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遺跡仍依稀可辨。據當地老人介紹,在1970之前,這條古道最寬處有4米,最窄處只有2.5米,但馬車和毛驢都可以通行。尤其是秦嶺峽谷,雖然山勢縱橫,谷底幽深,峭壁高聳,淺灘密布,但仍是當時當地交通的重要通道之壹。武關是秦的南大門,與東寒谷關、西三關、北小關並稱“關中四塊”。在春秋以前,它被稱為邵熙關,在戰國時期它更為著名。歷史上被稱為“三秦要塞”。這個位於古道上的重要關口,北臨邵熙山巖險,東、南、西三面面對武關河谷獨特的溪流。山環水繞,險象環生。是“秦楚之咽喉”、“鎖三秦之鑰”,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山隔秦楚境界,水聲流漢唐。”據史料記載,武關在古代是壹個“博學之國”,是Xi祖籍的發祥地。自春秋戰國以來,武關就重兵控制東南、豫西、鄂西北。歷代軍務頻繁,兵荒馬亂,成為歷代征戰的堡壘。春秋戰國時期,秦楚在這片領土上為爭奪生意進行了多次拉鋸戰,大部分以秦勝楚戰敗而告終。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想攻打齊國,但擔心齊楚結盟,派張儀入楚遊說。張以禮誘,曰:“楚絕齊,秦願以商陸六百裏。”楚懷王信以為真,拒絕聽從屈原的建議,斷絕了與齊國的關系,並派遣特使前往秦國接受土地。但張儀對楚使說:“我與王約了六十裏,六百裏也沒聽說。”楚王大怒,攻打秦國。結果秦國在丹陽(今河南西部淡水以北)打敗了楚國。從此楚國壹蹶不振,國運日衰。後來,秦昭以與楚懷王談判為名,誘使楚懷王來武關見秦王,並借機將其扣留,押往鹹陽,囚禁至死。不久,楚國自然被秦國所滅。後人對楚懷王不聽勸告、輕信他人、死在異鄉的悲慘境遇有很多遺憾。
商鞅古道從長安向東南,穿過藍田,翻越秦嶺,通向商州,再向東南穿過武關,進入河南南陽和湖北襄陽。最初是秦國為戰爭開辟的壹條通道,為秦國統壹全國的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歷史也很奇怪。公元前202年,正是通過這條商道,劉邦的十萬大軍長驅直入鹹陽,最終讓秦帝國走向滅亡。
商鞅古道既是壹條軍事之路、商業之路,也是壹條詩意之路,在中國古代南北文化交流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這條古道上,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發出了“萬裏心悲喜,從此路更起起伏伏”的無限感慨。這些文人、達官貴人、勤學之士或奔京趕考,或遷職,或赴各地考察,或進京拜謁,或貶謫江南,“壹切往來皆從郡。”據壹些學者統計,僅唐代就有200多位詩人往返古道,有的甚至多次往返。白居易的“七年三投”,元稹的“七度武功”,張九齡的“四渡商州”。李白曾在商州袁攀呆過七八個月。“苦吟詩人”賈導從藍田縣令辭職出家時,曾用“無師”的法名在安雲鎮建寺。盛唐隱逸詩人王維雖已半隱逸,但仍醉心於商州山水。他曾以題贈友人去商州任職的形式,寫了許多贊美商州山水的詩。名句“秦嶺哪裏是家,哪裏是雪?”是韓愈寫的,這句話也寫在古道上。唐憲宗信佛,派人歡迎釋迦牟尼的壹個方陣進宮供養。由於路途遙遠,人們怨聲載道。韓愈見此情景,便寫信勸阻。唐憲宗大怒,處死了韓愈。幸好宰相等大臣為他說情,韓愈才幸免於死,被貶到潮州(今廣東省)。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韓愈行至潮路,經過秦嶺蘭關古道(即古道蘭關段)時,山體被大雪封閉,難以前行。危難之際,承蒙親人相助,韓愈深受感動,背誦了《遷左至蘭關顯侄孫項》第壹千首古詩。這群詩人在這裏邊走邊唱,壹路踩歌,給後人留下了千余首古典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