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我們都知道的“東邊日出西邊雨,路上晴卻晴”的“晴”諧音愛情“情”。比較常見的諧音雙關是蓮子的“蓮”。
晚唐詩人皇甫嵩寫過這樣壹句話:“無故從水中投蓮子,可恥。”采蓮姑娘看到了壹個帥哥!女孩的心怦怦直跳,但又不敢表白,就朝帥哥扔了幾顆蓮子。蓮子諧音“可憐”的意思是憐憫。古人說“可憐”不是同情,而是可愛,所以“蓮子”就是“小早川憐子”的意思,翻譯成現代白話就是:愛妳,愛妳!少女扔蓮子,別人知道她內心的感受。難怪她要害羞很久。
比如芙蓉花的芙蓉花!諧音“夫容”,即丈夫之貌,《古詩十九首》中有這樣壹句:“涉水采芙蓉!蘭澤多芳草。是誰渴望離開?思維很遠。”是芙蓉的諧音,表達了留守妻子對異地戀丈夫的思念。
另壹個例子是李商隱的無題詩:“春蠶到死,夜燭盡燈芯”。“絲”是諧音,表達愛情中至死不渝的相思。
還有中國第壹首翻譯的情詩,春秋時期《任玥歌》中的句子:“山上有樹,木上有枝。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喜歡妳。”用樹枝的“枝”和諧音的“知”來表達越南女性對楚之子的認識和愛慕之情:連山上的草木都知道我對妳的情意,兒子,妳知不知道?
這種諧音雙關所營造出的含蓄美,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借字”,當然是漢字的獨特魅力。
——於洋《於洋說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