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壹篇短文:妳想成為海子還是蘇軾?
我這裏有兩篇:1蘇軾,字瞻,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畫家,位列“唐宋八大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蘇軾是古代偉大的文學家,才華橫溢,詩文俱佳,詞風豪放,對後世影響很大。蘇軾,傑出的天才,士大夫的人格典範,民間婦孺中樂聽道學的豪俠雅客,剛強不屈的執著作風,善於解脫的睿智頭腦,見天下人皆非善人的善良心腸。蘇軾的魅力是壹個謎,因為他的身上蘊含著人性的最大豐富性和發展的可能性,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他的載體壹窺中國廣袤而悠久的文化景象:因為他處於中國古代文明的中間——宋朝;也是因為他融合了中國文化長河中的儒釋道三大主流思想。蘇軾最著名的壹句話是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概任何壹個讀過高中的人都會背下來。此詞是蘇軾貶黃州時所作。字裏行間寫著:“當年小喬第壹次結婚,英俊瀟灑,談笑風生。”年輕有為的作家周瑜對自己的聰明勇敢表達了無限的敬佩和向往。當時作者寫這首詞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了,壹波三折表達了他無法施展理想抱負的心聲。同年蘇軾寫了《赤壁賦》,比《赤壁懷古》清楚多了。這是壹篇散文,“韓朝蘇海”(意為韓愈文章奔放如潮,蘇軾文章寬廣如海)是對蘇軾散文的最高評價。這篇文章描述的是他和壹個朋友晚上坐船在赤壁下的長江裏遊泳。他的朋友很悲觀:“寄蜉蝣於天地,是滄海壹粟。悼我壹生壹刻,羨長江無限。”(即把短暫的生命放在天地間如蜉蝣,小如滄海壹粟。感嘆我們生命的短暫,羨慕壹望無際的長江。面對朋友們的悲觀,和朋友們壹樣失意的蘇軾卻很豁達,感嘆道:“況且夫與地之間,萬物各有主,若不是我的,便是壹毛錢。”然而耳朵聽到的只有江面的清風和山中的明月,目光相遇的色彩是美麗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是造物主無盡的擁有,我和兒子是合適的。”(即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主人。如果不是我們應得的,就不要拿哪怕壹點點。只有河上的微風,山上的明月,耳朵變成了聲音,眼睛變成了顏色。沒有人被禁止服用它們,它們永遠不會耗盡。這是大自然取之不盡的寶藏,妳我可以壹起享用。聽著蘇軾的慨嘆,想想蘇軾是個什麽樣的人。年輕時,他有“讀遍天下書,遊遍天下”的遠大誌向。“1056年,他第壹次出川趕考,就和弟弟蘇浙中壹起當了秀才。深得考官歐陽修賞識,曾是宰相王安石的學生。可以說他占據了所有的時間、地點和人。然而,由於誠實坦率的天性,他被貶為官員。他多麽渴望為國家建功立業,壹生失意,只好把感情寄托在名山大川和詩詞上。其實有時候我覺得生活的艱辛是人生的財富。試想:如果蘇軾壹生驕傲,還能給我們留下如此珍貴的精神財富嗎?有意思的是,這裏有很多名山大川,名勝古跡,但為什麽作者壹直念念不忘赤壁這個地方呢?在蘇軾的精神世界裏,儒釋道雜糅,但儒家思想應該是主流,所以盡管蘇軾的性格粗獷豪放,人生態度積極向上,但我們明顯感覺到,在他的內心深處,他壹直苦於沒有像周公謹那樣幹壹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再來說說蘇軾的詩。我想很多朋友都了解過。他開始以詩為詩,並將詩擴展為詞。蘇如海舉世無雙,豪放婉約,能文能武。蘇東坡的詩,汪洋的恣意,清澈流暢,他的詩,包括前後的詩,都是千古名篇。他的詩善於用詞,富有詩意和哲理,用詞豪放。我們欽佩的是壹位古人。他是個全才——精賦,精詞,精詩,精字畫!但我更欣賞他——管樂·樂正·勒明·樂文·勒流放!他被貶黃州時,耕種的土地叫東坡,後來以此為名。他熟悉五車書,而且他很有才華,但是他的命運太好了,以至於他在《難走的路》中無處不在。我在卷入烏臺詩案時曾兩次試圖自殺,但最後都挺了過來,在壹系列磨難中變得越來越精明。他拄著拐杖穿鞋,在粗糙的地方唱歌。