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詩,古代詩歌體裁之壹。指的是壹首每句五個字的詩。全篇句子數量不確定,但每句話五個字。五言詩是吸收民歌而形成的。五言詩可以容納更多的詞,從而擴大了詩歌的容量,更靈活細致地表達感情和敘事。音節方面,奇偶匹配,更具音樂性。因此更適合漢代以後發展起來的社會生活,從而逐漸取代四言詩的正統地位,成為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之壹。初唐以後出現了近體詩,包括五言詩和五言絕句。唐以前的五言詩壹般稱為“五言古體詩”或“五言詩”。
五言詩是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自建安以來最受詩人重視。比如鐘嶸在《詩序》中說:五言詩是文學作品的關鍵,因為這種詩體裁指的是塑造事物,寫的是感情貧乏的事物,是最細致的。漢代正好是五言詩的成熟期。正是在漢代,五言詩經過數百年的獨立發展,終於脫離宿命,走向敘事化,從民歌、樂府歌的舞臺,走向具有獨立語言和藝術特色的文人創作的軌道,從而為詩歌自覺走上繁榮昌盛、成就輝煌的新時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言詩的出現源於民歌。春秋末戰國初前後,民歌中已經有了四字體,更便於容納復音詞,以表現越來越豐富的社會現實生活和人們內心世界的雛形。如《孟子·離婁上》所載楚民歌《孺子歌》:滄浪之水,清澈見底,可為我所用;洶湧的海浪裏的水很渾濁,可以用來淹沒我的雙腳。
到了秦朝,長城之歌已經完全有規律了,每隔壹句就有押韻,音節也更加和諧。目前漢代能見到的最早的五言體,是《史記·項羽本紀》張守節引自於吉的《鶴鄉王歌》,陸賈引自《楚春秋》:漢兵已略,楚歌遍地。陛下之氣已盡,妾何也!
此外,韓樂府寫的那首優美悅耳的情歌《江南》:江南可采蓮,荷葉何,荷葉間魚戲。魚打荷葉東,魚打荷葉西,魚打荷葉南,魚打荷葉北。
也被認為是漢初的民歌。而像這樣優美生動、賞心悅目的民歌,在漢武帝時期被采納入樂府後,必然會引起文人的註意,自覺模仿學習。現在看來,音樂歌舞侍奉皇帝的倡議行動起來了。李延年有壹首著名的《李夫人歌》:北方有美女,絕世獨立。先照顧好城市,再照顧好國家。我不知道城市和鄉村的美好,但很難再得到。
這首歌的第五句是七個字,在模仿初期不是很規範。但隨著模仿的頻繁增多,特別是文化水平較高的文人的參與,其形式逐漸規範,興趣也向抒情理論轉變。在古代的樂府詩中,可以看到明顯是為文人所寫的歌和詩,比如香河寫的《長歌行》:綠園裏的向日葵,等待清晨的太陽。春天讓大地充滿了希望,萬物呈現出壹派繁榮景象。常常害怕寒冷的秋天來臨時,葉兒的樹黃了,百味草也枯萎了。百川東去海,何時歸西天?不努力就會難過!
這首歌取材於花園裏向日葵上的晨露,太陽升起後會幹枯,感嘆萬物春秋有時有起有落,進而勸誡人們趁年輕好好努力,否則老大壹事無成,憂愁徒勞。運用比興,語言接近民歌的質樸,但具有文學性,說理警世深刻,抒情性強,藝術品位高,說明作者有文化修養,與民間口頭傳唱的歌謠不可同日而語。同壹首歌的另壹首詩有著更為突出的特點:山上的亭子,雲間的繁星,遠方的憧憬,流浪的愛情。驅車出北門,遠眺洛陽城。凱旋的風吹長刺,枝葉飄落。黃色的鳥壹只接壹只地飛,咬著發出聲音。站望西江,泣觸羅英。
歌詞中表達了遊子思鄉、鄉愁的悲涼情懷。遊子、趕車人、羅瑛不僅明確說明了壹個不同於常人的書生身份,還用《詩經·李風·凱風》打開了風,從南方吹來了他的心。刺心欲死,母家有賞。典故;站著說話不腰疼,用戰國時西河太守魏的母親吳起的話說:不為效力,就永遠別想再進魏。含淚被迫離開西河的古老故事,是文人詩歌的顯著特征。
只是由於當時詩歌觀念中雅俗境界的限制和束縛,才使得這五個字被視為俗字,為文人所不齒,無法高雅。詞曲作者多為下層文人,沒有署名,所以壹直到西漢,我們都沒有看到上層文人的作品。但畢竟五言體在民間和下層文人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它從壹首抒情詩進階為壹首具有優於其他體裁的優勢的弟子詩,成為詩人抒發情懷、抒發抱負的理想形式。所以到了東漢,不僅文人創作的歌詞多了,班固寫的第壹首五言詩《詠史》也完全脫離了音樂。雖然質量不高,但它標誌著詩歌創作新時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