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第5期(37)【閱讀】顧:透過意象品味情感——現代詩歌的壹種閱讀分析方法

第5期(37)【閱讀】顧:透過意象品味情感——現代詩歌的壹種閱讀分析方法

九年級上冊第壹單元是“活動-探究”單元,其中“任務壹”是“學習和鑒賞”五首現代詩。雖然學生之前學過壹些近體詩,但作為後續“任務二、任務三”中“背詩”和“寫詩”的基礎,仍然很難欣賞到整個活動單元。因為現代詩不同於散文,語言更簡潔,感情更強烈,想象力更豐富。但只要把握現代詩的特點,牢牢把握這些現代詩的“意象”,進而“想象”其意境,從而品味詩歌的情感,把握詩歌的靈魂和核心,就能真正理解詩歌。

第壹,把握形象

無論是古詩還是近體詩,都是為了抒發情感,這是詩歌的靈魂和核心。表達情緒有兩種方式:壹種是直接表達情緒,往往更容易理解;還有間接抒情,就是借助壹個具體的形象來表達情感。作者情感的具體形象往往是詩歌的形象,所以在閱讀詩歌時,把握作者情感的這壹形象往往是理解情感的基礎和前提。

比如看《沁園春·雪》的時候,要抓住長城、黃河、高原、群山的意象來理解上壹部片子寫的雪景。作者選擇的意象在整個中國大地上都是非常廣闊和具有代表性的,由此不難發現作者筆下的雪景是如何的曠達壯闊。又如《我愛這片土地》,作者化身為壹只鳥,通過鳥的歌唱形式,選擇土地、河流、風、黎明等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悲傷、憤怒、信心和希望。

鄉愁借助郵票、船票、墳墓、海峽,說明作者在不同的年齡對“鄉愁”不同內涵的理解。《妳是人間四月天》借助雲、春風、細雨、花朵、滿月、燕子等豐富多彩的意象,尤其是融化的鵝黃、淺綠、白蓮,表達了作者對愛情的贊美。借助春風、春草、遠水、飛鳥、浮雲、大地等意象,我看到表達了對春天和生命的贊美。

我們不難發現,詩人在選擇意象的時候,壹定是選擇了能夠包含他的感情,具有明顯特征的事物或景物。這些意象成為作者表達情感的載體。除了詩歌中直接的抒情語句,情感的起源還有壹個具體的寄托,而作為讀者,把握這些意象將是理解詩歌內容、把握作者情感的第壹步。

二、想象意境

詩歌的語言特點是非常簡潔,字與字之間跳躍性強,空白多。如果不去想象讀詩,就無法走進詩歌的意境,更談不上理解作者的情感。因此,要根據詩歌的語言特點,借助詩歌中的意象來想象詩歌的意境,還原作者表達情感時的情景,為品味作者的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礎。

詩歌的意境當然與每個讀者的想象力有關,更重要的是取決於意象前面的裝飾語言,甚至是修辭語言。這些裝飾性或修辭性的語言往往帶有壹定的情感色彩,與詩歌中的意象壹起,為讀者提供了非常廣闊而豐富的想象空間。作為讀者,要借助對作者的理解和其詩歌寫作的背景,去想象詩歌語言中大量的空白和跳躍性強的字與字之間的意境,即還原作者當時詩歌寫作的意境和情境,甚至通過想象去豐富,這是理解詩歌非常重要的壹步。

