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詞歌賦經歷了幾個歷史時期?每個時期的音樂特點是什麽?
西晉末年,在士紳談玄理的氛圍下,玄言詩應運而生,東晉玄學與佛學的合流促成了其發展,以至於玄言寺在東晉詩壇占據了百年之久。宋初玄言詩轉向山水詩,謝靈運是大力寫山水詩的第壹人。山水詩的出現拓展了詩歌的題材,豐富了詩歌的表現手法,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壹大進步。晉宋時期,出現了壹位偉大的詩人——陶淵明。他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了詩歌,創造了新的田園詩的詩園。他把漢魏時期淳樸的詩風帶入了更為精到的境地,把“自然”提升到了美的極致。他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人,對後來的文學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晉宋之際文學有壹個重要轉折,後來追求藝術形式美。鮑照對宋代七言樂府的突破和南北朝民歌帶來的清新氣息也具有重要意義。齊梁時期有兩個值得註意的文學現象。壹是詩風發生了很大變化。周青發現了漢語的四聲,沈約將四聲的知識運用到詩歌的旋律中,與謝朓、王戎共同創立了“永明體”。他們試圖建立壹種嚴格和諧的詩歌格律,在詞、物、對偶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新的探索。這為唐代現代詩歌的形成做了必要的準備,“永明體”成為古代詩歌向現代詩歌過渡的重要形式。其次,壹批人聚集在皇帝和太子周圍,形成了以南齊景陵王小梁紫為中心,梁朝的蕭炎和蕭統,梁朝的蕭綱為中心的三個文學集團。小組參與創作活動很容易導致材料和風格的趨同,也可以通過相互學習提高藝術技巧。梁陳時期,宮體詩成為詩歌創作的主流,主要以華麗的詞句表現宮廷生活,詠物題材較多,女性也像其他宮器壹樣成為詠物的對象。這種創作風氣壹直延續到初唐,只是到了“四大家”和陳子昂手裏,才有了根本性的轉變。唐詩是中國詩歌的高峰。從美學的角度看,唐詩包含五個審美特征:壹是精神美,唐代詩人可以自由地將自己的精神感受和內在本質力量轉化為美的藝術形象;第二,音樂之美。唐詩壹方面繼承了南朝詩歌以節奏為主的特點,另壹方面又受到西域音樂的影響,具有獨特的音樂美。三、建築美,唐詩和建築壹樣,可以將平面時間藝術轉化為具有立體空間感的作品;四、人格之美,唐代詩人都有各自鮮明的人格,在明艷的詩人中很少有人格相似的人;第五,意境之美。唐代詩人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進壹步克服了物我矛盾、主觀與客觀矛盾,他們的詩歌完全互動,相互交融,創造了中國詩歌的最高意境美。宋詞的繁榮與宋代特殊的時代背景和詞的文體特征密切相關。詞源於民間,具有濃厚的娛樂色彩。詞源於唐代的歌詞,句子有長有短,與音樂結合緊密,可以傳唱。由於宋代商業的發展、城市的繁榮和市民的日益增多,能唱的詞比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更適合市場上的娛樂生活。當時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尖銳,句子不規則的文字更便於表達人們憂國憂民的思想。因此,它們逐漸繁榮起來,取代詩歌,成為文學的主流,包括元曲、屈和宋戲。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兩部分。散曲是元代的壹種新體詩,雜劇是壹種綜合性戲劇。元代有很多才華橫溢的劇作家,關漢卿是其中的佼佼者。各個時期的音樂特征保持著統壹的態勢。隨著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建立,原來百家爭鳴的局面已經不適合了。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音樂文化轉向在漢朝壹直占據尊崇地位的儒學。秦朝建立了樂府,這是壹個管理國家音樂文化的機構,在漢武帝時期得到了加強。樂府有來自全國各地、各民族的音樂人1000多人,廣泛收集全國各地、各民族的民間音樂,並進行不同程度的加工、改編和創作。所以對當時音樂文化的發展影響很大。這些經過樂府機構集中改良的漢代宮廷音樂,呈現出與舊奴隸主雅樂完全不同的面貌,並擴展到宮廷以外的音樂生活,如在官邸和地主莊園的演出。當時的表演有鼓樂、和聲歌、歌舞、樂器等多種體裁,其中最主要的是鼓樂和和聲歌。樂器的進壹步發展是秦漢音樂的又壹特征。壹方面,當時使用的樂器有鈸、鼓、笛、池、笙、鈸、豎琴等。同時出現了琵琶、圓號、笛子(豎吹)、古箏、建築、琵琶、豎琴等新的樂器,尤其是琵琶弦樂器,是樂器的壹次重大進化。秦漢時期,戰國初確立的三分盈虧法則始終是主導。後來在表演中發現三分盈虧法十二定律無法回歸黃忠定律,出現了方靜六十定律理論,但並無實用價值,只啟發後人探索法制。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動蕩時期。此時國家四分五裂,戰亂頻仍,復雜的矛盾扭曲了社會的形象。人們甚至把音樂當成精神寄托的避難所。三國阮籍的古琴曲《醉狂》就是壹個例子。以音樂和秦樂為主,音樂文化交流進壹步擴大。尚青音樂——由南方民歌發展而來,是宋相鶴、吳歌與荊楚西洋音樂相結合的產物。作品多為愛情題材,風格溫柔清新自然。琴曲在春秋戰國時期由宮廷樂師轉變為文人,在漢代有了長足的發展。許多著名的文人如司馬相如、蔡邕都是琴家。魏晉以來,琴藝達到了壹個高潮,許多名家,如魏晉的阮籍、嵇康,南北朝的、雍等,都以琴著稱。阮籍的鋼琴曲《醉酒》已成為佳作。西晉時期,北方民族的內部遷徙和金氏家族的南遷,以及連年戰亂,不僅造成了破壞,也形成了南北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5世紀末,來自南方的清商音樂流入北朝。6世紀初,南方的鼓角橫吹歌被稱為“北宋”。三百八十三年前,秦盧征龜茲,龜茲音樂被帶到涼州,在那裏與中原音樂結合,形成“秦漢音樂”(後稱“西涼音樂”)。4世紀中葉,天竺(印度)的音樂傳入,5世紀中葉,朝鮮音樂傳入。頻繁的音樂文化交流對當時音樂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我就知道這麽多。希望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