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中國古典詩詞的第二個切入點應該是語言美。因為中國的古典詩詞也是語言的藝術,是最精粹精煉的語言,是最美的語言。人們說這種語言是美的,就是語言像詩,所以詩的語言是非常美的語言,詩的語言就像繪畫的顏料。這幅畫再美,也要靠語言來描繪。因此,詩歌的語言美可以使作品呈現出壹種繪畫美。古詩詞概括力強,體系小,所以要求語言準確、簡潔、生動。
詩歌欣賞的第三個切入點是形式美。中國的古詩詞是最正式的。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種法律和制度。結合漢語的語言特點,古詩詞在形式上具有壹種音樂美和建築美,讀起來悅耳動聽,抑揚頓挫。還有壹種建築美,詩詞很規整,很工整,就像我們現在蓋的樓,從上到下都是方方正正的。西方詩歌或其他外國詩歌,金字塔形或階梯式,也有其排列形式。當然,壹個詞有長句和短句,也是壹種形式和壹種形式,所以它表現出壹種獨特的音樂美和建築美,這在世界的詩園中也是獨壹無二的。中國古典詩歌早期被定型為“四言詩”。眾所周知,《詩經》中最早的八股詩是“四言詩”,意思是四個字壹句,但沒有特別的格律要求。漢魏六朝,“五言詩”、“七言詩”興起;南朝齊年間發現漢字有四聲,即平聲、上聲、下聲、入聲。有人根據漢字的這四聲和雙聲韻的規律,研究詩歌的音韻和語調的配合,要求詩歌要寫得簡單,聲韻不同,兩句壹句,講究對偶性。所以到了南朝,出現了壹種新的詩風——“永明體”,講究音律。“永明體”對後世格律詩的形成以及後來駢文、詞、曲等文學文體的產生和發展影響深遠。唐朝初年,正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了格律詩和絕句,即所謂的“格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