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混亂的現代詩歌

混亂的現代詩歌

無論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每個人都必須熟悉各種各樣的詩歌,它們節奏鮮明有序,聲韻優美。妳看過的詩有哪些?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迷茫的現代詩。歡迎分享!

學車前的迷茫。

作者:阮博民

買東西的人總是貨比三家,然後才決定買。

看看那家真正的商店。商品漂亮,便宜,安全。

網購和現場購買是壹樣的。

最終原因還是怕花錢。

結果是垃圾。

所以商人說妳傻。

還嘲笑妳這麽好騙。

這就是人的心理。

要錢花。

生意也做得很漂亮。

學車和買東西是壹樣的。

壹個沒有太大不同的程序。

首先要防止自己遭遇假冒。

我們需要重新估計和判斷。

妳失去了妳的頭,妳的眼睛和妳的心嗎?

因為我付不起錯誤的錢。

誤想從駕校退學,我傷不起。

因為浪費時間考駕照比黃金還貴。

在如今眼花繚亂、數不勝數的駕校中。

有選擇,有欣賞,有變節。

因為我的壹生

也許我們應該用方向來拉近距離。

因為我的壹生

駕照和電腦是壹樣的。

也許就像害怕五筆不全打字壹樣。

連我兒子都想送我壹臺電腦,卻不敢接。

後來,我得到了上帝的壹點幫助。

我的智力很聰明,所以我能捕捉到計算機這個心愛的東西。

不過,是我自己掏錢買的。

立即了解計算機

世上本沒有路,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魯迅先生說這話的時代。

沒考過駕照。

那些司機只要有駕駛技術就行了。

還是開得比飛機快。

隨著科技的進步,交通也改善了,司機也要提高。

天的本性,人的本性,車的本性,錢的本性。

這四個現代化會溶解我的心。

不知道是真是假。

價格不壹樣,考駕照的時間長短也不壹樣。

我在東莞學駕駛,去湖南考證。

然後壹年後可以轉回廣西的車牌。

正常半年就能拿到駕照。

交六千八。

還有兩個月拿到駕照。

付八千八

如果妳被重考壹門學科。

那妳就死定了。

它變成了壹個謊言或故事

相關閱讀:

當代詩歌的困惑

說實話,我還是很欣賞現代詩的,從徐誌摩的《別康橋》,卞的《斷章》,到戴望舒的《雨巷》。從北島康介的《回答》,到舒婷的《橡樹》,再到顧城的《壹代》...我第壹次接觸現代詩大概是二十年前,那時我還在上高中。那時候校園生活很單調,學校廣播站偶爾會放壹些帶音樂的詩詞。我記得第壹首歌是席慕蓉的《青春》,“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所有的眼淚都已啟程/但我突然忘了這是怎麽開始的/在那個我再也回不來了的古老夏日/無論我如何追求/年少的妳只是如雲飄過/而妳的笑臉極淺/漸漸消失在日落後的陰霾中。當我聽完這首詩時,那動人的形象之美深深地吸引了我。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快速閱讀了各個時代的現代詩歌名篇。我不禁感嘆:在紛繁復雜的滾滾紅塵中,有如此攝人心魄的動人歌聲;在遠離喧囂的彼岸,有這樣壹個寧靜的心靈港灣。從此,這種在紙上留白的方式也成了我寄托心情的方式,陪伴我走過了迷茫、躁動又美好的青春。但今天,面對當代詩歌這20年的發展方向,我感到很迷茫。90年代以來,大部分詩我都看不懂,汪國真除外。我喜歡他的單純和真誠。本來,詩歌可以在省略日常生活畫面的前提下,直奔我們精神和靈魂的主題,直接傳達靈魂的內在聲音。但遺憾的是,面對當代詩人創作的詩歌,我聽不到這種聲音。

我只想問壹個簡單的問題,詩是什麽?或者說什麽是中國現代新詩?這個似乎很好回答。有壹定的遣詞造句、意境和內涵。這是詩。但是這個回答太籠統了。我記得梁實秋先生說過,新詩其實就是用中文寫的外國詩。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傳統文化受到全面質疑,詩歌也不例外。中國現代詩歌的寫作手法基本上是被外國詩歌模仿的,其中印度詩人泰戈爾對中國現代詩歌的影響很大。所謂中國詩歌新月派,就是以太翁的詩集命名的。泰戈爾的詩並沒有過多地挖掘人類的醜陋,而是在美的領域下功夫。他沒有用匕首或鞭子來警醒讀者,而是用微笑來融化他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詩《夕陽》,“我知道,歲月終有盡頭。/有壹天,疲憊的/夕陽帶著淒涼的微笑,向我投去最後壹瞥。/牧童在路邊吹笛子。/羊群在河灘上吃草。/孩子們在院子裏玩耍。/鳥兒在樹上歌唱。/我知道這壹年將會結束。/我有壹個請求給妳-/讓我知道,在我去西方之前,/仰望藍天/妳為什麽打電話給我。/為什麽我聽到星星的低語,/寂靜的午夜,/為什麽陽光在我心中翻滾?/這是我對妳的懇求。/當我死時,/讓我唱完我的歌的副歌。/花籃裏裝滿了六季的鮮花和果實,/生命之光看到了妳的優雅,/把我的歌的花環掛在妳的脖子上,/當我死去的時候。”。讀泰戈爾的詩,感覺是靈魂的洗禮,靈魂的凈化,那種安全感,美好,溫暖,難以言表。

