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管弦樂合奏《北京喜訊到邊村》。
教學目標
1.能區分音樂的不同片段。
2.感受音樂每壹段的意境。
3.了解苗族和彜族的音樂特點。
教學過程
首先,說出音樂名稱
階段目標:通過給音樂命名,感受音樂熱烈歡快的情緒,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力。
老師:音樂主要通過情感來提醒我們壹些場景。請聽這段音樂似乎在表現什麽樣的場景,給這段音樂起壹個名字,說為什麽。
老師播放音樂《從北京到邊村的好消息》。
學生聽音樂。說出音樂的名字(可能的答案有歡騰的節日、歡騰的苗寨、狂歡夜、歡樂邊疆等。).
第二,區分音樂的音樂特征。
階段目標:區分苗族和彜族的音樂特點。
師:從學生給音樂起的名字來看,大家對音樂的情感感受是正確的。這是壹首溫暖歡快的樂曲。音樂除了表達某種情感,還有自己不同的風格。現在聽這段音樂的幾個主題,說出是哪種少數民族音樂風格。
老師演奏音樂的第三和第四主題。
學生聽音樂並回答。
老師:我國是壹個多民族國家,西南地區生活著苗族、彜族等少數民族。這首樂曲表現了西南邊陲村莊的人們聽到來自北京的喜訊。這首曲子的音樂具有苗族和彜族的音樂風格。他們的音樂主要由do、mi、sol三個音組成,第四主題有壹個Mi-dropping音,這是苗族音樂的典型特征。請再聽壹遍。聽到米平的聲音請舉手。
老師演奏第四個主題。
學生聽音樂,聽到mi下降就舉手。
第三,區分音樂的結構
階段目標:能夠分辨音樂的曲式結構。& gt
老師:這是壹段多段音樂,由三部分組成。讓我們壹段壹段地欣賞吧。
1.導言和第壹部分。
老師:妳用什麽樂器來引導介紹?妳模仿了什麽聲音?它似乎表現了什麽場景?
老師播放介紹。
學生聽著音樂回答(主導樂器是喇叭,模仿喇叭的聲音,有強有弱,像森林山谷裏的回聲)。
師:引子結束後,音樂進入第壹部分,熱烈歡快的旋律壹下子把我們帶到了歡騰的現場。人們似乎從四面八方來到廣場,高興地跳舞慶祝來自北京的好消息。第壹部分由三段組成。妳能聽到嗎?
老師扮演第壹部分。
學生聽音樂,辨別三段。
師:第壹部分的旋律A很溫暖,是這首曲子的主旋律。現在讓我們壹起唱這首曲子。
學生和老師壹起唱旋律a。
2.第二部分。
老師:現在讓我們聽第二部分的音樂,想想它和旋律A有什麽不同?它似乎在展示壹種什麽樣的場景?
老師扮演第二部分。
學生聽著音樂回答(對照第壹部分的音樂,是優美抒情的旋律,像壹個女孩的獨舞或優美的舞蹈)。
老師:這是壹段非常優美的旋律。讓我們壹起唱它。
學生和老師壹起唱第二部分的旋律。
3.第三部分及結論。
老師:第三部分的音樂粗獷熱烈,把情緒推向*。仔細聽著。音樂的這壹部分出現了什麽旋律?
