾,對家人的厭倦,使他債臺高築,生活極為窘迫。帶著絕望,他寫了壹個詩劇品牌(1866),這是他在國外生活的第壹個創作成果。後來寫了《比爾·國際》(比爾·岡特的舊譯,1867)。這兩部劇都表現了“個人精神反叛”的主題。他通過布蘭德譴責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現實,痛斥宗教道德,並提出了自己的道德理想,憤怒地鼓吹精神上的極端個人主義,表現出壹種不妥協的精神:“要麽得到壹切,要麽壹無所有。”
1864之後易蔔生在羅馬、德累斯頓、慕尼黑生活了27年。1873年,他寫了《皇帝與加利利人》,在書中他提出了溝通情感和精神的“第三種境界”的概念。
1874和1885年,他兩次回挪威短暫停留。
壹個玩偶之家(1879),還翻譯了娜拉或者木偶家族。
女主角娜拉偽造父親簽名借錢給丈夫海爾茂治病。丈夫知道事情經過後,怕名譽受影響,怒斥妻子是小偷。當債主在娜拉女友的影響下主動歸還欠條時,海爾茂對妻子擺出了笑臉。娜拉看透了丈夫的自私和夫妻間的不平等,不甘心做丈夫的玩偶,憤然出走。
恩格斯曾指出娜拉是具有自由意誌和獨立精神的“挪威小資產階級婦女”的代表。劇本提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倫理道德、法律宗教、婦女解放等問題,但沒有也不可能解決。《玩偶之家》演出後,引起了激烈的反響。娜拉解放個性,不做“賢妻良母”的堅決態度受到了上層社會的批判和指責。然而,面對批評,易蔔生沒有退縮。他繼續創作問題劇,揭露社會問題。
1891年,易蔔生作為壹名著名作家回到了祖國。他後期的作品《建築師》(1892)、《我們死後醒來的時候》(1899),都是自傳作品。1900中劃。久病之後於1906年5月23日去世。挪威議會和各界人士為他舉行了國葬。
學者在《世界戲劇大師易蔔生》中指出,“西方世界在高速發展,而時間對中國來說就像生銹的時鐘,在停滯中腐爛!比如“元朝時,號角齊鳴,劊子手列隊過街。壹個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年輕女子被帶到了刑場。許多善良的人們哀嘆這位婦女的悲慘命運。街邊酒館的劉阿姨向關漢卿講述了女囚朱小蘭的不幸遭遇和悲慘的人生經歷。朱小蘭的悲劇激起了關漢卿對這個弱女子的無限同情和對官場衙門生活的極大憤慨(引用網上資料——引用蔣芳的博客)。" .關漢卿生活在1240-1310年之間,而易蔔生是挪威傑出的劇作家和詩人,出生於傅毅。他為世界圖書館留下了25部色彩斑斕的戲劇和豐富的詩歌、書信、文學散文。),但他住在1828 ~ 1906之間。他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可以和關漢卿的《竇娥元》壹樣聞名於世。在舊中國的知識分子結構中,知道生的人並不多。除了古希臘悲劇,他們只知道竇娥元。”易樹生寫在作品扉頁上的“寫作是坐下來評判自己”和他的劇本壹樣深刻,是壹個時代的縮影。生活在19世紀的他被譽為“現代戲劇之父”。這個北歐文化巨人,以社會化的哲學思想和豐富的人生觀,反映了挪威那個特定的時代。伊筆下的“娜拉”(《娜拉的出走》)是馬克思主義或社會主義女權運動影響的產物,或者至少反映了那個時代的女性要求經濟解放,爭取教育和立法方面的權利,爭取與男性平等。毋庸置疑,易樹生的作品有女權運動的影子。如果說嚴復單純以英國自由主義為基礎的自由主義保持了其理論的基本可靠性,胡適則以易仆主義來解釋自由主義。因為新文化運動,胡適發表了壹篇關於文學革命的理論文章,並在《新青年》上創設了“易跳生”的專刊,倡導婦女解放,為那場思想解放運動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恐怕20世紀二四十年代中國的壹些社會主義者也是如此。賈壹生曾說:“藝術家用生命鍛造生命,用靈魂鍛造靈魂。當他完成壹件作品時,他在原作中留下了壹部分生命,成為壹個可感知的生命體。“是的,人類骨子裏的本能決定了向群體屈服的傾向。壹個作家的筆壹定要違背大多數人的意願,不是為了附和別人的意見,而是為了突出個人爭取自由的本性。因此,易不愧為壹個“大問號”。《佩根特》是挪威著名戲劇大師伊·傅生的經典之作。挪威作曲家愛德華·哈格·厄普·格裏格(1843-1907),運用挪威民間音樂,以易樹生的同名詩劇為藍本,創作了具有鮮明民族色彩的詩劇《佩爾·岡特第壹組曲》和《佩爾·岡特第二組曲》。正如易蔔生對壹個看不懂他的戲劇的德國讀者說的那樣,“如果妳想完全理解我,妳必須先理解挪威。”他晚年的作品是他壹生的寫照。易蔔生,多牛逼!。
現代戲劇之父易蔔生
挪威首都奧斯陸以南的小鎮Skies是壹座保留了北歐中世紀建築的城市。在城市中,塔樓高聳、氣勢恢宏的大教堂更是令人嘆為觀止。有壹天,壹個長著卷發的漂亮小孩路過教堂時,突然吵著要陪他的女仆帶他去塔上看風景。當從高空看到自己的房子、廣場上的車馬、玩具大小的行人時,孩子們興奮地拍手歡呼。這壹刻,他從高空看世界的感覺,似乎影響了孩子的壹生。
幾十年後,這個名叫易蔔生的男孩成了著名的劇作家。他寫了幾部情節緊湊的戲劇,以人物的遭遇生動地反映了社會現實問題,剖析了世間的虛偽和邪惡,突破了多年來以歷史傳說和故事為題材的傳統,不僅震驚了挪威,也影響了歐美。這些劇深刻地揭露了假惡醜,正如他在《高原上的詩》中所說:“我從高處看到了人群,看到了他們的本來面目……”
1874年的夏天,在丹麥的哥本哈根,已經寫了很多劇本並壹舉成名的易蔔生和他的朋友勞拉聊天,勞拉告訴他,她不得不偽造壹個簽名來借錢,因為她壹時籌不到錢來支付丈夫的醫療費。她萬萬沒想到,後來丈夫得知後,拒絕原諒她無奈的行為。她的家庭破裂了。這個人心胸太狹隘了,易蔔生當時是這麽想的,但他想起了挪威女作家科萊特前些日子寫的小說《職業女兒們》,這部小說表現了對婦女自由解放的激情...