他穿著麻纖維,戴著帽子,在風雨中瀟灑;杭州黃州湖州,仕途亨通;徐州、瓊州、密州,都有他的遺跡,歷史悠久。他把習字融入西湖的碧波,他把月亮鑄為對中秋的向往,他把鴨子提升為春天的使者,他把橘、橙、綠描繪得惟妙惟肖,廬山被他看到了。從此他有了哲學,菊花被他贊美,從而生出傲人的雪枝。這些表象的獲得,除了他坎坷的壹生和諸多艱辛外,還與他對中國各種傳統文化觀念的和諧接受有直接關系。但是,他並不是毫無頭緒的“矛盾”和“雜”。他接受的主流是“儒家”。在各種磨礪和挫折中,他始終秉持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原則。他在接受“儒”的同時,也接受了“道釋”,壹種“以儒治天下,以道治身,以佛治心”的心性,所以蘇東坡能將坎坷的經歷融化,鑄造成“通達”的寶貴生存智慧。他的思想是復雜的,他的人生創作是矛盾的,這正是他知識淵博、閱歷豐富、人生多姿多彩的哲學體現。不同的人對生活有不同的看法。即使是同壹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也會有不同的情感和思想變化,各有側重,但關鍵是抓住自我,活出壹種哲學的趣味。他的詩膾炙人口,都反哺著他的悟性,反哺著他那輝煌灑脫而富有情感內涵的世界。感受他的善解人意,雖然我們不能像他壹樣多才多藝,但我們可以學習他的善解人意。通達,利己,利人,既可為己所樂,又可為友所娛——人生貴在通達。(2)生命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於是,對生命的理解和詮釋就成了作者最有靈性的文本。蘇軾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受歡迎的文人之壹,是因為他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關於生命科學的文字感染和激勵了壹代又壹代的讀者。雪泥爪源於生活的偶然,是壹個必然與偶然巧妙結合的魔方。人生的過程是必然的,但連接這壹過程的點具有極大的偶然性;就像人們說的,樹葉要長在樹上是必然的,但要長在哪棵樹上、哪根樹枝上、哪根樹枝上是偶然的。蘇軾意識到了這壹點,並生動而巧妙地表達了出來。在何姿的《來自澠池的鄉愁》(註:見本文參考資料)壹詩中,他感嘆:“人生處處如是,應如飛雪。我不小心把手指和爪子留在了泥上。洪飛做了什麽?“的確,人類生活的軌跡,就像洪飛在雪泥上留下的爪印壹樣,是非常偶然的。古人雲,蘇軾善於比喻,這就是這首詩的經典之處:把人們心中的微秒感情用有趣的語言表達出來,難怪“雪泥爪”能積累成壹個大家喜愛的成語。還有壹種理解:雪泥爪是用來形容人的“無心”,但生活就是這樣,壹切都很偶然。如《田義懷禪師》所悟:“雁過飛青天,影沈寒水;雁無意留痕,水無心影。“所以,人不應該太在意去留,而應該以此為樂。蘇軾的詩雖然有些低調,但也道出了哲人對人生的真實體驗:生命美麗的弧線,是由那些偶然的“點”連接起來的。月圓月缺源於生命的二重奏,人生是壹個漫長的旅程。旅途中,有陽光燦爛的藍天綠花,也有風雨雷電和枯葉;在旅途中,人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時刻準備迎接命運的挑戰;正如壹首歌裏唱的,“暴風雨後會有彩虹”。蘇軾的壹生充滿了坎坷。在北宋政壇,王安石變法時,被劃為保守派。司馬光廢除新法,又被歸為革新派。當他被放逐到蠻荒之地徽州時,他高興地吟誦:“壹日三百顆荔枝,我不惜做嶺南人。”因此,林語堂稱之為“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為什麽會如此灑脫?這和他對生活的科學理解是分不開的。他看到了生命原色的雙重性,即如《水貂頭嶽明篇》(註:見本文參考資料)所述:“人有悲歡,月有盛衰,古難全。“古語雲:人不全,月不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蘇軾從月圓月缺這壹永恒的自然現象中認識到生命的存在和運行應該是壹致的。世界上的事情不是壹成不變的,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好事可以導致不好的結果,壞事也可以導致好的結果;無論順境還是逆境,人都要看到對方,就像天上的圓月,這是自然的必然,是必然的本性;這是人生旅途上永恒的二重奏。