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食
春末長安處處柳絮飛落紅,寒食節東風吹皇城柳。晚上,漢宮給王公大臣們送來蠟燭,輕煙飄到了皇帝寵愛的家中。
2、《十五夜圓月寄杜閬中》
庭院地面雪白的樹上棲息著喜鵲和烏鴉,秋露無聲地打濕了庭院裏的桂花。今晚人們正在仰望天空中的明月。我想知道秋思的愛屬於誰的家?
二、原詩:
1,寒食唐朝:漢儀
暮春時節,長安城內處處歌舞,落花無數,寒食節的東風吹在皇家園林的柳樹上。?
夜幕降臨了,宮殿裏忙著點蠟燭,煙霧飄到了王子和侯爵的房子裏。
2.《望月十五夜寄杜郎中》唐代:王建
中庭有白樹的烏鴉,冷露的桂花。
我不知道秋思今晚會遇到誰。
擴展數據:
關於作者:
1,唐代詩人韓逸。字君平,生於南陽(今河南南陽)。他是“大理十大人才”之壹。天寶13 (754)考取秀才。寶應曾在幕府侯任職,我國駐自清大使,後隨侯回朝鮮,在長安居住十年。建安中年時,因詩《寒食記》受到賞識,被提升為中書舍人。
2.王建(約767-約830):鐘繇,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唐代詩人。
創作背景:
1,“寒食”,唐朝的制度,到了清明這壹天,皇帝宣布要拿榆樹柳之火作為對他最近幾任大臣的獎勵。這個儀式有兩個目的:壹是標誌著寒食節的結束,可以用火;二是提醒朝臣和官員,讓大家向有功不賞的介子推學習。中唐以後,幾個昏君寵信宦官,以至於大權在握,敗壞朝政,排擠朝臣。有人認為這首詩就是為此而寫的。
2.《望月十五夜寄杜郎中》,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我只知道這是詩人在中秋節和朋友聚會時寫的,是送給他的朋友杜的。原詩題押雲:“年少必彈琴”,可見佳節好朋友相聚,而非獨唱。
贊賞:
1,寒食記是壹首諷刺詩,但詩人的筆法是含蓄的,含蓄的。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繪了寒食節長安壹幅富有情感的風俗畫。其實通過字裏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當時權勢霸氣的宦官的深深不滿和深深諷刺。
中唐以後,幾個昏君偏袒宦官,以至於大權在握,敗壞朝政,排斥朝臣,正直之人對此極為憤慨。這首詩就是為此而寫的。
2.夜深人靜時,詩人仰望明月,陷入沈思,感到壹陣寒意。他輕輕壹打,不自覺地推斷:廣寒宮裏,寒露壹定也沾濕了桂花樹。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更加綿長,發人深省。詩人選擇了“無聲”這個詞,在細節上表現了冷露的輕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久久不散。
而且不僅僅是桂花,樹下的玉兔,揮舞斧頭的吳剛,還有“在藍天下,夜心”的嫦娥。古人認為霜露就像天上掉下來的雨雪,所以詩人到廣西探險,奇怪的是寒露把花枝弄得那麽濕卻壹點聲音也沒聽到。
於是落筆,不僅寫出了壹場看得見摸得著的中秋晚會,還表現了夜的深邃與寂靜,仿佛桂香與寒氣即將來臨,帶給人們美好的聯想。
百度百科-寒食(唐代韓逸詩詞)
百度百科-十五夜望月送杜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