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引言:
1,《詩經》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其中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11世紀至六世紀)的詩歌,***311,其中盛詩6首,即只有標題。
《詩經》作者匿名,大部分無法考證。它們由尹吉甫收集,由孔子編輯。先秦時期,詩經被稱為“詩經”,或者用整數稱之為“詩經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原名《詩經》,壹直沿用至今。《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周朝各地的歌謠。雅樂是周人的正式音樂,分為和大雅。《頌》是周和貴族祠堂祭祀用的音樂歌曲,分為、和商頌。
孔子曾把《詩經》的宗旨概括為“無邪”,並教育弟子把讀《詩經》作為自己言論和行動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的人很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引用《詩經》中的句子來增強自己的說服力。到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五經之壹。
2.《樂府詩集》是我國繼《詩經·風》之後的壹部古代樂府詩集,由北宋郭懋謙編撰。有100卷,是最全的樂府曲集。樂府詩集是漢魏南北朝民歌的精華。內容非常豐富,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主要編纂了從韓偉到唐五代的樂府歌曲,以及先秦到唐末的歌謠,共有五千多首。它的收藏很廣,各種都有大概的順序,每首歌都有解。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職,包括著名的民歌《木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