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漁夫的詩歌與欣賞

漁夫的詩歌與欣賞

《漁父》是唐代作家柳宗元的壹首詩。這首詩通過對漁父在山川中內心平靜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在變法失敗和自身遭受打擊後尋求超脫的心境。全詩猶如壹幅優雅的風情畫,色彩斑斕,動感十足,境界妙不可言,令人動容。其中,“然後,在日出時,他穿過霧靄,只剩下他的槳吱吱作響,在綠色的山和河”尤其受到稱贊。

老漁夫

壹個老漁翁在這裏過夜,在西崖①下,蕭香燒竹②。

然後,在日出時,他穿過霧靄,在青山綠水中,只剩下他的槳發出的嘎吱聲。

我轉過身去,看到波浪像從天上飄來壹樣,懸崖上的雲壹朵朵漫不經心地飄來。

給…作註解

①本文寫於永州。西巖大概就是永州的西山。請參考作者關於西山宴開始的遊記。

②畫:取水。

③湘:湘江之水。

④楚:西山古屬楚。

⑤銷:消散。

⑥奈:擬聲詞,指船槳聲和人喊的聲音。在唐代,仲翔的梆子為《壹乃曲》(見元結《徐乃曲序》)。

⑦下遊:下遊。

⑧無心:陶淵明《歸Xi詞》:“雲出無心。”總的來說,就是莊子說我兩樣都忘了的心境。蘇軾《劉舒子後漁父詩》雲:“詩以奇,畸和為趣。熟悉這首詩,有意思。”但最後兩句沒必要。從此嚴羽《滄浪詩話》曰:“東坡若刪後兩句,以復興子侯,必信矣。”但劉辰翁認為:“這首詩不像晚唐,是最後兩句。”此後,關於這首詩的後兩句,出現了兩種意見。

押韻翻譯

晚上,漁夫把船停泊在西山腳下。天亮了,他拾起湘江的清水,點燃了楚竹香。

當太陽升起時,他消失了;聽著。壹聲巨響,頓時山青水綠。

回頭壹看,他已經航行到了天空的中央;巖頂上,只有無意的白雲互相追逐。

解釋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柳宗元因參與“永貞革新”被貶永州,誌成浮雲。柳宗元遭受了沈重的政治打擊,內心十分苦悶。因此,他常常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異鄉的山水上,寫了許多描寫永州湖光山色的詩。《漁夫》是其中壹部傑作。這首詩妙趣橫生,詩人用古樸典雅的筆墨描繪了壹幅醉人的山川晨景,從中揭示了他深沈而溫暖的內心世界。

這是壹首七言六句的詩。"壹個老漁翁在這裏過夜,在西崖下,小香燃燒著竹林."“西巖”就是永州的西山。“楚”是周朝的諸侯國,最初位於湖北和湘北。“楚”字,指詩人在永州。“楚中之竹”就是楚(湖南)的竹子。“湘”是水的名字,發源於廣西,流入湖南,期間流入永州。“哞”是清楚的。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有)壹個漁夫,晚上住在西山旁邊,早上起來汲取清澈的湖南水,撿出竹竿做飯。這裏的“夜”字和“曉”字指的是兩個時間點,即詩人把握傍晚和早晨,這是真實的書寫,從而形成時間的跨度,增強詩歌的時空感,給讀者留下審美的想象空間。詩中的“清”字突出了湖南水的特點,“清,雖深五六尺,見底”(柳宗元《西山宴初遊記》)。在這裏,詩人既註重時空的創造,又為詩歌奠定了積極閑適的基調。

"然後,在日出時,他穿過霧靄,這是壹道風景."“銷”就是“消散”的意思。“壹乃”擬聲詞,即劃槳聲。“魯”是指水的清澈。這兩句話的意思是,炊煙升起的時候,沒有漁人的蹤影,只有山明水清,突然從空間裏傳來了搖櫓的聲音。在最後壹句“然後,在日出時,他穿過霧靄”中,“針”這個詞用得很巧妙。當雲開霧散,旭日東升的時候,詩歌的境界壹下子就提升了。最後壹句,不僅以“壹乃”之聲靜,更有“蟬鳴令林靜,音宮山更靜”的審美效果,並隱含了最後壹句留下的空白之意(即漁民白天捕魚)。要特別註意詩人用“奈”的美。“雲乃”是搖船發出的聲音,因為最後壹句說的是“不見人”,詩人用了壹個“雲乃”的音,既間接表現了人的行為,又用聲音吸引了詩人的註意力。從聲音上看,他寫山水之“魯”,可謂壹舉兩得。這兩位詩人在陽光下描繪“山川”美景,展現自然之美,給人以舒適愉悅之感。更多唐詩欣賞,請關註郭雪西固堂唐詩三百列。com。