上世紀90年代,有個東北詩人叫阿紅,他寫過這樣壹首詩:“雨巷裏的孤獨/故鄉模糊的白色坐標/長滿橡樹的風景/思念妳/心座/甚至已去/美麗的秋色/歸來/思念北方”。阿紅寄給壹家文學雜誌,雜誌編輯回復說,這首詩非常深刻,充滿了神秘的哲學意味,標誌著詩歌新階段的出現。其實這是洪老師做的壹個實驗。這首詩不是他寫的,是電腦隨機編排組合的。編輯的評論完全是胡說八道。詩歌在壹定程度上可以脫離創作主體,這是新奇而可怕的。後來出現了先鋒詩歌、下半身詩歌、垃圾詩歌。我覺得讀這些詩很難。不知道他們到底想表達什麽?我只看過兩首關於下半身的詩,沈浩波的《好胸》,“她壹上車/我就盯著她看/她的胸高聳著/她的屁股鼓鼓的/真讓人垂涎三尺/我盯著她的胸看/我盯得很緊/那隆起的胸/我真希望能看透/她終於被我看到了/不舒服/我把小女兒抱在身邊/剛剛好。我說女人/不要這樣想/我回頭看/我還在盯著看/這次是她女兒/那張漂亮的小臉/哎,我說女人/別看妳女兒/現在壹臉無辜/長大了/壹定是/胸好。”還有尹力川的《妳為什麽不舒服壹點》、“啊,高壹點,低壹點,左壹點,右壹點/這不是* *,這是釘釘子/哦,快壹點,慢壹點,松壹點,緊壹點/這不是* *,這是掃黃或者系鞋帶/哦,深壹點,輕壹點,重壹點……”。我真的不想看第二遍。現在的人不管做什麽,都是先不擇手段的抓住人的眼球,不管端上來的菜香不香。字裏行間全是不堪入目,不堪入目。美在哪裏?魅力在哪裏?深刻的思想內涵在哪裏?我又瞎又無知,看不見也聽不見。我只是壹個旁觀者,不懂詩歌創作的理論,但我知道,目前,這樣的詩不是我想讀的。他們可能是天才,但我從來沒有想過,當代詩歌可以在沒有讀者參與的情況下,在自己的小圈子裏發展成自戀、自大、互相傾慕的怪異風格模式。趙麗華女士有壹首詩“壹個男人來到田納西州”,“毫無疑問/我的餡餅是/世界上最好的”。我也可以寫這樣壹首詩,“我壹個人來到德州”,“毫無疑問/我抓到的鰻魚/是世界上最大的”,可以嗎?她還有壹首詩“我終於在壹棵樹下找到了”,“壹只螞蟻/另壹只螞蟻/壹群螞蟻/也許還有更多螞蟻”。我仔細看了很久,想了很久,還是不知所措。後來,我讀到另壹位詩人的評論。他說,這首詩表達了我們的認識永遠是有限的,認識整個世界只是徒勞。我想了想,似乎也有道理,但還是覺得牽強,這裏就不提了。

如今,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詩歌鋪天蓋地,無處不在,但能引起靈魂震撼、心靈歌唱的好詩卻少之又少。包括文學期刊和網站,編輯推薦的優秀詩歌幾乎都是晦澀難懂的。壹位詩人的《守夜人》寫道,“鐘敲十二下,當,當/我用蚊帳抓到壹只蒼蠅/我不需要手/過程很簡單/我用理解和詛咒/我說:飛,我說:血/我說:我在13: 30取消妳/然後我像壹滴藥壹樣敲十三下/陷入睡眠/鐘,當。

我也去拜訪過兩位詩人,不是什麽大地方的,就是小縣城的作協級別。說實話,我看不懂當代詩人寫的詩。他們的臉上立刻露出不屑,仿佛我這樣說,無異於貶低自己,談話自然就進行下去了。其實我也知道,詩歌要創新,就必須壹次又壹次地打破自己的界限,才能獲得新的動力和新的藝術表現。但是,詩歌的自由性、無限性和不穩定性帶來了壹個問題,那就是如果詩歌沒有邊界,沒有規則,沒有底線,那麽它可能什麽都不是。如今,彌漫在詩壇的是傲慢、冷漠和非理性。越不懂越好的詩歌,千裏的穿透和牽強會徹底顛覆我心目中現代詩歌的藝術表達。總的來說,我看到壹雙緊張怪異的眼睛,總說妳不懂欣賞,水平太低。如果妳的詩在妳心中是寶藏,但在讀者眼中卻是垃圾,沒有讀者作為互動的文學文本,幾乎等同於垃圾。我想說的是:我不是賢臣,也沒必要硬著頭皮說我看到了皇帝老兒的遮羞布。

對於當代詩歌被邊緣化的原因,某大學教授表示,需要提高詩歌讀者的整體素質。真是個謎!沒人在乎妳的餡餅,妳卻要怪全世界的食客口味不好。這是什麽邏輯?面對日益邊緣化的當代詩歌,要麽他們的詩真的太深奧太玄妙,是寫給下壹個世紀的人閱讀、欣賞和評價的;或者他們寫的根本什麽都不是。我只想說,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經濟社會,我們聽到的大多是病態的廢話,卻公然稱之為藝術,我真的無話可說!在書的這壹點上,沒有更多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