四年後,暫時住在羅馬的易蔔生開始用筆寫下自己的想法。那是壹篇題為《現代悲劇劄記》的文章:“世界上有兩種精神法則和兩種良心。壹個是男士的,壹個是女士的...這個社會純粹是男權社會,所有的法律都是男人制定的……”
他放下筆,覺得現在的家庭,幾乎和封建時代壹樣,女人沒有獨立人格,還是男人的玩偶。易蔔生認為。又過了壹年,他寫了劇本《玩偶之家》。
出版兩周後,《玩偶之家》在丹麥哥本哈根皇家劇院首映。
當幕布拉開時,觀眾看到了奧斯陸銀行經理海爾·毛的家。快到聖誕節了,這個家多溫馨啊,聖誕樹又回來了。海爾茂熱情地稱妻子諾拉為“小寶貝”和“小鴿子”。他愛他的妻子,從不出去做愛、喝酒或制造麻煩。諾拉似乎也很開心。她結婚八年,已經成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幾年前,因為海爾茂生病要去療養,娜拉沒有錢支付,只好背著海爾茂的假父親簽名,向銀行貸款送丈夫看病。這些年來,她攢錢還債。
目前,已經升任經理的赫爾穆特準備解雇員工克羅格斯坦。克羅格斯坦是諾拉假貸款的知情人。他不想丟掉工作,所以他寫信給赫爾穆特並威脅他。海爾茂讀了信後對諾拉大發雷霆。當克羅格斯塔德被說服並寫信說他再也不會提起這件事時,赫爾穆特又和諾拉親熱了。這些波折讓娜拉終於看清了丈夫海爾茂的虛偽本質,明白了自己只是海爾茂在家裏的玩偶和消遣。她生氣地離開了房子。
《玩偶之家》形象生動地批判了資產階級的市儈和虛偽,揭露了男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它的表演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部劇鼓勵女性不顧家庭、丈夫、女兒,獨自出走。這是不道德的……”
“這部劇的結局應該改成娜拉放棄逃跑的念頭……”
所有這些用“道德”否定玩偶之家意義的言論,讓易蔔生壓力很大。但易蔔生堅持自己的立場,繼續寫《鬼與公敵》等劇,用作品反擊披著道德外衣的偽君子的惡毒攻擊。《公敵》中,斯托克曼博士這個堅持揭露有毒水汙染環境真相,被竭力掩蓋真相、制造虛假繁榮的官員和紳士們宣布為“公敵”的人物,在臺上大聲說:“我願意讓輿論、這些多數派和這些怪物打敗我嗎?對不起,我不能!”“靠欺騙為生的人,應該像害蟲壹樣被消滅!”
這幾行是易蔔生的聲音。
在玩偶之家的盡頭,娜拉離開後去了哪裏?這是壹個問號。在《公敵》的結尾,堅持真理的斯托克芒博士成了孤獨的少數。不僅他丟了工作,就連他的女兒和同情他的朋友也丟了工作。他將來會做什麽?也是壹個問號。易蔔生揭示現實的戲劇,不走傳統戲劇的老套路,在情節高潮中解決問題,而是提出問題,激發觀眾思考。因此,他被稱為“偉大的問號”。
易蔔生還將他對生命意義的思考註入到壹些基於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的戲劇中。在《珍珠金》中,他寫了壹個充滿幻想,終日懶散度日的年輕人珍珠金的經歷。珀爾·根特遇到了壹個惡魔,後來賣黑奴發財,做了很多壞事,最後破產回到了家鄉。《珍珠金》首演時,觀眾看到戲已經接近尾聲,舞臺上的珍珠金正在剝壹個洋蔥。他剝了壹層又壹層,把皮都剝了,壹無所獲。易蔔生通過這種象征性很強的情節突出了全劇的哲理:自私武斷地索取生命的人,最後壹無所有。
易蔔生在奧斯陸去世,享年78歲。他的劇作《玩偶之家》、《公敵》等成為世界各國戲劇舞臺上的經典作品。他的作品對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歐美戲劇影響深遠,因此被稱為“現代戲劇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