老師扮演第三部分。
學生聽音樂回答(A的旋律在這壹部分再次出現)。
4.完整的欣賞整首歌,分辨音樂的結構。
老師:剛才,我們分段聽音樂,現在我們完整地欣賞整首音樂。當妳聽到音樂的三個部分時,妳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老師彈了整首歌。
學生聽音樂,並用自己的方式表達音樂的三個部分。
第四,音樂的表現
階段目標:用自己的方式表達音樂,鞏固音樂結構的辨別力。
老師:這是壹首很有表現力的音樂。讓我們分三組討論如何表達音樂。第二部分可以用舞蹈來表現,其他部分可以用打擊樂器或動作來表現。
老師引導學生分組,指導他們的表演。
學生分組討論排練表演,師生共同評價。
動詞 (verb的縮寫)學生表達他們的感受
階段目標:培養學生的音樂表達能力。
老師:今天我們欣賞了管弦樂合奏《從北京到邊寨的好消息》。請用壹句話表達妳的感受。或者妳背過的哪個旋律,唱出來。
學生們說話或唱歌。
教學反思:
雖然這段音樂的篇幅比較長,但是由於教學中使用了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教學工具,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能夠從頭到尾專心聽課,能夠區分苗族和彜族的音樂主題,非常可喜。5月3日和5月4日在掌握旋律上差距很大,需要在以後引起足夠的重視。
第二條教學內容
1.學唱《三峽兒女愛三峽》這首歌。
2.了解三峽和三峽工程。
教學目標
1.能唱三峽的孩子驕傲地愛三峽。
2.感受歌曲《川江》的音樂風格。
教學過程
壹、三峽工程簡介
老師:在中國的長江中有壹個雄偉的大峽谷。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分別經過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這是長江三峽。當妳走過這個陡峭的峽谷時,妳有什麽感覺?先聽壹首《川江歌》。
生:歌聲很高亢,仿佛船夫在與驚濤駭浪搏鬥。
老師:今天我們也要學唱壹首這種曲風的歌曲《三峽兒女愛三峽》。
二、學唱《三峽兒女愛三峽》這首歌
老師:我先給同學們唱《三峽兒女愛三峽》。請考慮壹下。這首歌有什麽樣的音樂風格?生:跟我們剛才聽到的川江號子差不多。這是壹首聖詠風格的歌曲。
老師:現在請跟著錄音哼唱。
生:跟著錄音哼唱歌曲。
老師:這是壹首聖詠風格的歌曲。誦經是民謠的壹種體裁,是工作時唱的歌。唱歌要註意什麽?
健康:強壯,有節奏感。
師:根據同學們的討論,我們總結壹下,這是壹首詠嘆調風格的歌曲,所以節奏感很強。這首歌在四四拍,要註意四四拍的強弱規律。第壹拍和第三拍更強,壹個音壹個字,要唱得鏗鏘有力,仿佛在破浪行舟。
學生唱歌。
師:勞動號聲通常以合唱的形式演唱,起到統壹勞動節奏的作用。妳想想,這首歌可以分主唱和副唱嗎?
學生分為主唱和副唱。
第三,播放關於三峽的音樂
老師:三峽不僅景色奇特,而且水資源豐富。為了更好地利用三峽的水資源造福人民,中國幾代領導人都非常重視三峽工程的開發建設。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三峽工程將全面建成。課前,老師讓學生了解壹些關於三峽的信息或音樂作品。現在讓我們談壹談。
學生們交流關於三峽工程的信息。
老師:三峽悠久的歷史形成了獨特的三峽音樂文化。除了川江號子,還有很多音樂作品。現在來交流壹下妳對三峽音樂作品的了解。
生:有李白的古詩《下江陵》,王之渙的《在鷺宿》,還有歌曲《長江之歌》。
老師:三峽是我們祖國的驕傲。三峽工程顯示了我們國家的繁榮。不僅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全國的孩子也愛三峽。最後,讓我們再壹次驕傲地高唱《三峽兒女愛三峽》。
學生唱歌。
教學反思:
《三峽兒女愛三峽》這首歌旋律優美,音域短,學生學起來很輕松,學習效果很好。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讓學生們在音樂中體驗到祖國河山的美,激發他們作為炎黃子孫的愛國熱情和自豪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學會了歌曲,還理解了三峽工程的重大意義,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三章教學內容