從身處這座大山,從生命的自我局限,上帝給人壹雙眼睛,是用來看世界和他人的。人這輩子最不清楚的恐怕就是自己了。所以古人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就是人生的自限。哲學家蘇軾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深刻體會到了這壹點,所以他在《題西林壁》(註:見本文參考資料)中寫道:“從嶺側看時,遠近不同。我不知道廬山的真面目,但我只在這座山上。“蘇軾在中國詩歌史上最大的貢獻是創造了理性而有趣的詩歌。這是趣味意義上最好的壹首詩,之所以壹直流行到現在,是因為他意識到了生活的罪惡,那就是限制了自己的視野:看不清自己。所以人都是自以為是的好老師,就像井底之蛙,屁股大壹點才能看到天。所以在生活中,有壹個突破自我局限,認識自我,超越自我的問題。這是壹種生命升華的境界。如果能進入這樣的境界,我們的眼界會開闊,心胸會開闊,人生之光會更加燦爛。相傳有壹天東坡退朝,邊吃邊慢慢走,顧對仆役說:“妳這壹代和陶有什麽關系?”壹個侍女說:全是文章。愛倫坡不同意。另壹個人說:滿腹學問。坡特也沒想到會是什麽時候。向晁雲乃說:光棍的肚子不合適。愛倫坡突然大笑起來。看來,王朝雲的確是蘇軾的紅顏知己,這話壹語中的。蘇軾也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人生的致命弱點是——生不逢時。變化與不變的生命和諧“哀嘆我生命的壹刻,羨慕長江的無限”,這是古今文人的永恒生命詠嘆調:生命短暫,宇宙無限;對酒歌唱,吃喝玩樂。基於這樣的“人生觀”,文人不可避免地要春暖花開,對著鏡子撫摩太陽穴,生出無盡的心事;更何況我想飛上天,害怕生命的終結。蘇軾面對生死很坦然:生之初,壹口氣;生也怒,死也怒(生命活力)。有什麽好害怕的?所以在《前赤壁賦》(註:見本文參考資料)中,他豁達地嘆道:“蓋必從其自身之變化看之,則天地不能為壹時;如果從它不變的角度來看,物我無窮。妳嫉妒什麽?”在這裏,蘇軾以“變與不變”的獨特視角解讀人生:從變化的角度看,世界瞬息萬變,壹刻也不會停止;從不可改變的角度來看,未來壹切都將化為氣體,當它回歸時,壹切終將回歸同樣的永恒;那妳為什麽還羨慕長江明月?在蘇軾的筆下,生活真的是壹件美好的事情。生活的現在時是:星辰瞬息萬變;生命的將來時:事物會永恒,回歸自然。生命的形式與現在、未來、自然、宇宙融為壹體,這就是生命的和諧。既然蘇軾已經把人生理解得如此透徹,他還有什麽想不開的呢?所以最後被貶到海南島,依然開朗,微笑面對生活,淡定面對生死。難怪蘇軾的詩會有永恒的魅力,因為他對人生的體驗和詮釋是最具穿透力和經典性的,超越了時空的閱讀障礙。風平浪靜,生活的自我調整享受著生活的快樂,但有時也承載著生活的苦難。當苦難的風暴襲擊壹個毫無準備的生命,生命如何從容應對?學會自我調整,用壹句很當代的話來說,就是:調整心態,解放自己。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岡為侍郎。這是壹個空崗,他的工資連家人的溫飽都解決不了。蘇軾無奈,只好讓朋友在東坡買塊地,種地,自食其力,於是幹脆自稱“東坡”,以自嘲、自解、自慰。正如丁鳳波(註:見本文參考資料)壹詞所言:“不聽林間打葉聲,何以不鳴慢走?“竹竿和草鞋都比騎馬靈活,有什麽可怕的?壹件雨衣的蓑衣,任憑風吹雨打,依然過著我的生活。春風的涼爽,將我的酒喚醒,寒冷開始寒冷,太陽的山峰的太陽,但在時間滿足。回望蕭瑟之地,風雨無阻。”這個詞表面上講的是自然界的風雨,實質上是對仕途風雨的隱喻;面對事業風暴,為什麽?內心平靜,就會進入“風雨無阻”的好局面。生活是如此美妙。只要妳自我感覺良好,就沒有過不去的山,沒有過不去的河,所以妳可以面對挫折,並以此為樂。蘇軾就是這樣壹個有才華的人,最大限度地釋放了生活中自我調整的能量,從容應對事業中的起起落落,才會讓人生如此燦爛!蘇軾是傳統文化的經典,是瀟灑人生的經典。它對讀者的永恒魅力在於它的人,它的文章,它對生活的科學理解與和諧詮釋。人們在閱讀和琢磨蘇軾詩詞的同時,也在閱讀和品味著自己人生的真諦。希望能幫到妳。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