“我轉過身去,看到波浪像從天上來壹樣移動,懸崖上的雲壹朵朵悠閑地飄來。”“地平線”就是地平線。這裏的意思是,我回頭看,水天相連,壹望無垠。我看到壹個漁夫駕著船來到河中央,壹片片休閑的白雲在山頂上飄蕩,仿佛壹朵朵。前壹句是從大背景概括描寫,突出漁夫,前壹句有偽寫(聽到劃槳聲)。最後壹句,用的是陶淵明《歸Xi詞》中“雲無心出”的詩句。詩人以風景結束,其實是感情與風景的壹個結。它不僅生動含蓄,而且給人豐富的想象力。特別是陶淵明詩歌的運用,既表現了漁父自由的勞動生活,又表現了詩人豁達的心境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從而暗示了詩人對官場勾心鬥角的厭惡。

尤其需要註意的是,這首詩是壹首六句七言律詩,充滿了小說的特色,歷代評論家都有過評價。蘇軾在《寒齋夜話》中說:“詩以奇詭為題,道之變態組合,有趣。如果妳熟悉這首詩,它是有趣的。但是,結尾的兩句話沒有可比性。”意思是詩裏加了最後兩句,甚至沒有,很好,但是加了這兩句,就從四句變成了六句,顯得有點不倫不類。在我看來,造成該詩“不倫不類”的後兩句話,既是詩人感情的集中表現,也反映了柳宗元詩歌的奇特崛起和“以文為詩”的創作特點,在當時可能是壹種大膽的創造。

評論和分析

這首詩是作者因參與王的“雍正革新”而被貶永州期間所作。永州位於湖南和廣西的交界處。那時候,這裏與世隔絕,人跡罕至。柳宗元隨67歲的母親、堂弟柳宗智、堂弟陸尊前往永州。剛到永州,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後來在壹個和尚的幫助下,我住進了龍興寺。生活異常艱辛,在永州不到半年,母親盧氏就去世了。殘酷的政治迫害和艱苦的生活環境使柳宗元感到悲傷、壓抑和痛苦,幾場無情的大火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甚至到了“走路使膝蓋發顫,坐著使身體笨拙”的程度。

貶謫的經歷並沒有動搖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確表示:“雖排斥壹切,但無非如此。”詩中描繪了日出前後湘江上景色的神奇變化,塑造了壹個無憂無慮的孤獨漁夫的形象。讓人不禁想起《江雪》中的漁夫形象,千鳥齊飛,人跡罕至,頭戴鬥笠,獨自在冰冷的河水中垂釣。雖然場景不同,但我們看到的都是看似無憂無慮的漁夫,無處排解的孤獨多少有些自嘲和自得。同時,這首詩表現了作者超然物外、堅守耿介人格的高尚情操。《漁父》遠離塵囂,遠離世俗的羈絆,獨自行走在山川之間。漁夫形象體現了詩人向往的理想人格,也是詩人內心的真實外化。

"壹個老漁翁在這裏過夜,在西崖下,小香燃燒著竹林."西延,即永州城外的西山。在詩人展現給我們的這樣壹個寧靜美好的山水意象中,詩人卻把筆墨聚焦在了這個以流水為生的漁夫身上。為什麽柳宗元在這麽多青山綠水的意象中特別註重漁父的意象?“漁父”的形象最早出現在傳說中為屈原所寫的《漁父》中。描寫了屈原忠義,流放瀟湘,屈原的流放地是湘南。時代不同了,風景卻模糊了。面對曾經的先賢雜文和三湘風光,柳宗元是否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與屈原聯系起來?屈原的“晨飲花木蘭,晚飲秋菊”,“眾人皆醉我獨醒”等高尚的品格和高尚的倫理道德是否引發了詩人的憂郁之情?當然,《漁父》中的漁父形象是作為烘托屈原而出現的,漁父是作為壹個高尚而自由的隱士而存在的。柳宗元在這裏不是把自己比作屈原,而是比作壹個漁夫。我們可以從漁夫的生活情趣中看到詩人的影子。“大助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所以傳統的儒家思想不可能深深地烙在柳宗元的靈魂裏。士大夫往往愛詩愛酒,寄情山水,在天地自然藝術的酒香中尋求心靈的慰藉和解脫。漁父居西山,在那裏“無憂無慮,疲憊不堪,卻又無暇茍活,與造物主同遊,卻不知何為窮”(《西山宴遊記》開篇)。詩人就像這個無知浮華的漁夫,沈迷於這青山綠水。我喝的是“清麗”的瀟湘水,連燒水做飯的竹子都是黃的眼淚浸泡過的斑竹。這些東西雖然在詩歌的傳統意象中是悲傷和孤獨的,但它們都象征著高貴,而這恰恰是詩人的人生價值。

