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怪物筆記‖暴食

怪物筆記‖暴食

饕餮是古今最大的美食。

《呂春秋》說饕餮是有臉無身的怪物,臉主要是大嘴,作用是吃。商周的青銅器基本上都是煮肉燉湯的炊具,所以都刻著饕餮臉,就像敬酒的初夜權壹樣。請吃第壹口。

美食暴食很討厭。妳不好好照顧他,就會出來吃人。在堯統治的時代,饕餮似乎並不滿足,因為饕餮吃的糧食不多,喜歡吃肉。姚是出了名的節儉,就算少煮點肉,也會出來吃人。暴食吃人,很像草原上狩獵的獅子。他們會避開人群,伏擊獨自壹人的老幼。從此,饕餮名聲不佳,與餛飩、窮奇、* * *並稱“四猛”。

但食神饕餮家世很好,有說他爹是龍的。龍,神話生物,集天上地下各種動物之長(所謂的馬頭、鹿角、蛇身、魚鱗、鷹爪、獅尾),基因變異劇烈。它生了九個孩子,各有各的不同,饕餮是第五個怪物。

史書《左傳》中有記載,饕餮是“縉雲之才”,仿佛饕餮是歷史上的人物。後人發現縉雲是炎帝姓蔣,後被黃帝征服,戰神蚩尤是炎帝後裔。“縉雲不是才子”是“顏地家的壞孩子”——蚩尤也是個饕餮。皇帝後來被傳為龍子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麽,著名軍事家的父親蚩尤是如何成為壹個沒頭沒身,整天蹲在鍋蓋上的饕餮之徒的呢?

讓我們回到蚩尤與黃帝之戰。蚩尤的下場和項羽壹樣,被黃帝斬首。傳說中

蚩尤是銅頭鐵額的牛角。它刀槍不入,砍下它的頭需要很大的力氣。而且砍頭的時候不敢脫蚩尤的鐐銬,只有砍斷鐐銬才會扔到野外。枷鎖瞬間變成了紅葉楓林。我們後代看到的楓葉,其實是被戰神蚩尤的鮮血染紅的。所謂“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的話語模式,緣起就在這裏。

蚩尤的屍體葬在當地,頭顱被黃帝帶到其他部落。戰前展示蚩尤頭像,各國都不滿。後來蚩尤的頭像直接畫在軍旗上,用來震懾四面八方。那個猙獰的形象應該是青銅器上的饕餮模樣。

當年蚩尤頭的分離是因為害怕戰神復活,但蚩尤頭最終還是復活成了獨立的神——饕餮。壹個沒有身體的戰神,唯壹的武器就是嘴巴,唯壹的戰鬥就是吃飯。傳說蚩尤生前不挑食,能吃沙石充饑。不知何故,他重生成了壹個貪吃的人,成了壹個美食家。

有意思的是,在《神曲》的中文翻譯中,基督教總結的人類邪惡的七宗罪之壹,直接翻譯為“暴食”(其他分別是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和淫欲),意思是暴食。

而且在《神曲》的地獄裏,公布了暴食罪的具體刑罰,就是強迫老鼠、蟾蜍、蛇吃東西。據說壹個即將被懲罰的人在地獄裏大笑,獄卒問他為什麽?那人說:“妳不知道我是廣東人嗎?”國外黑社會的監獄待遇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