1.復習歌曲《拉薩歌謠》。
2.《走進X藏》演唱會。
教學目標
1.與X藏相關的音樂作品演出。
2.了解X藏的文化。
3.培養學生組織活動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主持人:同學們大家好,X西藏位於中國的西南部,這裏有世界上最美麗的高山,最美麗的雪域風情,勤勞勇敢的藏族同胞和獨特、優美、粗獷的音樂。讓我們隨著音樂壹起走進美麗而神秘的X藏。
第壹組:介紹拉薩和布達拉宮,唱《拉薩歌謠》,欣賞《姊妹鼓》。
主持人:我們小組準備了壹個“X藏了多少”的知識競賽,歡迎大家參加。
1.x藏著世界的山是什麽?它的巔峰是什麽?(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
2.X西藏自治區的首府在哪裏?最美的宮殿是什麽?(拉薩,布達拉宮)
3.x有壹朵小白花,長在山上,不畏嚴寒,象征著藏族人民堅強勇敢的性格。妳知道這是什麽花嗎?(雪蓮)
4.x藏了壹條河。是什麽河?(雅魯藏布江)
西藏是壹個美麗而神秘的地方。藏族人民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無論走到哪裏,他們都不會忘記養育他們的青稞酒和酥油茶,還有姐姐親切的鼓聲。請聽我們唱《拉薩歌謠》。第壹組學生表演。
小組主持人:《拉薩歌謠》的詞曲作者是何訓田,他創作了壹系列的X藏音樂,其中《妹妹鼓》是最有影響力的歌曲之壹。音樂的氣氛神秘而空靈,有天籟之音的美譽。讓我們欣賞壹下女獨唱妹妹鼓。
第二組:介紹藏族音樂,唱《妳有多幸福》。
主持人:X藏族音樂非常豐富,最受歡迎的有歌舞兩種形式。壹個是郭莊,另壹個是黑仔。郭莊的音樂很粗糙。有壹種說法是,人們經常圍著火爐或篝火跳舞。竈又叫鍋莊,故名鍋莊。黑仔最早流行於四川巴塘,故又稱巴塘黑仔。舞蹈時,領舞者演奏壹種用牛角琴管制成的弓弦樂器——“王弼”,因當地漢族稱其為“黑仔”而得名。黑仔的音樂短小精悍,優美動聽,富有舞蹈節奏感,唱腔旋律優美,流暢朗朗上口,是藏族人民喜愛的歌舞形式之壹。我的家鄉日喀則和我們之前學過的《多開心多快樂》都有鍋莊的音樂特色。請聽我們唱得多開心多快樂。
第二組學生表演。
主持人:為了了解藏族音樂,我們還特意學習了黑仔的壹首歌曲《巴塘蓮京》。現在請我們組的年輕歌手為同學們唱這首歌。
“虹立於東,山與水相連,水與山相連,金道築於雲間,巴塘與北京緊密相連。”
第三組:介紹藏族雪節,表演藏族舞蹈《我的家鄉日喀則》,欣賞舞蹈《洗衣歌》。
主持人:雪頓節是藏族最重要的節日之壹。有三大活動,分別是“曬佛”、“跳藏戲”、“穿越森林卡”。清晨,晨光剛出,喇嘛們在低沈的法國號聲中緩緩展開巨大的佛像。佛像展開時,太陽迸射出來,照在神聖的佛像上,稱為“天地合壹”。然後人們來到羅布林卡,載歌載舞,徹夜狂歡,表達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來自X藏各地的藏戲團也表演藏戲。因此,薩頓節也被稱為“太陽佛節”或“藏戲節”。
藏族人民擅長唱歌和跳舞,他們經常通過唱歌和跳舞來表達他們的感情。請欣賞我們表演的舞蹈《我的家鄉日喀則》,請同學們為我們演唱。
第三組學生表演。
主持人:我們還學習了壹首歡快的舞蹈《洗衣歌》,表現了藏族姑娘為解放軍戰士洗衣服,表現了軍隊對人民的愛,人民對軍隊的愛。請大家壹起欣賞這段舞蹈的視頻。
主持人:剛才各組表演了他們了解到的X藏的音樂,介紹了X藏的風土人情,讓我們對X藏有了初步的了解。西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音樂是中國民族音樂寶庫中的瑰寶。它將永遠閃耀光芒。
教學反思:
這門課程深刻體現了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緊密結合。學生學習興趣很高,卻很少有人敢大膽表現。相比較而言,5月1日和5月2日的情況要好壹些。五四學生因為剛轉到壹個陌生的學校,有點卡。後來經過鼓勵,情況有所好轉。今後,我們將加大“表演”環節的訓練,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技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