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他曾遊遍這壹帶,寫下後來被稱為“千古絕唱”的《永州八記》,借山水抒寫思想。如果以這首詩和《永州八章》為參照閱讀,這種比較閱讀更能讓我們看到詩人在這壹時期孤獨而高尚的情懷,作品中的山水人物都打上了詩人在這壹時期獨特的審美印記。

“然後,在日出時,他穿過霧靄,在青山綠水中,只剩下他的槳發出的嘎吱聲。”早上做飯後,霧散了,風和煙都幹凈了,趙輝照亮了群山。青山綠水依舊寧靜,山中沒有任何人類活動,更不要說在河岸的高崖下過夜的漁民了。就在這時,突然從山裏的水裏傳來了遊泳的聲音和漁夫含糊不清的漁歌。人家沒聽到就聽到了!然而,就在我情不自禁地感到高興的時候,我正準備仔細尋找,而當我看到高適優雅的容顏時,那已經縹緲的歌聲更加飄散了,消失在綠色中,只留下這風景的純美與寧靜。如果說這首詩的第壹副對聯是想象出來的,只是詩人所發現的,或者說是他所想到的,那麽這幅對聯描述的是詩人面對山水時的所見所聞,結合了現實與現實。“只剩他槳的嘎吱聲,在山河的青翠中”意思是,當妳從夢中醒來,從漁歌中醒來,遠方的妳難免會有些許遺憾。但我驚訝地發現,山似乎更綠了,水似乎更綠了。歌聲打破了早晨的寂靜,增添了活潑的人的氣息,使風景從夜晚的休息中復活,激發了人們對風景的細膩感情。更多唐詩欣賞,請關註郭雪西固堂唐詩三百列。com。

聽不到聲音,人就看不見了,上哪去找漁夫?詩人回首,見清江滾滾,漁人已隨孤帆而去,閑時遠在天邊。漁夫的行蹤虛無縹緲,襯托出他對世界的超脫。晉代著名山水詩人陶淵明歸隱後向往“雲無心出洞”的隱居生活(陶淵明《歸詞》),在這種悠然自得的境界中再次得到體現。蘇東坡對這首詩贊不絕口,說:“詩是出於好奇,熟悉這首詩才有意思。”(見惠洪《寒齋夜話》全唐詩續卷)。這首詩的妙處在於它在景物書寫上的質樸和神奇,自然成為柳宗元的名作之壹。

細膩綿密,韻味深長,柳宗元以樸實無華的風格抒發深情,是壹種獨特的文風和詩風。柳宗元善於用清新冷峻的文筆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感情。現存劉詩140余首,均為貶謫後所作。他的前輩與王維、孟浩然、魏並稱他為王蒙。柳宗元生活在壹個仍是唐詩遺風的時代,與元、白、韓、孟的時代不同。他的詩多寫山外的風景,筆法流暢憂傷。作為他主要的七古五代,雖然壹路承襲了陶謙、王蒙,但也與韓萌同受詩派影響,在這方面同源的是謝靈運、杜甫。劉的詩“刻”與“凈”,以“清而精”著稱,即立意嚴謹,從“凈”的壹面發展而來,又與謝靈運、杜甫相結合,使其筆法更為輕盈。所以蘇說:“劉子厚的詩,貴於枯淡,淡如清麗,深似厚重。”(《論劉子厚的詩》)

當然,我們很容易知道,柳宗元筆下的這個漁父形象,並不是對中唐漁父生活真實狀況的現實反映,而是詩人自身利益和內心思想的外化,是壹個在作者心目中經過詩意重建後渴望卻又高不可攀的形象。柳宗元作為壹個官僚主體的人生境遇,在上面的陳述中是如此的孤獨淒涼,但這些在社會底層勞作的漁民,又是如何過上如此詩意的生活的呢?這壹點可以用柳宗元的《捕蛇者論》在同壹時間、同壹地點來證明。孤獨、高貴又略帶神秘的漁夫,生活在美麗寧靜的風景中,這是詩人理想的自我狀態。這個形象在閑適寧靜的生活中表現出孤傲、高貴、自制力,同時也承載著那種無法擺脫的孤獨與蒼涼。

更多相關熱點文章推薦閱讀:

1.古詩江雪的含義

2.清溪詩與賞析

3.雪景詩-唐詩三百首-古詩詞

4.雪域詩集-唐詩三百首-古詩詞

5.柳宗元的《江雪》詩。

漁夫的詩歌與欣賞