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李賀的詩向我們展示了什麽?

李賀的詩向我們展示了什麽?

這首詩寫於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李賀在長安任李朗。詩人用了大量豐富奇特的想象和比喻來描述音樂,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令人嘆為觀止。這首詩是李賀詩歌的代表作之壹,是唐詩中描寫音樂的名篇。清代傅南《李昌濟詩註》有雲:“白象山《琵琶行》,韓推《應秦時》,李平有《語錄》,皆仿聲之精。韓足以驚,李足以泣鬼,白足以動人。" .白的《琵琶記》以敘事筆法的彈序描寫為主,采用寫實的創作方法;李賀的這首詩並沒有表現出時間和空間的順序,而是強調音樂的驚天動地的效果,但並不是抽象地寫,而是借助具體的藝術形象,運用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詩中十四句有七句是描寫音樂效果的,用了四個神話傳說,使意境撲朔迷離。韓愈的《聽巧師彈琴》主要是描寫詩人自己聽琴的感受,也用了比喻和誇張,但沒有用神話傳說,所以比較寫實。編輯此段|回頂詩賞析俗話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劉勰曾感慨道:“得其知己,需千年?但是音樂家李平終於遇到了像李賀這樣的“知音”。詩人不僅有壹雙音樂的耳朵,更有壹支將音樂之美轉化為詩意之美的神筆!這的確是李平的運氣。但是,在那個年代,真正能欣賞李平絕技的人,大概和能欣賞李賀的人壹樣鳳毛麟角。沈郁的心境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可能是李賀作為浪漫主義詩人奇特風格形成的重要原因。詩的第壹句就開門見山,《伍肆書通》的寫作結構極好,以此來襯托表演者高超的技巧,即寫東西,也就是寫人,壹舉兩得。“高秋”壹詞不僅表示時間為九月深秋,還有“秋高氣爽”的意思,比“晚秋”、“晚秋”更有意義。用兩三句話寫音樂。詩人刻意避開看不見、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沙沙之聲),從物象(如“空山凝雲”)來寫,既真實又虛幻,極富表現力。優美悠揚的弦歌壹出,空寂的山野裏的雲朵頹然凝滯,仿佛在低頭聆聽;擅長打鼓和彈琴的湘鄂情和素女也被音樂感動得熱淚盈眶。《空山》的句子對事物感同身受,寫雲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多情,天必老”(《金銅仙人詞·漢歌》)更進壹步。它和後面的壹句“江娥”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力圖襯托出聲音的神奇和美妙,有“驚天動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戲華”,用“符”筆點出了戲子的姓和名,並說明了演出地點。在前四句中,詩人有意突破了壹般的依次講述人物、時間、地點的寫法,做了其他的精心安排。他先是寫了琴和音,然後壹前壹後寫了人、時間、地點,穿插其中。這樣就突出了音樂,具有了聲音的藝術力量。五六句寫的都是積極向上的音樂,但各有特色。”昆山》句以聲寫,重在音樂的跌宕起伏;《蓮花》句是以形寫音,刻意渲染音樂之美。”昆山的鳳凰叫”,有時各弦齊鳴,如山崩,難以分辨;有時壹根弦獨自響起,就像鳳凰鳴叫,震動樹木,十分鏗鏘。”“蓮哭蘭笑”是壹個奇怪的想法。帶露的芙蓉花(也就是荷花)並不少見,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想笑的感覺。他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荷花的眼淚和露珠”來形容鋼琴的憂傷,而“藍翔的笑聲”則表現了鋼琴的歡樂,這種歡樂不僅可以聽到,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達真的很奇妙。從第七句到文章結尾,我寫的是音效。先就近寫。長安十二門前的冷空氣被沙沙聲徹底融化了。其實冷空氣是融化不了的,因為李平彈得太好了,讓人陶醉在他美妙的弦歌裏,甚至感覺不到深秋的寒露。雖然語言浪漫誇張,卻表達了壹種真實的感情。“紫帝”是壹語雙關,指的是天帝和當時的皇帝。詩人用“紫帝”代替“王”,既是對詞句新奇的追求,也是壹種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自然地將詩歌的意境從人間擴展到了仙府。以上八句寫的都是形式,多是動人的意象,新穎瑰麗,令人目不暇接。句末用靜物進壹步對比:砍了壹天桂樹,筋疲力盡的吳剛靠在桂樹上,久久佇立,忘了睡覺;玉兔蹲在壹旁,讓半夜的露珠不停地落在身上,浸濕了她的毛衣,不肯離去。這些充滿思想感情的美好意象,就像投射在水面上的明月壹樣,深深地印在讀者心中,悠遠、逗樂、回味。詩的後六句是全詩的第三個結構段落。在前四個比較寫實的描寫之後,詩人突然隨著美妙的音樂,讓自己的想象力飛到了壹個更加魔幻的境界。就在這壹瞬間,美妙的音樂竟然穿過天空中凝結的烏雲,直沖雲霄,導致女媧娘娘用五色石彌補的天墻被震破。最後是“石破天驚”,秋雨大作!這音樂多麽有力量啊!把音樂的感染力描述得如此神奇,如此“異想天開”,真的可以說是“壹筆彌補了自然”!“逗”字將音樂的強大魅力與上述奇異瑰麗的場景緊密聯系在壹起。而且石破天驚秋雨的場景也可以看作是音樂形象的壹種表現。面對如此奇特的想象,我們能不發出由衷的驚喜嗎?寫到這裏的詩,似乎已經登峰造極,難以為繼,但詩人的筆鋒突然壹轉,把我們從九天引入了大澤的深山,“夢見在聖山教諸神”——讓我們仿佛到了平在煙波浩渺的海仙山向諸神展示絕技,傳說中最會耍婉約的老女神也要當老婆了。就連江、海、湖中的魚龍聽到這美妙的音樂都高興極了,它們中間的那些“老魚瘦團子”不顧年老體弱,也隨著這美妙的音樂在水波中翩翩起舞!這是多麽奇怪的景象啊!也許,這原本是李平簡單的弦樂器中的壹幅水光浪龍躍的畫面。也許,這壹切都不是純粹的神話和幻想;難道不是現代科學證實的嗎?優美和諧的輕音樂不僅有益於人的身心,而且真的能讓母雞下更多的蛋,西紅柿結更多的果。甚至頑皮的海豚有時也在音樂中跳躍玩耍...然而,就在我們被這美好的白日夢迷住,想要在這裏流連忘返的時候,詩人卻突然把我們帶到了壹個更加不可想象的世界。這種無限奇妙,無限遙遠的音樂,突然從深山大澤中壹躍而起,直奔藍天,帶著我們奔向明月。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奇特的想象,生動的形象,浪漫的色彩。詩人致力於借助聯想將自己對聲音的抽象感受、感受和想法轉化為具體的物體,使之可見、可感。詩歌不直接評判李平的技巧,也不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只描述音樂及其效果。但縱觀全篇,詩人的感情無處不在,對音樂的感受和評論,表達得曲折清晰。這就使外在的形象和內在的感情融為壹體,形成了壹種可以賞心悅目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