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13: 3-23
簡介:
?在這個比喻中,撒種的是主耶穌,包括所有傳神之道的人。種子是神的話語,田地指的是人心。同樣的種子,卻因為人們接受神的話的態度不同,結果也不同。耶穌也用這個比喻來教導我們,聽者準備好自己的心是多麽重要。否則,妳聽到了,但妳不明白。
壹,隱喻的內容
1,路邊——狠心
?路邊是指田野裏的壹種小路,因為經常被人踩踏而變得堅硬。所以這種地代表了那些鐵石心腸,不肯相信的人,也代表了那些理論上相信,但仍然鐵石心腸,不肯悔改的人。
?為什麽散落在這片土壤上的種子會被鳥類帶走吃掉?因為這些人對神的道毫無渴望,雖然領受了真理,卻沒有在心裏生根。
2、石材地面-淺基礎
?這裏的巖石地不是指石頭很多的土地,而是指表面有壹層薄薄的土壤,下面有石灰巖的巖石層。所以這種地指的是那些在真理上沒有根基的信徒,或者信仰上根基淺薄的信徒。這些人只有表面的文字感動,沒有實際行動。這些人信主只是為了這個世界的利益,他們從來不願意為主付出任何代價。
?為什麽播在這片土壤上的種子不能生根發芽?因為泥土下面埋著頑固的石頭。這個“石頭”指的是人們心中的偶像、激情或者愛好。這說明,如果人們拒絕徹底懺悔,拒絕認罪,拒絕打碎心中的石頭,真理就無法深入人心。
3.棘手的土地事務糾纏在壹起。
?這種地是騙人的。表面看起來幹凈柔軟,但土層下仍有藤蔓和茅草根。如果種子落到這片土地上,很快就會被這種生長非常頑強的有害植物擠壓而窒息。
同樣,被思想、金錢、享樂束縛在今生的信徒,不能從主和主的話語中得到光和營養,他們的靈命就會枯萎,不能結果子。所以,要想結出果實,就要徹底鏟除心中的荊棘。
4、良田——多果。
?什麽是好土?耶穌的解釋是“有些人明白了,然後就變成固體了……”所以,“理解”是關鍵。這裏的“理解”不僅是理性的理解,更是壹種行動。
好土有什麽特點?在路加福音8:15中,耶穌是這樣解釋的:落在好土裏的,就是聽道,存誠實善良的心,忍耐並結果子的人。"
所以,我們要想結出百倍的果子,就必須:用誠實善良的心學習神的話。“誠實”和“善良”可以理解為:壹顆謙卑有教養的心,壹顆渴望真理的心。這提醒我們,每次聽講道,不要墨守成規,不要墨守成規,要以謙卑熱切的心尋求神的真言。
我們還必須:遵守上帝的話。因為神的話是種子,必須保存在心裏,生命才能改變;神的話就是水,必須保持潔凈,使神喜悅。神的話是壹種武器,必須保存,以克服誘惑和幹擾。
妳還必須:忍受結果。忍耐表明主的話語會在我們身上結出果實,不是壹夜之間,而是需要壹些時間去實踐。忍耐也提醒我們,基督徒在這個世界上會面臨困難、災難、障礙和迫害。
二、隱喻的目的
1,借物喻人
隱喻用眾所周知的來解釋鮮為人知的,用熟悉的來解釋不熟悉的,用具體的來解釋抽象的。比喻能使道理和教訓生動活潑,既能激發聽眾的興趣和註意力,又能打動聽眾,經久不衰。
2.識別受眾
耶穌講天國的比喻時,有很多人聽了講道,但他們的素質如何呢?從他們聽完講道後的反應,我們可以區分他們:聽完比喻後,門徒們有興趣進壹步了解它的意思。因此,主稱贊他們說,妳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他們看見了;妳們的耳朵有福了,因為他們聽見了。
對於普通聽眾,耶穌這樣描述他們:聽是為了聽,而不是為了理解;看就是看,但是不知道,也就是說看不見,聽不見,也聽不懂。這就是隱喻對他們的反應。
3.指出問題
這個民族的心塗滿了油,耳朵沈重,眼睛緊閉。耶穌引用以賽亞的話,指責聽眾:沒有受過教育的耳朵和渴望的心。也想告誡每壹個聽道的人,聽道的動機和態度壹定要端正,聽道不是精神上的消遣,這樣才能消除我的煩惱,緩解我生活中的困難。聽道就是讓神的道醫治我們生命的疾病,改變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結出更多的果子,榮耀神,造福他人。
第三,隱喻的應用
1,渴望真理
人不應該靠食物活著,而應該靠從嘴裏出來的壹切。(太4:4)神的話是多麽重要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如何處理神的話語呢?
是不是像壹個詩人:我的心渴望著妳,就像壹只鹿渴望著壹條小溪。(Ps。42:1)和耶利米壹樣:耶和華萬軍之神啊,我得了妳的言語,就如食物吃了。(葉15:16)
2.堅持真理
?當我們聽道的時候,我們被撒但擾亂,被環境考驗,被世俗糾纏,使我們不能專心聽主的道,不能把主的道存在心裏。因此,如果我們不盡力保持所接受的真理,我們就會失去它(希伯來書2: 1)。
3.實踐真理
凡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這是在警告我們,不僅要對神的話語有感官上的理解,更要以實際行動來回應。當妳每天讀聖經,或每次聽神的話時,妳對神的話有什麽反應和回應?
結論:
?耶穌用四種領域來說明人們對神的話語的不同反應。有的人聽到這個詞後,想都沒想就轉身走了;有些人壹開始被陶吸引,後來發現真理是要付出代價的,就決定放棄。有些人允許各種屬性的事物排擠已接受的道。只有那些明白真理並堅持到底的信徒,才能為主結出許多果子。面對耶穌講的這個比喻,讓我們對比壹下自己內心的情況,想想自己是壹片什麽樣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