比如在《我愛這片土地》這首詩裏,“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片被風暴侵襲的土地,這條永遠在我們身上湧動的悲傷與憤慨的河流,這無休無止地吹來的令人煩躁的風,還有從森林裏傳來的無比溫柔的黎明……”,要聯系後臺:艾青在1938 165438。他想借助鳥兒的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悲傷和憤怒。我們讀者根據詩人創作這首詩的背景,借助於“鳥”的歌唱,完全可以理解“被暴風雨擊中”。其實它真正的內涵是,從九壹八事變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侵華日軍開始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覆滅,作者也在那個時候。那麽簡單的“被風暴擊中”,我們應該想象它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內容。“悲憤之河,怒之風”是“永遠的澎湃”“無盡的吹”,這顯然讓我們想起了不屈的人們是如何在日軍鐵蹄下,洶湧成壹條河,以不屈的激情與敵人搏鬥的。這種“永遠”“無止境”不就是這種叛逆精神的象征嗎?在這裏,妳可以通過聯想添加很多感人的故事。雖然只是詩中簡單而深刻表達的壹種非常簡潔的語言,但我們的讀者完全可以把它還原得更加豐富。

再比如《鄉愁》裏的“小時候”?鄉愁是壹枚小小的郵票”,簡單的“郵票”的形象,我們可以想象,背井離鄉的青年學子在外漂泊,日夜思念家鄉,思念母親。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人們的信息傳遞方式主要是通過書信。當壹張小小的郵票貼在信封上,那些寫在信紙上寄托對母親故鄉思念的感情就會被寄托;我們甚至可以想象,想家的作者是如何迫不及待地出門,深情地寄出這封信,小心翼翼地貼上那張小小的郵票。而在老家的另壹端,媽媽又是如何的期待呢?或許拄著拐杖,或許迎著西風,在遠離萬歷之子的那壹邊,那滿頭銀發,翹首以待的表情可想而知。那是什麽樣的母子親情?那是壹種怎樣的憧憬和向往?這些眾多的空白需要我們的讀者去發展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讓詩歌的凝練語言也能產生強烈的畫面感和情境感。

詩歌意境的想象必須依靠詩歌的意象,必須依靠意象前的情感修飾和修辭。詩歌的意象必須符合詩歌所營造的意境,要與詩人的創作風格和寫作背景相結合,讓讀者的想象力還原詩歌創作的原始場景和詩人抒發感情時的場景,甚至比詩人本人還要充分。讀者對詩歌意境的想象,其實是壹種二次創作,是讀者與詩人的心靈對話,本身就是壹種情感交流和創造。

第三,品味情感

詩歌以情感表達為核心和靈魂,無論是借助意象,還是通過想象的意境,都是為表達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服務的。詩人的情感表達,需要我們仔細品味和體驗詩歌的意象和修飾語言,然後通過意境想象還原情境和感受,才能真正進入詩人的內心,把握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或哲理。當然,直接抒情的句子可能更直接,更容易表達情感。

比如在《我愛這片土地》的結尾,詩人說:“為什麽我的眼裏總有淚水?因為我深愛著這片土地。”作者用壹種直截了當的方式給主題命名。面對破碎的山河,我內心感到痛苦和憤怒,我對祖國的愛是如此之深。所以作者用飽含情感和淚水的眼睛直接表達了他對我祖國的愛,是那樣的真摯、深刻、震撼、感染。

再比如《沁園春·雪》的結尾:“往事已矣,數風流人物,看今朝。”也是直接表達對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謳歌和贊美,讓我們感受到歷代帝王的評論和作者的引導。那只是壹個鋪墊,是作者表達情感的高潮和主題。

再比如“鄉愁”。“鄉愁是壹條淺淺的海峽。我在這裏,大陸在那裏。”現在的鄉愁已經反映在被這淺淺的海峽隔開的大陸和臺灣省,表達了愛國的思想。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鄉愁的理解也在不斷變化。生活在臺灣省的詩人說,鄉愁是淺淺的海峽,是多麽思念家鄉大陸,多麽向往祖國統壹啊!我深深地思念著家鄉的兒女,它升華為家國之思。

當然,在讀詩的時候,我們還得通過反復閱讀,借助詩歌的各種表現方法來理解和領悟。但讀詩,抓住詩歌中直接表達情感的句子,或者運用間接表達情感的意象,是極好的切入點;然後通過連接背景和意象前面的修飾語,相對容易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還原詩歌創作的情境,進而體會和品味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