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西遊記》代表了吳承恩的三教觀,體現了他“三教合壹”、“三教並行”的思想,對嗎?

《西遊記》代表了吳承恩的三教觀,體現了他“三教合壹”、“三教並行”的思想,對嗎?

《西遊記》代表了吳承恩的三教觀,體現了他“三教合壹”、“三教並行”的思想。更準確的說,或者更客觀的說,《西遊記》把佛、道、儒融為壹體,然後解釋了佛、道、儒之外的壹些概念。

這種“三教合壹”,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壹些新思想、新追求,應該說是《西遊記》壹個非常重要的思想特色。比如《美猴王》裏的第壹個師父就是菩提。他住在牛河州的神仙窯洞裏,那是道教氣候,但他的道名是菩提,他叫菩提。

所以這是佛教和道教的結合。他不僅是佛道的結合體,他給孫悟空起名的時候也是壹個結合體,兼容佛道。他給孫悟空取名“孫”,“孫”當然來源於猴子的名字,但猴子不姓顏。先不說了,這裏涉及到很多其他題外話。

讓猞猁改姓“孫”,他說:“孫是壹個子孫,壹個兒子,壹個家族,叫孫,繁體字,壹個兒子,壹個家族,這就是孫。孩子,孩子和男人;子,是公的,孫悟空是公的。領帶,嬰兒精也,像嬰兒壹樣。所以符合嬰兒的理論。”

這種理論是以嬰兒為基礎,講的是壹顆純潔的孩子的心。這就是道家思想。而“悟空”卻悟出了四者皆空,這顯然是佛教的開端。所以孫悟空的名字也是兼容佛道的。

擴展數據:

吳承恩與明代前七子同時代,文學思想與他們相近。吳承恩的詩充滿了浪漫主義,吳承恩的洞察力非凡。他既看到了當時文壇的弊端,又跳出了復古主義的圈子,獨樹壹幟。在詩文創作上,他超越了前後七子,在文壇上占有獨特的地位。

從現存的240多首詩、詞、障、贊來看,吳承恩的詩除了壹些屬於娛樂性的障、贊之外,是富有歷史、文學、藝術價值的。二郎尋山之歌是他精心構思的上品。雖然是題跋詩,卻在二郎神尋山捉妖的神仙故事的幌子下,揭露了當時“五鬼”“四兇”的黑暗現實。

這和西遊記中歌頌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英雄氣概和精神特別相似。這類似於宗琛的《劉壹樟樹》對官場骯臟和官員腐敗的揭露,以及作者對現實敏銳細致的觀察。

參考:百度百科-吳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